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紅新,賴澤匯
(1.河南省種牛遺傳性能測定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8;2.河南畜牧規劃設計研究院)
在肉牛育肥前對肉牛場進行合理的選址、規劃和建設是肉牛育肥成功的前提,也是其關鍵所在。肉牛場應選擇在適宜的地點,要注意場區周邊的環境,對于場內牛舍、料庫、運動場等要進行合理地規劃、設計,要結合當地的氣候、地理條件建設牛舍,以給肉牛提供一個舒適的育肥環境,提高生產性能。
育肥牛場應選址在地勢高燥的地點,且要求避風向陽,交通方便,水源充足,飼草飼料豐富,遠離交通要道,距離村鎮工廠500 m以外,距離一般交通要道200 m以外,符合獸醫衛生條件和環境衛生要求。選址對土質也有一定的要求,最好選擇沙壤地,這樣的土地通透性強,利于吸收雨水和尿液,不積水,并且不產生硬結,對清潔牛舍及運動場都十分有利,最重要的是可以防止肢蹄病的發生。
建設育肥牛場的目的是花費較少的資金、能源以及勞動力獲得更多的畜產品,進而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因此,建場前要做好育肥牛場的設計工作,為牛創造一個適宜的環境,以達到促使肉牛的生產潛力充分發揮,提高飼料的利用率,促進肉牛育肥的目的。要根據科學飼養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布局。
在確定建場規模之前,應考慮以下因素。
2.1.1 自然資源 應選擇在飼草飼料資源豐富的地方建場,這樣便于飼料、飼草的供應,減少飼料運費,從而降低養殖成本。
2.1.2 經營管理水平 社會經濟條件的好壞,社會化服務程度的高低,價格體系的健全與否,以及價格政策的穩定性等,對飼養規模都有一定的制約作用。
2.1.3 場地面積 牛舍及其他房舍的面積占總場地面積的15%~20%,飼養方式、牛體大小、生產目的不同,占地面積不等,每頭牛一般1.6~4.6 m2。
2.1.4 肉牛選擇 飼養肉牛選擇西門塔爾、夏洛來、利木贊等優良肉牛與本地黃牛的雜交改良牛。
肉牛場一般分為生活區、管理區、生產區和病牛隔離區。2.2.1 生產區 包括生產區和輔助生產區。生產區包括牛舍運動場、積糞場等。大門口應設立消毒室、更衣室和車輛消毒池。輔助生產區包括飼料庫、飼料加工車間、青貯池、干草棚等,離牛舍要近些,便于草料運送。
2.2.2 管理區 包括辦公室、財務室、檔案資料室、試驗室等,和生產區相隔50 m。
2.2.3 生活區 離生產區100 m以上。
2.2.4 病牛隔離區 設在下風頭,地勢較低處,與生產區距離100 m以上。
牛舍要求經濟適用,符合獸醫衛生要求,科學合理。牛舍應干燥,冬暖夏涼,保溫,不透水,不打滑。在建設牛舍前,要充分考慮各種環境條件,包括溫度、濕度、光照、通風、空氣質量。由于冬春季多偏西北風,牛舍應坐北朝南式朝東南,隔熱通風。
封閉式牛舍多采用拴系飼養,分為單列式和雙列式兩種。
3.1.1 單列式 只有一排牛床。這類牛舍跨度小,易于建造,通風良好,適宜于建成半開放式或開放式牛舍。這類牛舍適用于小型牛場。
3.1.2 雙列式 有兩排牛床。一般以100 頭左右建一棟牛舍,分成左右兩個單元,跨度12 m左右,能滿足自然通風的要求。尾對尾式中間為清糞道,兩邊各有一條飼料通道。
半開放式牛舍三面有墻,向陽一面敞開,有頂棚,在敞開一側設有圍欄。這類牛舍的開敞部分在冬季可以遮攔,形成封閉狀態,從而達到夏季利于通風,冬季能夠保暖,使舍內小氣候得到改善。這類牛舍相對封閉式牛舍來講,造價低,節省勞動力。
塑料暖棚式牛舍屬于半開放式牛舍的一種,是近年來北方寒冷地區推出的一種較保溫的半開放式牛舍。冬季將半開放式或開放式肉牛舍用塑料薄膜封閉敞開部分,利用太陽能和牛體散發的熱量使舍溫升高,同時,塑料薄膜避免了熱量散失。
修筑塑料暖棚牛舍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選擇合適的朝向,塑膜暖棚牛舍需坐北朝南;二是選擇合適的塑料薄膜,應選擇對太陽光透過率較高,而對地面長波輻射透過率較低的聚乙烯等塑膜,其厚度以80~100 um為宜;三是要合理設置通風換氣口,棚舍的進氣口設在棚舍頂部的背風面,上設防風帽,排氣口的面積以20 cm×20 cm為宜,進氣口的面積是排氣口面積的一半,每隔3 m 遠設置一個排氣口。
場界周邊種植喬木和灌木混合林帶,生產區、生活區等四周可種植楊樹等,道路種植塔柏、冬青等四季青樹種,運動場周圍種植楊樹、槐樹等樹種,用以凈化空氣、美化環境,同時起到隔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