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小明
數學是一種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利用信息技術展開數學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拓展數學視野,培養學生數學意識[2]。因此,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小學數學課堂中,已成為現代化教育的重要內容。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課堂輔助,可為學生創作豐富多彩的情景課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從而積極配合數學教學的展開,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下文是我針對如何運用信息化技術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一些淺析。
在信息化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改變傳統數學課堂的一些教學弊端。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對數學的講解只能通過板書及口頭語言,對于數學的邏輯性表達不夠透徹。信息技術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弊端,幫助教師更加直觀地展現數學知識,使數學知識更加細致化,幫助學生理解,以此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優化學生的數學學習。
教學“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時,教師可以利用PPT展示對小數的結構進行詳細介紹、分析,讓學生先明白小數的基本構成。當學生對小數、小數點等概念有了清晰的了解時,教師可以在PPT上給學生列舉幾個小數,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分析小數的構成,為以后學生學習小數的加減運算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通過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使教學數學內容更直觀形象,可幫助學生理解。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只是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提前預習是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的有效手段。信息技術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多媒體教學的時間簡短,在每節課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進行一個五六分鐘的課前知識介紹。數學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把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提前概括出來,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認知。
例如,學習“長方形”時,教師先制作一個五分鐘左右的微課短視頻,先簡短概括一下長方形的基本特征,給學生展示生活中經常看見的長方形物品,使學生對本節學習內容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在課上的時候,數學教師要做一個引入:“我們身邊有多種多樣的圖形,那么哪個同學能說一說我們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長方形的呢?接下來,讓我們更深入地去探索一下圖形吧。”然后,教師把視頻播放給學生,之后再進行本章節的講課部分。
學生只有通過自己實踐,才能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點,才會印象深刻。學生若要靈活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不能單純地依靠老師的講解,需要學生自己去探究,教師只是協助和引導的作用。知識只有經過學生自己去探究并進行驗證和總結,才能得到深刻的理解和牢固掌握;才能靈活和有創造力地把學到的東西運用于實際情況,體現并實現數學的價值。
在數學計算練習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計算機上做題,進行及時監督,對學生不同的解題過程和思路進行監督,以此達到師生互動的目的。這樣既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又可以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數學學習方法。在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結合的教學模式中,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和自主探究性。
綜上所述,把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課堂中一定會推進教育的發展變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教師應合理地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課堂中,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數學知識,幫助學生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自主探索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我們要利用信息技術教育的優勢,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