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娜
(河北中醫學院 河北·石家莊 050000)
體育鍛煉是人們快速提升自身健康程度的一個重要法寶,但人們當前處于科技高速發展的現代化環境中,擁有種類繁多的現代化工具,涉及到人們的起居、出行、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這樣便利的生活環境中,人們的鍛煉機會逐漸減少。當代大學生身體素質尤為重要,甚至關乎著國家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及進步,隨著素質素養教育的全面推廣,許多高校教育者加強了對這方面的重視,對學校體育事業進行了改革,并將終身體育思想引入大學體育教育中來,而學校當務之急所面臨的重擔便是如何推進這一思潮,并找到有效的教育方式開展終身體育教學。[1]
所謂終身體育思想,主要是指伴隨著人們整個生命始終的體育鍛煉意識及觀念,且是人們自覺養成的、自覺去執行的以及終身遵守的行為體現。這一思想是隨著我國科技進步,人們的諸多體力勞動被機器所取代,以及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逐漸萌芽出來的新潮思想,這在很多從事腦力工作的人當中,體現較為突出,他們應為工作的特殊性,體育鍛煉的機會極為缺乏,這便使得終身體育鍛煉成為他們迫切的需求。[2]
從當前情況來看,大部分高校體育教育理念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體育教學理論體系缺乏完整性,而對現有大學體育教育進行改革,引入終身體育思想,不僅是中國特色發展道路下對大學教育的要求,而且能夠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運動這一良好習慣及愛好,同時也與當代大學生心理素質以及身體素質特征相符合,這也是當前大學體育教學理論體系革新的一個重要體現。其次,終身體育教育不僅僅是體育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產物,二者還有著相互促進的作用。終身體育這一思想除貫穿于大學教育期間外,甚至還延伸至學生終身發展以及未來職業生涯的全過程中,養成這一良好習慣,將來他們投身工作之余還能繼續注重身體鍛煉,獲得好的體魄,幫助他們放松身體的同時,更好的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且還能促使他們的思維得到開拓。這無疑給到學生的是一種積極的、科學的、正面的影響。此外,大學作為國家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高素質的人才當前也需要具備高素質的身體條件,尤其想要獲得智力、思維能力、實踐創新能力的提升,都離不開良好身體素質的支撐,所以,大學教育者們應當將大學體育事業納入重點教育項目中來,并引起高度的重視。特別在現代化腦力勞動占市場主導的今天而言,只有加強身體素質的鍛煉,才能幫助人類獲得更健康的體魄,這不僅對于延長生命周期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還是社會持續進步以及人才持續貢獻的主要動力。
現代大學體育應當對學生有著更高的要求,但實際上并未體現出來,很多高校體育教育課相較于文化課而言,處于次要位置,特別很多高校在體育核心素養以及體育發展方面的內容涉及比較少,課堂教學大多局限于籃球場、操場等室外空間中來完成,因而忽略了體育本身所傳達的精神以及體育歷史方面的教學,在缺乏這類體育教學內容的情況下,很難讓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素質。其次,教學理念不足也是一大問題,當前大部分大學體育教師的思想仍然過于傳統,大多數體育教師的授課過程都是從安排課程內容、理論技巧的講解,到動作訓練,直至學生熟練之后便可以進行自由運動。這樣的教學模式難免忽略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也忽視了運動的本質,僅僅只流于完成任務這樣一種形式?;蛘卟糠煮w育教師只注重量的積累,他們認為多多的訓練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學生身體負擔過重,過度勞累,甚至會出現肌肉拉傷等運動型傷害情況,不僅不利于教學,還會影響學生的興趣。而出現這類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完備的教學理念做支撐,思想守舊,忽略個體的差異,教學方法不具有針對性,進而使整體教學質量受到影響。
(1)加大教學經費支持力度及管理制度的完善。完善大學體育教育事業管理制度重點在于建立一套安全的保障防護措施,與此同時,高校領導者需嚴格執行這項安保制度。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通過對各體育教師及班主任進行動員,配合社會及學生家庭的參與支持,廣納賢見,尤其來自社會及家長的建議,同時做到公正、公開的接受來自社會及家長的監督,對各類安全事故的影響因素及預防方法進行全面的考慮。其次,經費準備工作也尤為重要,高校領導只有改變觀念,更新理念,加大對體育教育事業的經費投入,方能給予學生良好的運動鍛煉環境,以及各類安保措施,從物質基礎上為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提供必要的保障。[3]
