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塵
(確山縣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確山 463100)
仔豬黃痢、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仔豬腸道傳染病。黃痢常發生于1周齡以內的仔豬,1~3日齡多發;白痢常發生于1~4周齡的仔豬,1~2周齡多發。黃痢表現為拉黃色糊狀稀便,含小塊凝乳塊,身體虛弱,進而脫水,昏睡而死。白痢多見于1~2周齡仔豬,以排泄乳白色或灰白色糨糊狀糞便為特征。
疫苗預防,常采用大腸桿菌K88.K99.987P 三價滅活菌苗,于預產期前15~30 d 對母豬進行耳下肌肉注射,用量應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
仔豬黃痢常用慶大霉素進行注射,每次4 mL/kg 體質量,1天1次;同時口服磺胺脒0.5 g加甲氧芐氨嘧啶0.1 g,研末,每次5~10 mg/kg 體質量,1 日2 次;仔豬白痢常用慶增安注射液,每次0.2 ml/kg 體質量。上述藥物均需連用3 d以上。
豬水腫病是斷奶仔豬常發生的疾病,一般在斷奶后1~2周發生,死亡率高達90%。發病突然,精神委頓,食欲減退,口流白沫,病豬不時抽搐,四肢如游泳狀,站立時弓背發抖,步態不穩。常在臉部、眼瞼、頸部、腹部、皮下發生水腫。
加強飼養管理,飼喂全價飼料,防止飼喂過飽。免疫預防接種多價大腸桿菌滅活疫苗或基因工程疫苗。
治療水腫病方法很多,但沒有特效療法,一般以綜合療法為主。一是按量腹腔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同時用2.5%恩諾沙星注射液、亞硒酸鈉維生素E注射液、硫酸鎂注射液、按用量分別肌肉注射。二是樟腦磺酸鈉、硫酸慶大霉素按量靜脈滴注或緩慢推注,同時分別按量肌肉注射呋喃苯胺酸、亞硒酸鈉維生素E 注射液。豬排尿后,補液鹽或電解多維飲水。
豬傳染性胃腸炎是由豬冠狀病毒引起的以嘔吐和水樣腹瀉為特征的傳染病,不分年齡均可感染發病,以2 周齡內的仔豬發病率較高,最終因高度脫水而死,死亡率可達100%。該病無明顯的季節性,以冬季和春季產仔期間發生較多,特別是豬的飼養密度過大時,常暴發流行。
對懷孕母豬于產前15 d左右,以豬傳染性胃腸炎弱毒疫苗經肌肉及鼻內各接種1 ml,使其產生足夠的免疫力,或在仔豬出生后,以無病原性的弱毒疫苗口服免疫,每頭仔豬口服1 ml,使其產生主動免疫。
該病無特效藥物治療,通常采用對癥療法,以減少死亡。仔豬自由飲服下列配方溶液:氯化鈉3.5 g,氯化鉀1.5 g,碳酸氫鈉2.5 g,葡萄糖20 g,常水1 000 mL。為防止繼發感染,對2 周齡以下的仔豬,可適當應用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藥物。如用慶大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千克體質量2 000 IU,每天1~2 次;磺胺脒0.5~4 g,次硝酸鉍1~5 g,小蘇打1~4 g,混合口服。
仔豬副傷寒又稱豬沙門氏菌病,是豬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其特征為腸黏膜壞死及嚴重下痢,病原為豬霍亂沙門氏桿菌。2~4 月齡仔豬多發。急性型:發燒41~42 ℃,無食欲,先便秘后拉稀,鼻端、耳、四肢末端皮膚紫紺。亞急性及慢性型:發燒40.5~41.5 ℃,便秘下痢交替進行,糞便為淡黃色或灰綠色。
定期進行預防接種,常用疫苗有仔豬副傷寒弱毒凍干菌苗。
可用慶大霉素、鏈霉素、恩諾沙星、磺胺類藥物等進行治療,也可口服生大蒜或40%大蒜酊,每日2~3次,至食欲開始恢復后,再將40%大蒜酊加入飼料中繼續服用數日,可獲得顯著療效。
豬丹毒是由豬丹毒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發病特征為高燒和皮膚上產生紫紅色疹塊,俗稱“打火印”,慢性病例表現為心內膜炎及關節炎。多發生在3~9 月齡的豬,尤其以4~6 個月齡的架子豬多發。炎熱多雨季節呈現散發或地方性流行。主要通過消化道感染,也可經皮膚創傷或蚊蠅等媒介傳染。人也能感染發病。急性型:最為多見,表現發熱(42~43 ℃),結膜充血,皮膚發紅或出現紅斑,指壓褪色。亞急性型:胸膜、脊背四肢皮膚等處出現界限明顯的紅色疹塊。疹塊出現后,體溫正常。慢性型:以心內膜炎為主要癥狀,腹下及四肢發生水腫。
免疫預防可接種豬丹毒弱毒疫苗1頭份,可獲得良好的免疫力。
常用青霉素,20 kg 以下的豬用20~40 萬IU,20~50 kg的豬用40~100 萬IU,50 kg以上的豬酌情增加,每天2 次,連用3~5 d,一般均可治愈。
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俗稱“藍耳病”,母豬可出現發熱、嗜睡、咳嗽和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新生仔豬被毛粗亂,失去光澤。極少數病豬在耳、腹側及外陰部皮膚呈現青紫色或藍色斑塊。斷奶仔豬多于斷奶2~3周內發病。
主要措施是接種疫苗。種豬場應接種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滅活疫苗1頭份,間隔20 d以同等劑量再接種1次;商品仔豬可于斷奶前后接種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弱毒疫苗1頭份,可獲得保護。
該病無有效的治療藥物,但發現病癥后應用抗菌素控制繼發感染可降低死亡率。
豬附紅細胞體病是由寄生于豬紅細胞或血漿中的附紅細胞體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附紅細胞體病主要破壞豬體紅細胞造成機體貧血,很容易引起繼發感染。主要表現皮膚和黏膜蒼白,出現貧血現象,黃疸,體溫升高可達40~41.5 ℃,有的出現拉稀或糞便干結,呈小球狀。
加強飼養管理,給予全價飼料,保證營養,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減少不良應激都是防止該病發生的條件。
一是用貝尼爾(血蟲凈),在豬發病初期,采用貝尼爾療效顯著。按5~7 mg/kg體質量,用生理鹽水稀釋成5%溶液,深部肌肉注射,間隔48 h 重復用藥1 次,連用2~3 日,對病程較長和癥狀嚴重的豬無效。二是用對氨基苯胂酸鈉,對病豬群,每噸飼料混入180 g,連用1周,以后改為半量,連用1個月左右。三是可配合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鏈霉素、卡那霉素等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