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清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福建路小學 廣西南寧 530000)
核心素養下構建高效率的小學語文課堂,首先要強調的是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的建構和運用”“思維的發展和提升”“審美的鑒賞和創造”“文化的理解和傳承”,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班上各位同學的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等,為學生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方案,打破傳統語文教學模式的制約,運用情景教學法不斷激發學生對小學語文的學習興趣,敢于向傳統的語文課堂發起挑戰,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重新改寫“枯燥”“乏味”等原有的“刻板標簽”,為打造高效率的小學語文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
語文無外乎“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而語文這門學科的核心素養以此為基礎,強調了教師要注重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而不是分數成績。傳統的語文課堂中因為過于重視學生的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感受和學習需求,對于教材中一些不會被“考試”的知識點,很多教師都選擇“一帶而過”,但是新時代的語文課堂應該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不能略過教材中的任何知識點,因為存在即合理,這些知識對語文的指導和促進作用不允許教師隨便忽視,教師要充分將教材中的知識融會貫通傳授給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雖然我們創設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但我們不能忘記教學的“初心”,就是葉圣陶先生所講的教的目的是為了不需要教。在語文課堂上不僅要為學生創建充滿高尚情操氛圍的學習課堂,還要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這些都是可以通過日常教學鍛煉出來的,幫助學生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學態度,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勇敢表現自己,使其學會與人交流分享并能在不同場合選擇合適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1]。
語文學科是非常有趣的,但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逐漸讓語文“淪為”學生口中最枯燥的課堂,甚至有學生表示語文學科的設置就是為了“補覺”,這些現象其實都是對語文教學改革的一種“督促”,我們在聽到這種言論和看到課堂上的這些現象后應該“自我反省”,在教學中與時俱進大膽創新,重新燃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并讓語文回歸到實際生活中,將語文變得更加“接地氣”,教師讓語文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在傳授語文知識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積極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珍珠鳥》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法,讓學生了解什么是珍珠鳥,將文中描寫珍珠鳥樣子和特點的句子畫出來,為學生創設一種真實的情景,帶領學生學習課文,深入了解作者在描寫珍珠鳥時的心理活動,并可以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更好的境界”這句話的含義,“為什么作者可以和珍珠鳥如此親近”“動物和人是否可以和平共處”這些問題都可以提出來讓大家共同思考,提高學生參與交流話題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深入思考和與人交流的能力。
學生才是語文課堂的“主人”,相信這個概念早就有人提出,因為學習的主體就是學生,一堂課效率的高低并不是完全由教師的教學能力決定的,更多的取決于學生在這節課通過學習獲得的語文知識的多少,我們要打造高效率的小學語文課堂就是要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并取得較高的影響力。例如,在《將相和》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放手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然后邀請學生走上講臺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和所感所想,講一講文中的人物在自己心中各是什么樣的形象,用自己的語言去講述這些人物各自的美好品質,教師要轉變自己“教”的角色,讓學生上臺講課,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意識[2]。
翻轉課堂可以說是對傳統語文課堂的一種“直面宣戰”,這種形式直接就將原有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翻轉”,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完成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而課堂中的寶貴時間則用來交流探討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例如,在《草原》的學習中,教師以“教練”的身份跟學生進行交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學習體會作者描寫草原美的意境和情感,通過制作課件解決學生在自主閱讀時無法理解的問題,這種教學模式能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對小學語文的自主學習能力。
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相應的教育事業也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基于核心素養的視角,我們知道打造高效率的小學語文課堂的重要性,教師越來越體會到高效語文課堂的必要性和重要價值,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情景教學法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利用生本教育理念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以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可以將課堂中獲得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為打造高效率語文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