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信
(山西省陽城縣畜牧獸醫局,山西 陽城 048100)
只要是站在風口,豬真的也能飛起來。2018 年秋季以來,由于非洲豬瘟疫情影響,生豬產能持續下降,導致豬價在2019 年春季觸底反彈后全線飄紅,進而突破歷史罕見高位;入冬以來,已進入豬肉的傳統消費旺季,加之冬至已過,氣候開啟寒冷模式,“灌香腸、制臘肉”相繼啟動,元旦、春節來臨,或將再度推動全國豬價階段性上行。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非洲豬瘟疫情危害嚴重,當前生豬復養依然存在一定困難。最近,農業農村部印發《加快生豬生產恢復發展三年行動方案》,隨著各項穩定生豬生產的扶持政策顯效,目前全國生豬生產整體開始趨穩向好。預計,2020年豬價仍將在高位區間波動運行,后市逐漸震蕩回調。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2019年豬價之所以暴漲,主要原因是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生豬生產受到嚴重沖擊,存欄量短期內大幅度下滑,導致豬源偏緊、產量驟減供求失衡造成的。數據顯示,2018年8月份我國發生非洲豬瘟疫情后,由于消費需求下滑,導致2018年秋季至2019年春節期間的消費旺季,生豬價格旺季不旺,反跌至10元/千克以下的歷史低點。而春節后的3月份,在節后消費淡季里豬價卻觸底反彈,4-5 月份一直在震蕩中上行;6 月份,全國活豬、豬肉、仔豬行情更是全線飄紅,在傳統消費淡季里逆勢上漲,7-8月份更是一天一個價地往上躥。短短幾個月時間,全國豬價暴漲了兩倍多。9月份以后,在中秋、國慶消費需求拉動下,全國生豬供求形勢更加緊張,導致豬價持續高位運行。
國慶節過后,本應回落的豬價反而再度飆升,許多地區出現一天漲2元的勢頭,導致全國生豬出欄均價在10月中下旬突破40 元/千克的高位,部分地區甚至創下45元/千克以上的罕見新高。11月中下旬,“高貴”的生豬價格才顯現回落勢頭,但12月份以來,隨著大風降溫與雨雪天氣增多,加之,中南六省活豬禁調政策實施,生豬行情又震蕩前行。
據中國養豬網豬價系統監測,12 月22 日,全國外三元生豬出欄均價為33.74 元/千克,內三元生豬出欄均價為32.89 元/千克,土雜豬出欄均價為32.42 元/千克,當日豬糧比為17.12∶1。隨著活豬價格上漲,豬肉價格也在飆升。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數據顯示,2019 年11 月份,CPI 同比上漲4.5%,漲幅比上月擴大0.7 個百分點;雖然11 月份豬肉價格有所回落,但結構性矛盾仍比較突出,豬肉價格上漲對CPI 漲幅貢獻達到58.9%,影響CPI 上漲約2.64 個百分點。縱觀2019 年的豬價行情,預計,全年每頭出欄肥豬盈利根據各場管理水平不同達到2 000~2 500 元左右,行業盈利達到歷史最好、最高水平。
入冬以來,隨著氣候開啟冬季模式,受制于寒潮侵襲雨雪天氣增多,生豬運輸受到一定影響,生豬出欄有所減少,全國豬市呈現穩中小漲行情。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冬至已過,“灌香腸、制臘肉”全面啟動,加之元旦、春節因素的疊加效應,屠宰、加工與流通各環節備貨量必然增加,或將推動豬價穩中上行。不過,隨著各項調控措施實施,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壓縮后市豬價的上漲空間。
目前已進入冬季豬肉的傳統消費旺季,加之冬至已過,氣候開啟寒冷模式,北方“灌香腸”,南方“制臘肉”相繼啟動,加之,元旦、春節豬肉備貨增加,不少農村還有“殺年豬”的習俗,短期內集中消費需求快速放大,豬價還有階段性的上漲預期。
根據養殖規律,從能繁母豬配種、產仔到肉豬上市周期約需要10 個月時間,2018 年10 月份生豬基礎產能下降,導致2019 年6-7 月份開始生豬供應減少問題集中顯現,而2019年恢復生產的肉豬供應在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同時,復產過程中因缺種豬而部分商品肉豬留作種用,也會減少肉豬的上市量;而豬價上漲,雖然會刺激補欄熱情,但由于仔豬來源有限,決定了未來一段時期供求市場難以平衡,短缺仍將持續。
從生產成本來看,目前在生豬主要生產成本中,仔豬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3倍左右,將導致后期出欄生豬成本更高;同時,今后環保政策愈來愈嚴,將導致投資建場及用于糞污處理設施的投入增加;2020年開始實施“飼料禁抗”等規定,養殖場戶一時難以適應,導致疾病多發難治,發病死亡率上升,用于防治方面等的開支增加,也將對行業帶來陣痛,從而進一步推高養殖成本。
當前,豬肉價格上漲已經成為影響CPI上行的主要因素,同時超高的豬肉價格也對消費產生了抑制。據悉,為了合理調控市場,避免物價大幅度波動,保障居民消費,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在2019年9月份三批投放3萬t儲備肉的基礎上,12月12日、19日、23日又分別向市場投放三輪各4萬t儲備肉,從而減輕了市場豬肉供應壓力,致使豬肉價格逐步回落,預計兩節期間仍會有大量低價儲備肉投放市場。同時,進口肉類在近幾個月增長明顯。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9 年1-9月,進口豬肉達到132.57萬t,比2018年同期增幅43.6%,已經超過2018年全年119.3萬t的進口總量,預計2019年全年豬肉及副產品進口量將創歷史新高,突破300萬t。這些因素或將在一定程度上壓縮后市豬價的上漲空間。