(2)改進大學教師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思想,勢必需要高校領導者以及體育教師轉變以往教學思想及理念,著重在于興趣的培育。首先,體育教師自身需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崗位及職責,對原有教學方式加以不斷的改革創新,并為學生打造出一個活躍及輕松的學習環境。具體教學時,可以借助一些團隊項目來營造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氛圍,通過團隊項目還能幫助學生培養合作意識以及團隊精神。其次,充分考慮個體差異,針對女學生,體育課程的教學形式可以改為啦啦操以及健美操等運動項目。而男生方面則可以開展足球和武術等運動教學,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迎合了學生的需求,還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從而便于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還能改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認識,潛移默化的促進他們養成較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并推動終身體育思想培育目標的完成進度。
(3)不斷推進教學內容的改革。在大學開展體育教育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終身運動鍛煉這一習慣,并獲得良好的身體素質,就需要對教學內容加以不斷的改革。由于非競技類的體育運動(踢毽子、兩人三足、太極拳等)通常不會受到運動器材、空間、時間以及身體素質方面的局限,相較于競技類體育運動而言,其對學生身體的損傷性很小,不僅便于開展,這類運動在學生未來甚至是老年活動中也能夠繼續進行。所以,可以將非競技類的體育運動納入高校體育教學中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非競技運動訓練之后,便可以融入一些競技類的運動。此外,高校還可以對體育課程當中的運動項目進行設置,將其設置為多項目選課模式,讓學生在體育課上可以自由選擇1 到2 項體育運動來進行系統的學習和訓練。
(4)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就以往教學模式起來看,大部分體育教師只注重實踐訓練,而忽略了體育理論知識的講授,或者部分教師在課堂上有涉及理論知識的講解,但仍然沿用灌輸式、示范式的理論教學模式,而沒有起到真正的教育效果,反而會令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又或者部分教師在開展體育教育理論講授課時,往往對體育項目理論基礎認識不清,盲目投入教學中,不能合理的安排運動項目流程,從而出現學生身體受傷害等不安全事件。這就需要高校體育教師改革教學模式,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理論知識的系統講授,善于借助現代化的教學輔助手段,如多媒體演示教學等,來為學生展示運動項目的正確訓練方式及技巧,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正確訓練及運動過程中的自我保護方法,而且還要讓他們了解體育運動的內涵及精神,或者親自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帶動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情。當理論教學結束以后,可以讓學生快速投入到實踐中去,教師則從旁以指導者的身份對其加以鼓勵和幫助,以增強學生成就感。其次,高校在設置體育實踐課程時,還應當注重對學生體育素質及運動能力方面的培養,盡可能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及興趣來設置一些比較容易開展且可以進行持續教學的體育項目,如游泳或者舞蹈等運動形式。通過對理論知識的強化講授,結合具體運動項目的實踐,讓學生能夠在對體育運動有了理性的認識后,帶著熱情及興趣自主地投入到鍛煉中去,這些都有利于促進他們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4]
(5)擴大宣傳及號召力度。就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對于終身體育思想認識不足,若教師強行灌輸這種思想,很容易適得其反,還會影響體育教改工作的開展。所以,為擴大終身體育思想的推廣力度,勢必需要借助體育運動氛圍來達到對學生思想理念的影響并逐漸使其養成持續性的運動習慣。學??梢越M織開展運動會,學習園地也可以充分利用起來,粘貼一些帶有運動精神的畫報,還可以為學生開設體育社團,組建專項體育運動隊,并增加對學校體育社團的資金及運動器械投入力度,加強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豐富校園運動器材,以及對校園健身房和室內運動場館的建設等。甚至可以集中利用幾節體育課帶領學生觀看奧運比賽,宣傳奧運體壇英雄運動員的光榮事跡,以此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運動環境,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的同時,也能起到終身體育思想的教化作用。
綜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潮流驅動下,高校體育教師應當轉變思想,跟上時代的步伐,推陳出新的擴大終身體育思想宣傳力度,結合實際采取多元教學手段切實完成對大學生終身體育思想這一培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