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杰
(福建省南安市新僑中學,福建 南安 362331)
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強的學科,強調學生全面發展,既要突出學生語文基礎的培養,也要重視學生三觀的培養。新教育環境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改革持續深入,突出學生分析能力、應用能力的培養的同時,更加強調學生閱讀綜合能力的培養,以便學生對語文閱讀進行深層次的剖析。因此,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革新教學理念,并在教學實踐中予以多種措施,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以此有效培養學生閱讀素養,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深度閱讀指的是古今中外名著分為不同的專題,從中篩選出經典片段后,重點進行研讀,以期通過不同專題的閱讀和研究,不斷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和語文學習能力。
語文深度閱讀相比淺閱讀而言,可以提高學生閱讀效率的同時,便于學生語文閱讀素養的提高。而現階段的高中語文深度閱讀教學中出現了如下一系列問題:如深度閱讀方法指導不足、學生思維無法深度發展等。長期如此,高中學生語文閱讀學習將會淺層化,無法形成個性化閱讀感受,不利于學生閱讀素養的提高。同時,部分語文教師片面認為閱讀教學過程中,只需要補充一些閱讀知識,拓展學生閱讀面就是深度閱讀。然而這種深度閱讀是語文教師的曲解,真正意義上的語文深度閱讀是基于學生認知和文本特點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設計,以期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并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的一種有效閱讀方式。這種語文深度學習過程,可以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思維的碰撞,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便于學生構建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
語文深度閱讀可以讓學生在超越文本的基礎上,深層次了解文章的作者及寫作背景,并可以讓學生在語文閱讀的基礎上,有效提高自身語文素養和能力,從而不斷豐富個人語文知識。如:語文詩歌和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意圖。而深度閱讀之后,學生即可通過文章背景,明確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主題思想。同時,學生通過深度閱讀,可以更好地理解詩歌和文言文知識點。另外,學生在深度閱讀過程中,可以有效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且可以結合現實案例思考自己的人生,從而有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語文深度閱讀為閱讀和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提供了可能性,意味著學生在語文深度閱讀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文本中的現實案例,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例,這對學生教育產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深度閱讀時,可以讓學生積極思考人生,并重新認識自我,且可以讓學生受到人生的啟迪,促使學生逐漸變成一個有思想的人,這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個人人生價值的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總之,語文深度閱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深度閱讀理念的全過程滲透,讓學生深刻體驗到深度閱讀的益處,以此激發學生深度閱讀的興趣。如何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接下來,筆者將結合人教版高中語文具體教學案例,圍繞深度閱讀的有效策略,提出個人幾點拙見,供相關教育人士借鑒。
深度閱讀要求學生深入揣摩文章細節,感受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情感、文章內涵等。因此,語文教師在語文閱讀授課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文章細節進行深度思考,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同時,可以讓學生能夠以文章細節切入,更好地感悟作者創作意圖和文章中表達的思想感情,為深度理解文章提供保障。例如人教版高中必修二《荷塘月色》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在學生深度理解關鍵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度思考文章中的細節,如分析作者將點綴于荷葉之間的白花比喻為“剛出浴的美人”。然而在作者所處時代,女同志就是在大庭廣眾之下露出肚臍都會受到社會的批判,“出浴”更是不可能的。通過這種分析,即可讓學生聯系文章寫作背景,更好地理解作者描述的“剛出浴的美人”,便于學生體會到作者對現實生活的不滿,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被現實擊敗的思想感情。同時,在這種深度閱讀之后,學生可以從作者的情感中受到啟迪,促使學生在未來人生艱苦旅程中可以奮勇前進。
閱讀過程是作者、讀者、文本三者之間的互動過程。讀者在語文閱讀過程中,不斷以個人獨特的見解賦予文本新的內容和新的閱讀體驗。因此,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予以有效手段加強互動,讓學生在多元互動閱讀中,在教師的輔導下對閱讀信息進行深層次加工處理,使得學生可以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度解讀,了解文章更深層次的內容。例如:人教版高中《林黛玉進賈府》教學時,語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嘗試引導學生體會林黛玉進賈府的場景,而不是強制性指導學生進行人物分析,嘗試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有效交流,以此激發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并在學生互動中不斷思維碰撞,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如學生在初讀文本時,語文教師讓學生談談個人感受,部分學生會通過賈母相見場面的“迎”“摟”“哭”三個不同尋常的連續性動作,了解到賈母對林黛玉的感情。針對學生表達的這種見解,教師要以此為契機,對學生展開有效的引導,讓學生與文本展開更加深層次的互動,促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文本中復雜的情感。如引導學生緊扣“迎”“摟”“哭”三個連續性動作展開深度分析,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知識體系和情感模式獲取信息,并進行加工,以此讓學生了解賈母悲中有喜、且悲且喜、大喜大悲的復雜情感。
深度閱讀要依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方式等,選擇合適的閱讀方式,才能保證深度閱讀效果。同時,不同的文本深度閱讀方式存在顯著差異。因此,語文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綜合考慮文本、學生認知能力等,提供適當的引導,以此有效拓展學生閱讀的深度。對于人教版高中教材中的一些文本,語文教師可以采取批注閱讀法和對比閱讀法,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首先,批注式閱讀。語文深度閱讀過程中,學生通過熟練地運用批注式閱讀法,可以快速掌握文章關鍵點,并產生合理的見解。如《方山子傳》教學時,學生閱讀“俯而不答、仰而笑”時,部分學生在此批注“笑”的原因,產生了多種見解,如“嘲笑”“苦笑”“狂笑”等。針對學生不同的批注,語文教師可以了解學生閱讀思維方向。在此基礎上,語文教師要在匯總學生批注的基礎上,對學生展開有效的閱讀指導,以此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其次,對比式閱讀。語文深度閱讀時,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統一專題的文本進行對比閱讀,幫助學生突破思想桎梏,從中挖掘出新的視角,為深度理解文本提供保障。例如:人教版高中《我有一個夢想》教學時,語文教師在講解演講稿特點時,可以將此篇演講稿同《就任北大校長之演說》進行對比閱讀,讓學生在對比中發現演講稿寫作手法的不同,并全面了解演講稿的特點。
綜上,高中語文深度閱讀教學時,語文教師要在思想層面意識到深度閱讀的重要作用,并在教學實踐中,立足高中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現狀,予以緊扣文章細節,感悟作者情感、加強互動,深度對話、適當引導,拓展閱讀深度等有效策略,促進語文深度閱讀高質高效進行,為有效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提高語文核心素養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