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爽
斑禿是一種常見于患者頭皮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斑禿特點是突然以及無瘢痕的脫發,并且這是一個反復的過程,并影響到周圍所有頭發區域的生長,常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創傷,嚴重影響患者的學習生活[1]。臨床上,斑禿的特點是突然的以及部分脫發。在嚴重的情況下,斑禿導致完全或部分區域禿頂。以目前的醫學發展,斑禿對的發病原因不明。有學者認為,T 細胞存在異常的免疫狀態時斑禿發生的主要原因,同時環境、飲食、體內微量元素的變化也會導致疾病的發生。研究顯示,微量元素意義重大,可以影響體內金屬酶生成從而影響到毛囊的生長情況[2]。由于人體微量元素水平與環境密切相關且人體不同部位微量元素不盡相同,導致斑禿疾病起因尚未完全清楚,研究大多認為斑禿疾病起因與患者體內微量元素異常、患者精神過度緊張、患者身體疲勞,患者遺傳因素有關。作者對沈陽地區斑禿患者采取血微量元素測定,并進行了系統的觀察,并研究比較了沈陽地區斑禿患者體內血微量元素變化,并對斑禿患者體內血微量元素變化進行了回顧性的比較分析,結合沈陽斑禿患者,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遼寧省沈陽市第七人民醫院皮膚科免疫室進行血液樣本檢測的斑禿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遼寧省沈陽市第七人民醫院皮膚科免疫室進行血液樣本檢測的40例斑禿患者作為試驗組,其中男20例,女20例;體重42.1~86.4 kg,平均體重(62.3±8.1)kg;身高166.1~179.6 cm,平均身高(170.2±3.2)cm;年齡45~66 歲,平均年齡(54.2±4.4)歲;體質量指數25.3~29.1 kg/m2;病程1~3 年,平均病程(1.9±0.4)年;禿發面積<25% 5 例,25%~50% 10 例,51%~70% 11 例,>70% 14 例。選擇同期行血液樣本檢測的40 例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2 例,女18 例;體重77.2~94.3 kg,平均體重(85.3±4.2)kg;身高169.2~185.5 cm,平均身高(178.3±3.2)cm;年齡46~72 歲,平均年齡(55.2±5.8)歲;體質量指數25.5~28.6 kg/m2。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歐思恩等人制定的斑禿臨床診斷調查和評價指南。在美國皮膚病雜志上,根據斑禿在頭皮總面積中的百分比對患者進行分級,斑禿在頭皮總面積中的百分比>50%患者為嚴重患者。排除標準: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遺傳和精神疾病患者;過去2 個月內有服用藥物以及補充微量元素患者。
1.3 方法 采用BD 公司干燥真空采血血管以及美國貝克曼公司dxc813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分別從兩組研究對象中采集4~5 ml 靜脈血至美國BD 公司不加添加劑的干燥真空采血血管,經2000 r/min 離心12 min,分離血清,置于dxc823 全自動生化儀中,用離子選擇電極法測定血微量元素。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研究對象鈣、銅、鐵、鎂、鋅水平,并比較試驗組不同疾病嚴重程度患者鈣、銅、鐵、鎂、鋅水平。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研究對象鈣、銅、鐵、鎂、鋅水平比較 試驗組患者血清中銅、鋅水平均低于對照組,鈣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研究對象鐵、鎂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試驗組不同疾病嚴重程度患者鈣、銅、鐵、鎂、鋅水平比較 試驗組輕度斑禿患者鋅水平高于重度斑禿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輕度斑禿與重度斑禿患者鈣、銅、鐵、鎂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研究對象鈣、銅、鐵、鎂、鋅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2 試驗組不同疾病嚴重程度患者鈣、銅、鐵、鎂、鋅水平比較()
注:與重度斑禿比較,aP<0.05
斑禿是一種常見的良性、非瘢痕性和慢性發炎性疾病。斑禿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約為0.2%,占皮膚科門診初診患者的1%左右[3]。目前斑禿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自身免疫與斑禿的發病有關。在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下,具有遺傳傾向的個體通過自身免疫機制導致毛囊變性和脫發。斑禿發病位置比較廣泛,可以發生在任何生長毛發的位置,如頭發、眉毛、睫毛、胡須、陰毛和腋毛等部位。斑禿是一種良性非瘢痕性脫發疾病。無其他臨床癥狀,可以自愈但是仍會復發[4]。由于其為T 細胞介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腦囊為其靶器官,心理、環境、遺傳都會對其造成影響。微量元素的變化與斑禿之間關系密切。作者搜集沈陽地區健康人和斑禿患者,對其血中的微量元素進行分析,探究微量元素與斑禿之間的關系。鋅在人體中廣泛分布,可以參與蛋白酶的合成,蛋白酶作為一種重要的微量元素,是堿性磷酸酶、DNA和RNA 聚合酶等金屬元素。有研究顯示,鋅與機體毛發的生長之間關系密切,鋅可以保護毛囊,抑制毛囊變性,并且有助于毛囊的修復和再生,當體內缺鋅時,體內的DNA 和RNA 聚合酶合成受阻,細胞分裂受到抑制,死亡加快。毛囊受到損傷,毛發生長受到抑制,甚至脫落。鋅也可以參與到免疫功能中來。缺鋅免疫功能會發生混亂,這與免疫紊亂引起斑禿的觀點是一致的。因此,鋅與斑禿密切相關[5]。本研究結果與以往文獻報道一致。斑禿患者鋅水平下降,并隨病情進展而進一步下降,提示鋅缺乏可能是沈陽地區斑禿患者發病的重要誘因。銅是人體最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可以參與金屬蛋白酶的合成,并且是金屬蛋白酶的激活劑,在調節代謝平衡和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銅作用于機體的毛乳頭細胞,可以促進毛乳頭細胞增值和分化。毛乳頭細胞為成纖維細胞的一種,有助于毛囊的生長和發育。因此必須保持機體銅的水平正常,機體銅水平不正常會影響到毛囊的功能活動和毛發的生長。本研究中,試驗組患者血清中銅、鋅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國內外報道一致。本文推測這一結果可能與沈陽市的氣候、環境和居民的飲食習慣有關,因此才導致微量元素缺少。為了進一步觀察,有必要擴大樣本量。本文對微量元素與斑禿的關系進行了初步探討。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血清中銅水平低于對照組,鈣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輕度斑禿患者鋅水平高于重度斑禿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沈陽地區斑禿患者血清鋅、銅水平明顯下降,鋅水平的下降與疾病程度有關。隨著病情的加重,鋅水平進一步降低。因此,微量元素的檢測有望為沈陽地區斑禿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理論依據和指導。
綜上所述,與健康人相比,斑禿患者特定時期體內的微量元素水平有所不同,說明斑禿發生與否可能與體內血微量元素變化有關,鋅水平與沈陽地區患者脫發嚴重程度有一定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