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軍政
在傳統教育中,教師和學生在教室中面對面直接理論授課的方式已經不再為人們所認可,教育部也提倡加強對學生個人綜合能力的培養,努力做到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在數學教學中,公式和概念較為抽象,不利于學生的理解,教師需要將知識內容轉換為具體的案例和動手操作試驗,方便學生理解與掌握。下文將說明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構建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打造高效課堂,使學生們能夠全面、健康發展[1]。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模式一方面較為抽象,大量的公式、概念、單純的數學抽象思維不利于學生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教師的理論知識傾灌式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會使學生對知識感到枯燥、乏味,不去積極主動學習。因此,在教學時,要讓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可以先提出一個情景化的生活常識,利用生活常識巧妙地引出所學知識點,最后把知識進行加工,然后生動形象地傳授給學生,便于學生理解與思考,讓學生認為數學源于生活,是在生活中總結的理論依據,最后也可以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例如,在八年級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時,課程開始前,教師可以站在講臺上,然后將手伸到一定高度,平拋或者斜向上拋一塊小粉筆頭,將拋出的高度、位置和大概的初速度告訴學生,讓他們猜測粉筆降落到什么位置,怎么去建立坐標系,怎么去尋找二元一次方程的各個參量,由此將問題引到近年來的熱點話題“高空拋物”上,在方便學生理解的同時,引起學生的探索興趣,二元一次方程的知識也可以在這個情景問題中順利走進學生的視野。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思維習慣的養成,使學生可以跳出思維的框架,具有一種發散思維,在初中數學中,解題思路也是多種多樣,甚至一些題目的答案不唯一,也就是沒有最完美的解。教師可以利用數學這一特點,講解時設置開放題目,由同學們自主解答,講解自己的解題方法和思路,由同學們進行評判方法的簡易程度,當班級內的不同解題思路都表述完畢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解答查看是否有遺漏的方法,并總結查看哪種方法簡單直接,哪種方法思路新穎,對其進行表揚和思路分析,讓一些基礎較差的同學學會最簡單直接的解題辦法[2]。
例如,學習三角形的全等時,可以在一個大三角形中構建幾個相關聯的小三角形,形成一個看似雜亂,實則相互聯系、相互證明的圖形,在其中找出一對角,讓學生證明兩個角相等。這時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想象,利用角的平分關系、角的平分線到角兩邊距離相等的關系、利用小三角形全等的關系,也可以自己做一些輔助線通過證明兩個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來說明兩個角相等。數學中的方法有很多,發散學生的思維可以幫助學生在遇到較難的問題時,從各個角度尋求突破,將大問題化解成一個個小問題,從而解答。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地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分析,也需要進行動手實踐,將一些抽象問題通過動手轉換成實際問題解決,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遇到一些不方便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的問題時,教師可以使用電教媒體播放一段操作視頻。遇到一些數學教學上的重點和難點時,也可以通過多媒體的輔助進行講解,通過信息化的手段也許能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3]。
例如,在進行位置與坐標的學習時,教師可以給每個學生分發一張格紙,由學生在上面畫出坐標系,每人再分發一枚棋子,讓學生用棋子在坐標系中隨意放置并移動,每次移動后讀出棋子所在的位置坐標,探究發現當棋子沿著x軸移動時,哪個坐標會發生變化,當棋子沿著y坐標移動時,哪個坐標會發生變化,并總結其中的規律。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對坐標會有一個深刻的認識,當把各類曲線圖形放入坐標時,也可以較為形象地想象到曲線的位置與形狀,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通過教學做合一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不僅能達到對學生素質教育的推進,傳教、學習、實踐三位一體的有機結合,還可以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使其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達到自主學習,增強動手能力與空間想象能力,符合新課改的要求,符合教書育人、以德立人的教育宗旨,更能推動數學教育的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