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辦公廳于近日印發《關于開展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針對未納入國家第一批至第七批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貼目錄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如有于2019 年12 月底前全部機組完成并網的風電項目、于2017 年7 月底前全部機組完成并網的光伏發電項目(光伏“領跑者”基地項目和2019 年光伏競價項目并網時間可延長至2019 年12 月底)、于2018 年1 月底前全部機組完成并網的生物質發電項目,且已于2006 年及以后年度按規定完成核準(備案)手續,可由電網企業審核后分批納入補貼清單。
《通知》指出,按照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的《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家不再發布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目錄,而由電網企業確定并定期公布符合條件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其中,此前已納入前七批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目錄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可由電網企業審核后直接納入補貼清單。《通知》明確,光伏自然人分布式仍按《關于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目錄(第六批)的通知》要求管理,電網企業應定期匯總項目信息并完成備案。
《通知》指出,將按照“成熟一批、公布一批”的原則,4 月30 日前,完成第一階段補貼清單的審核發布工作;6 月30 日前,完成首批補貼清單的審核發布工作。
4 月10 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
征求意見稿擬設立的法律制度主要有:一是通過戰略、規劃統籌指導能源開發利用活動,推動能源清潔低碳發展;二是科學推進能源開發和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能源供應能力;三是以保障人民生活用能需要為導向,健全能源普遍服務機制;四是全面推進科技創新驅動,提升能源標準化水平,加快能源技術進步;五是支持能源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推進能源市場化;六是建立能源儲備體系,加強應急能力建設,保障能源安全;七是依法加強對能源開發利用的監督管理,健全監管體系,推進能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征求意見稿指出,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措施,促進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發展,按年度監測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指標。
國家將可再生能源列為能源發展的優先領域,制定全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中長期總量目標以及一次能源消費中可再生能源比重目標,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年度計劃的約束性指標,并分解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實施。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監測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實施情況,并進行年度考核。
在可再生能源目標制度、激勵政策、消納保障制度、開發等方面,征求意見稿在第三章《能源開發與加工轉換》的第三節《非化石能源》中,明確提出國家將制定相關財政、金融和價格等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于4 月10 日發布《關于清理規范城鎮供水供電供氣供暖行業收費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
《公告》表示,將完善電價機制。結合國家電力體制改革,逐步理順輸配電價結構,加快形成結構優化、水平合理的輸配電價體系。平穩推進上網電價機制改革,有序放開各類電源上網電價,完善跨省跨區電力市場化價格形成機制。有序放開除居民、農業用戶以外的用電價格,逐步取消工商業目錄電價。完善峰谷分時電價政策,健全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機制。深入研究并逐步解決政策性電價交叉補貼問題。
對自備電廠系統備用費,各地應參照當地大工業輸配電價中的基本電價水平,并根據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合理制定。對余熱、余壓、余氣自備電廠,繼續減免系統備用費。加強成本和價格信息公開,保障用戶知情權。
近日,國家能源局印發了《國家能源局關于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精神 優化電力業務許可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從簡化許可管理、規范許可準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等三個方面明確了優化電力業務許可管理的具體措施。
《通知》明確,簡化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含垃圾發電)、海洋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等電力業務許可申請要求。單站裝機容量6 兆瓦(不含)以下的小水電站、項目裝機容量6 兆瓦(不含)以下的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含垃圾發電)、海洋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等不納入電力業務許可管理范圍。
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發布了《關于有序推進新增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關于穩步推進新增農林廢棄物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通知》明確了2020 年1 月20 日之后并網發電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需補貼的新增農林廢棄物發電項目為新增項目,之前為存量項目。新增項目將由國家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則,通過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繼續予以支持。存量項目將按照相關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另行管理。但2020 年補助資金規模尚未確定。
《通知》提出,各省(區、市)發展改革部門于每年12 月底前,匯總提出本地區下一年度擬申請補助資金的垃圾焚燒發電、農林廢棄物發電新增項目補貼需求并報送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項目按國家有關規定完成審批、核準或備案,并納入國家重大項目建設庫三年滾動計劃。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8〕31 號)、《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能源安全儲備制度的指導意見》(國發〔2019〕7號),經國務院同意,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能源局等5 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天然氣儲備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加快推進儲氣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天然氣儲備能力。
《實施意見》從規劃布局、運營模式、體制機制、政策支持等多方面提出了相關政策措施。一是優化儲氣設施規劃建設布局,引導峰谷差大、需求增長快的地區適當提高建設目標,建立完善統一規范的設計、建設、驗收、運行、退役等行業標準體系。二是建立健全儲氣設施運營模式,推行獨立運營,完善價格機制等投資回報渠道。三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公平開放,優化市場運行環境。四是加大土地、財稅、金融、投資等政策支持力度,激勵企業加速補足儲氣基礎設施建設短板,促進儲氣能力快速提升。
《實施意見》要求切實落實主體責任,建立健全考核制度,督促各方按時完成各項任務目標。
2020 年開春,新冠疫情蔓延引發城市封城、全民閉戶,一時間給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帶來影響和改變。
國家電網公司“網上國網”作為比較成熟的應用APP 在疫情期間獲得加速推廣,并經受了大流量應用考驗,真正實現了疫情防控重點單位及場所高可靠性供電費減免、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企業“三零”服務、居民用電客戶欠費不停電等一系列電費電價優惠政策落地落實,為廣大企業和居民客戶提供了“不見面少見面,指尖一鍵辦電”的便捷服務,以用心用情服務企業的貼心舉措,共同樹立抗擊疫情的信心。部分城市應用率達70%以上,“電力大數據”已初具規模。在武漢封城,社區志愿者逐家逐戶排查測溫的過程中,有電力員工提出通過電量電費數據測算家中是否有人、人數多少的辦法,取得了良好成效,正是利用了“電力大數據”的分析監測功能,加快了排查速度并實現了全覆蓋。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階段性降低用電成本政策后,國家電網公司黨組專題研究出臺八項舉措,落實階段性降低用電成本政策,將國家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紅利,第一時間傳遞給電力客戶,助力大工業和一般工商業企業復工復產。國網江西省電力公司率先通過“遠程辦公”模式、以“電力大數據”應用分析全省企業復工情況,建立了具有行業特色的“復工電力指數”,得到了省能源局的充分肯定。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及融媒體的快速發展,能源行業高質量轉型發展的特征也越來越顯著,電力服務將不限于用電買電,“電力大數據”通過在疫情期間的檢驗將得到進一步的推廣和深度應用。“隔空網上辦電”有望進入生活主流趨勢,企業和居民將通過“手上辦、指尖辦”進一步提升“電力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