最近,相關人士表示,今后還將密切跟蹤市場動態,適時按節奏做好中央儲備肉投放工作,并指導產銷區建立穩定的購銷協作關系,促進區域間產銷銜接,暢通肉類供應渠道;運用市場化原則,繼續鼓勵擴大豬肉進口,確保國內供應;同時,還要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囤積居奇、串通漲價等不法行為,重點加強對“炒豬團”的整治力度。
2019 年生豬行情全線飄紅,成為真正的金豬年。但豬價超常規上行,也產生了諸多負面影響。為了防控非洲豬瘟疫情,穩定生豬生產,確保市場供應,多項政策“組合拳”開始顯效,目前生豬生產呈現整體趨穩向好的態勢。
據悉,為進一步加強非洲豬瘟防控,穩定生豬生產,2019年以來,國務院連續召開多次會議、下發專門文件要求綜合施策恢復生豬生產,保障豬肉供應。為了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2019 年以來,農業農村部把生豬穩產保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對全國生豬穩產保供做出全面部署。3月印發《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給的意見》,5月至8月多次召開全國生豬穩產保供會議,9月在河北邢臺召開生豬生產推進會。隨后,相繼召開東北和南方片區會,指導東北地區擴群增養,要求南方地區盡快遏制下滑趨勢。成立恢復生豬生產協調辦公室,加強生產和政策情況調度。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等多部委密集出臺17 項扶持生豬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支持養殖場戶增養補欄,多措并舉擴大生豬生產,確保市場供應。
據了解,隨著一系列恢復生豬生產政策措施的落實顯效,2019 年11 月以來,全國生豬生產出現轉折性積極變化,目前生豬存欄已經扭轉了持續下滑的局面,生豬生產呈現整體趨穩向好態勢,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據農業農村部定點監測,2019年11月份,生豬存欄環比增長2%,自2018 年11 月份以來首次回升;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4%,已連續2個月回升。從不同區域看,有18個省份生豬存欄環比增長,比10月多6個;有22個省份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比10月多5個。其中,東北、西北、黃淮海、華東、華南等地區生豬生產恢復較快。
據統計,2019 年11 月份,全國年出欄5 000 頭以上規模豬場的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幅分別為1.9%和6.1%,均比10 月份擴大1.4 個百分點,已連續3 個月環比增長。
對重點種豬企業跟蹤監測表明,2019年11月份,二元后備母豬銷量環比增長25.9%,同比增長135%,表明養殖場戶補欄增養信心進一步增強。
據對全國飼料生產企業全覆蓋監測,2019年11月份,豬飼料產量環比增長6.9%。豬飼料是生豬養殖的物質基礎,豬飼料產量連續3 個月環比增長,也反映出全國生豬生產呈現恢復的良好勢頭。
最近,農業農村部印發《加快生豬生產恢復發展三年行動方案》,要求各地進一步落實省負總責總要求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進一步增強工作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把生豬穩產保供作為農業工作的重點任務抓緊抓實抓細,確保三年生豬生產恢復任務目標的實現。要求2019年盡快遏制生豬存欄下滑勢頭,確保年底前止跌回升,確保2020年元旦春節和全國“兩會”期間豬肉市場供應基本穩定;確保2020年年底前產能恢復到接近常年的水平,2021年恢復正常。
當前,許多養豬場戶關心的還是春節前和2020 年的豬價走勢。筆者認為,由于此輪豬價漲幅過大,根據近年“逢節必跌”的經驗,臨近春節切不可因為豬價上漲就刻意壓欄。同時,疫情也是一把雙刃劍,目前已進入豬病高發流行期,養殖場戶要接受以往教訓,加強飼養管理,做好疫情防控。
從供需兩端變化形勢分析,總體看當前能繁母豬存欄已經回升,生豬存欄下降也基本見底。與此同時,2019年以來進口豬肉持續增加,加之禽肉、牛羊肉等替代品消費增加,將會對后市豬市行情形成一定打壓。預計,2020年生豬行情小漲問題不大,大漲的希望渺茫,但依然會維持在利好價位。大家一定要理性對待,既不要跟風拋售,也勿盲目壓欄,豪賭后市。建議正常養豬,抓住有利時機適時出欄落袋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