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曼曼,賈廣敏,張 濤,張婷婷,李 萌,張栓玲,劉海強,李永翰
(1.河南省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鄭州 450008;2.焦作市動物衛生監督所)
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人員車輛帶毒傳播約占我國非洲豬瘟全部疫情的46%,由此可見,運輸車輛的問題也是我國非洲豬瘟疫情的關鍵問題所在。鑒于此,農業農村部出臺了第79 號公告,對生豬運輸車輛監管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明確規定:“承運人通過公路運輸生豬的,應當使用已經備案的生豬運輸車輛,并嚴格按照動物檢疫證明載明的目的地、數量等內容承運生豬”。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經常出現運輸車輛不按動物檢疫證明載明的目的地承運生豬的情形,基層執法人員對其進行處罰時,卻在適用法律方面遇到一些困惑。筆者結合工作實際,對此類案件適用法律進行了分析,旨在做好運輸車輛監管,有效防控疫情。
2019年3月中旬,河南省某官方獸醫在生豬屠宰場查證驗物時發現,承運人張某出示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動物A)到達地點為河南省乙屠宰場。后經調查發現,張某的運輸車輛經改裝具備耐腐蝕、防滲透作用,屬于鄰省備案車輛,該承運人原準備將該批生豬運送到河南省乙屠宰場進行屠宰,但在運輸途中因生豬價位問題未與乙屠宰場達成一致,遂臨時改變路線,直接將此車生豬運到了河南省甲屠宰場。
類似上述張某的行為,在實際工作中,受不同地區生豬價位差異、承運人與屠宰場之間未達成最終交易等多種原因的影響,運輸車輛不按照動物檢疫證明規定目的地承運生豬的情況屢見不鮮。然而對于運輸車輛按規定行使的新要求是在2018年農業農村部第79號公告中才明確提出的,所以基層執法人員對此類違反規定的行為束手無策,存在適用法律困惑的現象。
《動物防疫法》對行政管理相對人設定的法定義務中,涉及運載工具、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有關動物防疫規定等的條款共有4 處,分別是第二十一條第一款、第二十五條第(六)項、第三十八條第一款、第四十四條第二款。
第二十一條第一款,“動物、動物產品的運載工具、墊料、包裝物、容器等應當符合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規定的動物防疫要求”。本款是關于相關物品動物防疫要求的規定,其中涉及的動物運載工具,要求其應當符合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規定的動物防疫要求。比如第79 號公告中,經改裝具備耐腐蝕、防滲透等特點,按規定備案等。但是前文所述張某的運輸車輛經改裝具備耐腐蝕、防滲透作用,屬于備案車輛,符合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規定的動物防疫要求。所以,符合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規定的動物防疫要求運輸車輛,只是不按照動物檢疫證明規定目的地承運生豬的情況,筆者認為不是運輸工具本身不符合本條法律要求,因此不可以認定為張某違反《動物防疫法》第二十一條第一款之規定。
第二十五條第(六)項,“禁止屠宰、經營、運輸下列動物和生產、經營、加工、貯藏、運輸下列動物產品:……其他不符合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有關動物防疫規定的”。本項屬于兜底條款,是關于經營、運輸動物、動物產品的禁止性規定,適用的對象是動物、動物產品。運輸車輛顯然不屬于動物、動物產品的范疇,因此,對于運輸車輛不按照動物檢疫證明規定目的地承運生豬,不適用本條規定,因此不可以根據《動物防疫法》第七十六條進行處罰。
第三十八條第一款,“疫區內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獸醫主管部門依法作出的有關控制、撲滅動物疫病的規定”。本款是關于疫區內有關單位和個人在控制、撲滅動物疫病中應當履行的義務。河南省自非洲豬瘟疫情發生以來,官方共發布2 起疫情,最后一起疫情也已于2018年10月31日解除封鎖,張某的行為發生時,河南省屬于非疫區,因此也無法適用本條款。
第四十四條第二款,“運載工具在裝載前和卸載后應當及時清洗、消毒”。本款調整對象是運載工具,但是是關于運載工具裝載前和卸載后清洗、消毒的規定。運輸車輛不按照動物檢疫證明規定目的地承運生豬的行為也不能適用本條款。
《動物防疫法》法律責任第八十條第(一)項:“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改正,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一)不遵守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獸醫主管部門依法作出的有關控制、撲滅動物疫病規定的。”本項內容是針對違反《動物防疫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設定的處罰條款,其前提是有關單位和個人的違法行為發生在疫區。張某不按照動物檢疫證明規定目的地承運生豬的行為雖然可以認定為不遵守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獸醫主管部門依法做出的有關控制、撲滅動物疫病規定,但由于河南省屬于非疫區,因此不可適用此項進行處罰。
正是因為運輸車輛不按照動物檢疫證明規定目的地承運生豬的行為,在《動物防疫法》中無明確的違反條款和處罰依據,所以基層執法人員擔心辦理此類案件易引起行政復議、訴訟等問題,因此,建議從以下幾點出發,盡可能減少此類違法行為的發生。
《動物防疫法》自公布施行以來,從實踐來看,有很多規范的內容已經不適應我國當前形勢和政策,有必要進行修改、完善,同時建議修訂相應的配套法規,完善頂層設計,增加法律的剛性和可操作性,做好制度保障,確保動物疫病控制實現有法可依,進一步規范和推動動物衛生監督工作。
為更好地規范生豬運輸車輛,河南省持續不斷地進行工作機制創新,尤其是非洲豬瘟發生以來,全面實施了養殖場與屠宰生豬“點對點”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的閉環監管模式,實行動物檢疫證明到達核銷制度,生豬車輛到達屠宰場后,進場查驗人員掃描檢疫證明的二維碼或者輸入檢疫證明后,自動提取檢疫證明信息作為屠宰場入場登記信息,同時將“已接受”信息自動反饋給出證人員,對逾期未到達開證定點屠宰場的動物檢疫證明進行預警提示,由出具該檢疫證明的單位進行核查該車動物的信息。點對點調運,不僅有效規范了動物檢疫出證行為,還可以倒逼生豬運輸車輛嚴格按照動物檢疫證明載明的目的地承運生豬,從而有效規范跨省調運運輸車輛。
加大對生豬承運人的監管,督促承運人建立生豬運輸臺賬,按規定詳細記錄承運信息,定期抽查運輸車輛的運輸軌跡,對運輸軌跡與出證信息不符,私自拆卸定位系統的,或是出現其他違規行為的,納入黑名單。
建議各級政府加強對《動物防疫法》及相關規章規定的宣傳普及力度,加強與媒體的互助合作,增強媒體引導能力,利用監督檢查,召開會議等時機,加大宣傳,曝光運輸車輛違法違規行為的典型案例,強化相關人員的警示教育,使其深刻了解生豬運輸車輛對防控非洲豬瘟疫情的重要作用,做到學法、知法、守法,積極履行主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