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延玲
(南陽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 南陽 473000)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是由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引起的一類急性、高度接觸性呼吸道疾病。該病感染后主要特征為咳嗽、打噴嚏以及氣管發生啰音。感染雛雞時會出現流鼻涕,感染產蛋雞時主要為產蛋率降低、產劣質蛋。該病目前是危害養禽業的幾種主要疾病之一。
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屬于冠狀病毒科,為單股RNA病毒,病毒粒子表面有囊膜和花瓣狀纖突。該病毒含有三種病毒特異主要結構蛋白,即纖突(S)、膜(M)糖蛋白及內部核衣殼(N)蛋白。該病毒目前至少有20 多個不同的血清型,各血清型之間沒有或僅部分有交互免疫作用。
該病感染后潛伏期可達36 h甚至更長,人工感染潛伏期為18~36 h。
根據該病主要侵害的器官以及病雞臨床癥狀表現不同,一般將該病分為呼吸道型、腎型、腺胃型三類。
病雞突然出現呼吸道癥狀,常無前驅表現,發病迅速并波及全群。雛雞表現為咳嗽、氣管啰音、流鼻涕、流淚、精神不振等癥狀,并且相互擁擠在一起,借以保暖,死亡率可達30%~50%。育成雞突出表現為啰音,伴有一定的咳嗽和喘息,平常只有安靜時候能聽到有氣喘聲,死亡率明顯下降,可造成增重緩慢,對肉雞影響最大。產蛋雞顯著表現為產蛋量降低,嚴重者可下降50%,產軟殼蛋及畸形蛋明顯增多,蛋質下降,蛋白稀薄如水樣。
呼吸道型傳支主要病理變化為氣管、支氣管、鼻腔以及鼻竇內發現有漿液性、卡他性和干酪樣滲出物。氣囊渾濁或者含有黃色干酪樣滲出物。氣管尾部以及支氣管內可發現干酪性栓子。
該型主要侵害20~40日齡的雛雞,病雞初期表現有輕微呼吸道癥狀,主要表現為啰音、噴嚏、咳嗽等,前期癥狀類似于呼吸道型,夜晚比白天明顯;如果初期沒有混合感染并發其他癥狀,容易被忽視。隨后病雞開始拉白色、灰色稀糞,泄殖腔周圍常被污染,病雞食欲減退,飲水增加,精神萎靡,羽毛雜亂,雛雞死亡率較高。
剖檢可見腎臟明顯腫大,顏色變淡,表面可見白色條紋狀石灰樣物,小葉突出,常見雙側或單側腎腫大,也可出現一側腎的某一區域腫大。嚴重者腎小管及輸尿管因沉積大量尿酸鹽而泛白,并且嚴重擴張,充盈整個腎臟,尿酸鹽也可沉積到其他器官表面,腎臟表面呈現斑駁的白色網狀條紋,切面也呈“花斑腎”樣變。
腺胃型傳支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精神沉郁,食欲減少,流淚,眼腫,喘氣及呼吸困難,呈現一種緩慢的腹式張口深呼吸,中后期表現為腹瀉,極度消瘦,陸續死亡。常在20日齡發病,病程可長達20 d,發病率可達90%,死亡率一般為20%~40%。
雛雞剖檢外觀可見眼睛水腫,鼻腔周圍流出黏液,氣管下段環狀充血,氣管內有大量黏液,肺部顏色加深。發病初期腺胃腫脹如小球,硬度增加,胃壁變厚,剖檢時切開胃壁可自行外翻??梢娤傥溉轭^腫脹,增大,用刀刮時有白色黏液滲出,嚴重病例可見腺胃與肌胃交界處形成潰瘍,并有出血癥狀。成年雞呼吸系統癥狀輕微,剖檢可見腺胃腫大松弛,變長而失去彈性,胃壁變軟,乳頭不明顯或消失。肌胃收縮,彈性變弱,腎臟、盲腸、扁桃體可見腫大出血,常見全段腸道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根據雛雞多有急性、高度接觸性呼吸道感染和高病死率以及產蛋雞產蛋量明顯下降和畸形蛋增多,便可初步作出診斷。若要確診,需經過實驗室檢查。
該病的防治主要在預防,目前主流的方式為疫苗免疫。因為該病血清型較多,可能會造成免疫效果不理想,加之經常發生混合感染,若受到飼養環境改變等多重影響,往往造成很嚴重的損失。鑒于此,要做好廠區環境衛生、防疫等工作,引種時必須嚴格執行隔離、檢疫等措施。加強飼養管理,注意日常通風換氣,防止飼養密度過大,經常性添加維生素及礦物質,提高雞群整體抗病能力,同時做好免疫工作,方可取得較好的預防效果。
使用疫苗應選擇與當地毒株相一致的血清型,防止毒株變異而產生新的血清型。一般常見的有H120、H52等,H120 一般適用于雛雞,通常在5-7 日齡首免,H52 一般適用于3周齡以上的雞,25日齡進行二免,之后每次間隔2~3個月進行加強免疫,產蛋雞開產前可用油苗再次加強免疫一次,以此獲得較為穩定的免疫力。
該病目前尚無特效療法,發病后應注意加強通風,同時注意保暖,定期消毒,對癥補充鈉、鉀,消除腎臟炎癥,可用廣譜抗生素如氧氟沙星等防止繼發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