常 駿
( 北京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621)
當前的民用航空業屬于資金密集類的行業之一, 航材的有效確保在航空公司日常運行成本中占據重要位置。 在航空公司中,航材的送修與采購屬于其長期需要承擔的一類支出,而送修費用在其中占比為10-20%。 雖然我國航空公司發展速度快,然而管理航材的水準并不高, 這與公司發展需求是不相符的。 借助大數據理論展開精細化管理成為當前解決以上問題的新思路。
航材管理工作是針對規劃、采購、儲存、領用、維護以及送修等全部業務環節進行的流程審定以及質量監管等工作的統稱。此項工作有著復雜的內容、較廣的涉及面以及規范、合理的經濟管理環節。 如何保證對航材進行科學儲存與應用, 使航材經費全面降低,屬于執行航材管理時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之一[1]。
對于航空公司日常健康、穩定運營而言,航材管理工作有著重要作用, 有關人員必須對其予以高度關注。 此項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為確保飛機得以安全飛行,保證航班實現正點,同時使旅客獲得更舒適的飛行體驗,并且幫助民用航空公司有效控制成本。 與此同時,此項工作經由規劃、采購、訂貨、控制附件、送修、倉儲管理、索賠、以及運輸等環節保障航材質量,落實航材資產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等,最終使適航實際需求得以被充分滿足。
一般來說, 航材主要包含了不可修復消耗件以及可修復周轉件,而后者雖然近占據20%左右的占比,然而其有著約80%的成本費用。 此類零件能夠經由及時送修得以被長時間應用,在其出現故障、 問題被拆除后, 通常會被送到民航局所認可OEM 與MRO 的廠家進行修理。
拆換航材時一般會包含非計劃性以及計劃性的拆換:
2.1 前者涵蓋了臨時飛機故障保留需求以及AOG 需求等,按照各類器材拆除原因可劃分相應級別送修類別,主要有翻修、檢查、改裝與修理四種,而本文涉及的送修在修理范圍內。
2.2 后者即維修計劃項目當中根據飛行的周期或者實踐所拆換的各類器材,包含了電池、氧氣瓶以及滅火瓶、滑梯、救生衣等。
我國以往航材送修流程主要是依靠人為監控以及傳統信息提示。 另外我國航空公司主要機型為波音以及空客, 拆除相應航材后進行集中送修管理。 但是因為所拆除航材有著復雜的故障類型與原因、較多的航材類別以及較多的件號數量,使得航材管理工作不可控性較為明顯,是一種粗放管理模式,亟待優化與提升[2]。 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的航材管理以及航材送修業務依然較為落后,航空公司必須及時創新自身航材管理模式,提升航材送修業務的精細化管理程度, 對送修流程當中各環節加以改進和完善,進而使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為公司節約更多成本。
所謂大數據,即日常工作中很難在短時間中借助已有工具、理論、技術與方法等完成計算、分析的,且具備較高價值的復雜、海量數據集合。 此類數據增速較快、體量較大,有著廣泛來源以及較低價值密度。 大數據能夠被有效應用到航材日常評估與監控等工作當中。
按照航材使用頻率與類別,可以初步分類周轉件,同時在精細化管理模式下能夠按照重點件號的主要特點展開更為精細的類型劃分,這對數據評估而言極為便利。
例如第一類航材, 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精細化管理能夠根據拆換周期、發動機型號、供應商、故障類別、送修費用以及修復周期等展開精細化的評估。 各要素能夠互相關聯和影響, 結合航材內在的規律以及各個類別,采用蟻群算法、最優化算法或者神經網絡算法等將更為精準的理論依據提供給相應決策。
航材裝機應用環境及其屬性將對航材平均的修理周期以及拆換周期加以確定。 其中, 航材的拆換頻率以及送修的周期管理將會對航材儲備的備件數量產生直接影響, 從而對相應采購資金產生影響。 同時, 航材送修可靠性將對下一次的拆換時間有著決定性作用, 從而也會對下一次的送修費用以及拆換的整體頻率產生影響。 另外,公司所送修航材穩定性、可靠性與送修的周期以及價格等將一同對公司篩選送修廠家環節產生決定性影響[3]。
需要注意的是, 航材管理工作主要囊括了微觀數據管理以及宏觀數據管理:a. 前者能夠將航材基礎與屬性介紹直觀地展示出來, 通過圖形將單個件號備件分布及其狀態展現出來。 同時結合送修數據相關規律,能夠實現對單向器材送修的費用進行合理評估,對每一次報價成本是否合理加以評估。 另外,維修人員可以結合廠家所反饋相應信息使維護飛機的整體質量得以全面提升。 b.后者能夠對送修業務所有數據發展與變化規律進行全面監控,對送修周期、成本的改變進行評估與分析。此外,還可以在第一時間甄別出不合理的送檢項目, 對發展方向加以預測,并提出相應合理的修正意見,這對航材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十分有利。
將大數據應用到航材管理體系中, 可以實現系統對存在規律的航材展開自動評估與監管,這樣可以使管理人員將更多時間與精力放在非正常流程、重點以及特殊類的航材上。 另外,借助可視化數據監控, 能夠幫助管理人員在第一時間將非正常的數據識別出來,對問題進行提前糾正。
在全過程監控中,可以實現所有業務節點的快速、可視化監控管理,級別不同的人員經由相應權限可以直接在系統當中掌握航材的所在節點及其狀態,防止出現冗雜、重復的溝通信息。此外,結合各類型航材的不同需要,優先對其庫房人力、廠家維修以及運輸等資源進行合理分配,還能夠按照各站點維修水平以及備件預期到料對機隊各站點航后任務進行科學分配。 總之,精細化管理能夠使各節點工作人員差異化得以保證,對緊要航材展開優先確保,進而使航材的保障率得以全面提升。
對航材的庫存進行確認的過程中, 若想使其精準性得以提升,應該構建先進的航材信息化管理系統。 如今部分公司航材的線上申請業務僅存在于采購、應用以及審批等部門中,這對整體航材管理工作而言,作用并不明顯,從而在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無法全面應用各類數據,最終并未形成貫穿從申報至領用的管理流程。 倘若無法動態傳遞相應數據,則會導致財務以及應用部門不能在第一時間得到資源有效信息,也無法讓采購人員及時確認庫存數據,使采購計劃不能順利開展,使后續工作具有較大重復性缺點,如此除了會使航材管理工作人員精力被分散,更會導致航材的保障率被降低。 所以,航空公司必須致力于及時完善航材信息化管理系統,提升公司整體信息化管理水準,借助信息系統對相應工作展開統一協調,實現數據信息的及時共享,最終提升航材管理整體質量。
總體而言, 在應用大數據技術的過程中能夠使航材送修業務宏觀層面的管控水平得以全面提升,同時也能使各部門溝通質量與效率得以有效提高,從而使公司內部人員可以致力于提升送修業務精細化管理水準。 同時, 也可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航材的調配與評估等工作中,同時通過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設,使業務壁壘被打破,這對航材整體管理來說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