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琴
(甘肅省臨夏回民中學,甘肅 臨夏 731100)
在當前這個升學和就業壓力比較大的社會中,人們的工作變得更加功利化。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也是偏向于速成型。尤其是高中語文課程,這門課程與其他理科課程不一樣,它不是記住幾個公式定理就可以提升成績的,而是要進行知識的全面學習,尤其是要在語文閱讀中進行深度的理解,學會一些文章解讀技巧以及寫作技巧。要盡量做到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
以前的碎片化閱讀模式,學生只是根據考點需要進行專項的閱讀學習,或者是僅僅閱讀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閱讀的只是教材的文字內容,很少從學習相關的閱讀方式、探究作者的寫作手法的角度進行閱讀。這樣的模式不利于找出文章背后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情感,學生只能完成文字性的復述,只能完成試卷上的問答部分,不利于學生閱讀思維的形成,不利于學生整體文學素養的更好提升。而整本書的閱讀能夠很好地避免這一問題,學生們要真正完成整本書的閱讀,就必須首先去了解每篇文章的作者、寫作背景以及寫作范圍和作者情感等基本要素,然后進行文章的精讀,了解每一篇文章的寫作手法,感受每一篇文章的獨特魅力。同時,要更好地完成整本書的融會貫通,學生們必須對書本里的文章進行規律性的探究,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差異性。這樣的閱讀方式有利于他們學習到更多閱讀方法,從具體的文章閱讀中體會這種閱讀方法的魅力,從而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促進自己閱讀能力的更好提升。有利于自己進行相關閱讀技巧的內化,從而達到提升學習成績以及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
我們知道有的書是優秀文集的合并,有的書主要是講述一個人物或者是一件事情。例如《李安傳》主要是講述李安的前半生經歷。所以我們在閱讀這類傳記時,就要注重把握文字背后的邏輯性,既要認真理解每一章節的故事背景和寫作方法,還要時刻牢記邏輯推理的閱讀技巧,不斷進行前文和后文的邏輯銜接,在閱讀過程中要不斷挖掘出文字背后的情感因素和每部分章節的情節脈絡,這樣才能由外至內、由表及里地了解一個人,了解他們的人生。只有對他們寫作情感進行感悟才能更加充分地理解故事的發展背景,才能更好地把握主角的人生態度,我們才能從他們身上學習到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要真正完成整本書的閱讀,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態度和故事的發展走向,學生在閱讀時就要準確獲得更多的信息,這樣的訓練能夠提升他們對于文章重要信息的敏感度,提高閱讀效率。
我們知道整本書的閱讀注重對文章內容的梳理和文章結構的建設,學生通過整本書的閱讀可以深化理解相關的文章內涵,可以在整本書的閱讀中學習到更多的寫作技巧和閱讀方式,同時他們還能在建構文章思路的過程中,加深對作者情感態度的理解,有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自己的文學內涵,從而達到提升他們綜合素養的目的。
現在社會上常見的碎片化閱讀模式就是學生根據互聯網上的推送文章標題進行興趣導向的文章閱讀,他們一般是根據題目是否對自己有幫助或者自己是否感興趣來進行選擇性的閱讀。同時很多碎片閱讀內容都是一些簡單的文章篇幅或者是圖片,學生閱讀起來比較容易。但是他們也只能停留在文字層面的閱讀階段,不能夠根據這些簡短的文章進行作者情感的領悟,達不到足夠的閱讀深度,同時也不能有效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而整本書的閱讀,要求學生進行文章內部的結構梳理,要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情感,所以要完成這些基本的要求,學生就必須在閱讀過程中進行相關的思考,要進行深度的閱讀,這樣的整本書閱讀能夠很好地訓練學生的思考能力,有利于他們形成比較成熟的思維方式,有利于他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
我們知道整本書的閱讀與碎片化的選擇性閱讀不同,整本書里的章節內容很多,學生在學習時很難進行全部內容的精讀,同時考慮到高中生的閱讀理解思維能力有限,有些章節內容他們很難真正了解其中的內涵。所以在整本書的閱讀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選擇性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深度調配。首先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的內容大致了解,我們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整本書的泛讀,主要目的是讓他們了解這本書的大致內容,激發他們的閱讀熱情,在泛讀過程中,學生不必糾結于自己讀不懂的地方,這個地方的內容可以放到第二遍的精讀階段。然后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基本章節的簡讀和重點章節的精讀,例如寫作背景和作者情況可以進行簡讀,學生做到了解即可,但是文章的具體內容,尤其是體現作者情感態度的重點章節,學生要進行深度的精讀,這樣的科學速度調配,能夠讓學生做到對整本書章節的準確把握,同時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能夠讓學生在高中學習時間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完成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有效培養他們的閱讀素養,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
我們知道整本書的閱讀與碎片化閱讀不同。碎片化閱讀的內容比較淺表易懂,學生很容易理解內容的含義,不用進行復雜的邏輯推理和文章內容思考,但是這樣的閱讀不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整本書的閱讀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我們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相關的思考,例如在閱讀前提出問題:這本書主要講了什么?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展開閱讀,這樣的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確立閱讀目標,他們會更加注重對重點章節的把握理解。另外,學生在第二遍精讀階段,我們要提出:細節部分作者主要講了什么事?是采用什么手法展開論述的?這樣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有方向的精讀,能夠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有利于他們更快地把握重點。閱讀的最后,要提出:你對這本書的認識和評價是什么?這一問題,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文章內容的總結和相關寫作手法的類比,有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這本書的寫作思路,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情感,能夠學習到更多的閱讀方法和寫作思路。同時可以針對這一問題,在全班展開討論,讓同學們講述自己學到的東西,以及仍然存在的疑惑,通過大家的努力來解決各自的問題,這樣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閱讀能力互補,有利于高中生的整體閱讀能力提升。
我們知道高中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上學生學習的內容也會被不斷遺忘,所以我們要合理地利用讀書筆記,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筆記的書寫。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將文章的內容用自己的話復述成筆記形式,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更好理解和記憶。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在筆記中記錄下自己有問題或者讀不懂的地方,有利于他們以后開展有針對性的精讀,有利于他們與其他同學或者教師展開問題的探討,能夠更加迅速地解決自己的閱讀困惑,促進自己更好地進步。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高中語文課堂上進行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減少碎片化閱讀帶來的弊端,有利于學生進行深度的閱讀理解,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情感態度,有利于訓練他們的閱讀思考能力,促進他們更快地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為了更好地實施整本書的閱讀教學,我們要引導高中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科學合理的閱讀速度調配,加強他們在閱讀中的思考,養成愛思考的閱讀習慣,有利于他們更加深入地展開閱讀,同時還要合理利用讀書筆記,更好地進行整本書的閱讀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