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靜
(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城關街道育新小學 安徽阜陽 236400)
小學語文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語言類學科,傳統的教學模式并不能滿足當前教育環境下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而習作作為學生語文綜合應用能力的體現,加強對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是當前環境下的教學大趨勢[1]。習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對語文教學的延伸,通過加強對學生閱讀理解分析能力及習作能力的培養,可有效提高小學階段語文習作教學效率,綜合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過于注重對語文相關理論知識的講解,忽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主觀地對學生進行教學,在這樣的教學模式和教育理念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難被調動起來,而習作作為語文教學內容中較為復雜且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很多教師對寫作這一部分的講解都是一筆帶過的,在沒有教師的詳細指導幫助下,學生的寫作能力很難有效提高。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學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師應注意對學生核心素養及習作能力的培養,以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對習作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積累素材經驗,有效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和語文綜合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習作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知識內容,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習作綜合能力。教師在開展習作教學時,要給學生進行習作相關技巧詳細介紹,幫助學生了解不同題材文章寫作的要求差異,小學階段的習作內容大多是對所看、所感內容的表達,通過教師對寫作技巧的傳授,可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和對文字的綜合應用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靈活借用文字進行情感的抒發和表達,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綜合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2]。 素材積累也是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因素,小學階段所接觸到的文章大多為記敘文,記敘文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情感的表達,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素材,并靈活運用到寫作中。在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我想對您說》這一部分的寫作教學中,學生就可以將和家人之間發生的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加入到文章中,以發生了什么事情,由此產生了怎樣的想法,想對誰說這樣的習作思路進行文章的敘述,有效提高思維能力表達。日常生活中的素材積累能夠有效增強文章的感染力,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閱讀也是幫助學生有效積累素材的途徑,教師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引導學生養成記讀書筆記的習慣,對文章中的優美語句進行摘抄,這也是素材積累的一種有效手段[3]。大量的閱讀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素材的積累,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寫作思路,能使學生形成更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分析能力,思維的開闊能幫助學生有效提高習作水平,對閱讀積累素材的靈活運用,能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及語文核心素養。
習作教學有很強的實踐性,紙上談兵的教學模式是不可取的,在習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開展專項訓練,讓學生圍繞主題展開習作訓練,教師可結合教材中習作的主題內容,讓學生圍繞多個話題進行習作基礎訓練,發散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有效促進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例如教材中的《推薦一個好地方》《生活萬花筒》《寫信》《二十年后的家鄉》等習作主題,教師可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圍繞主題進行習作訓練,熟練掌握不同類型文章的寫作格式,發散學生的寫作思維,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及運用能力,綜合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
在當前的教育大環境下,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開展非常有必要,傳授學生正確的習作技巧,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習作素材等些方式,都能有效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發散學生的語文寫作思維,培養他們的語文寫作核心素養。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基礎訓練,以創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對習作的學習興趣,綜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對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