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鐳
歲尾年初,澳大利亞山火肆虐,持續了4個月迄今不滅。據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統計,各州過火總面積已超過1000萬公頃,27人因火喪生,數千民房在火災中被毀,葬身火海的澳洲獨有珍稀動植物更是不計其數。山火雖是天災,但數月不滅,執政者難辭其咎。持續蔓延的山火暴露了澳大利亞政府近年來在治國理政上的兩大弊端。
其一是輕民生,重對抗,重擴軍。雖然澳大利亞山火頻發,但聯邦政府多次以財政困難為由,為長期以來缺乏足夠的消防人員和消防裝備辯解。但在澳大利亞民眾印象中,聯邦政府消防差錢,醫療差錢,教育差錢,扶貧差錢,基建也差錢,唯獨“抓間諜”不差錢,擴軍備不差錢。
這次山火持續蔓延,與消防人員及消防裝備短缺有著直接關聯。澳洲夏季炎熱,天干物燥,極易發生山林大火。而且桉樹多脂,一旦著火蔓延迅速,很難撲滅,這使防火和滅火工作極為重要。
但因經濟不景氣,澳大利亞聯邦和各州政府財政日益緊張,不得不一再削減國民社會福利、教育經費。甚至連多年前規劃的“北部大開發”計劃也因缺錢而擱置至今,至于為消防添加人員和裝備,就更顧不上了。據媒體披露,山火延燒幾個月后,莫里森政府才勉強同意撥款2000萬澳元用于添加消防人員和裝備,而對撥出更多款項支付消防人員和志愿者加班費的呼吁,根本置之不理。
盡管國計民生各方面都缺錢,現政府卻對“抓間諜”和擴軍備戰分外熱心,表現得極“不差錢”。數日前,莫里森在聽取情治部門匯報后,當即決定撥款8000萬澳元,專門用于在澳大利亞各政府部門、教育和科研單位以及重要的經濟和電信機構“偵查、捕捉外國間諜”。坊間人士分析,情治部門將“諜情”渲染得如此嚴重并且如愿領取偌大規模的經費,倘若一無所獲,勢難向民眾交待。相關部門會否因此抓“替罪羊”交差進而制造“冤案”,并對國際間正常的經貿合作和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殊難預料。
另外,澳大利亞政府近年來還大幅提高軍費,并計劃在未來10年間再增撥4000億澳元用于購買先進戰機和潛艦,劍鋒所指,不言而喻。這種置國計民生于不顧,一味“要大炮,不要黃油”的治國取向應該反思。
其二是不念國情,不顧是非,盲目追隨美國。澳大利亞自二戰結束以來一直唯美國馬首是瞻,甚至被稱為美國的“第51州”。但澳大利亞地理環境與美國差異顯著,它四面臨海,深受氣候變化和海平面上升的不利影響。這次山火肆虐,就充分證明了氣候異常變化對澳大利亞影響之深、之廣。
但在這一事關澳大利亞切身利益的問題上,現政府卻盲目追隨美國政策,置國家利益和民眾福祉于不顧。這屆美國政府為一己私利退出《巴黎協定》,莫里森隨即也表示“效忠”,根本性地改變了澳大利亞在氣候問題上的立場和政策,并拒絕出席紐約氣候大會。莫里森甚至批評聯合國和世界大多數國家聯合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努力是“消極”的全球主義,是“國際官僚機構”對“主權國家治理”的干涉。對太平洋島國要求澳大利亞響應聯合國號召、減少碳排放的呼吁,莫里森總理辯稱氣候變化和海平面上升并無科學依據,甚至無理地回擊島國說“澳大利亞自己不會破壞氣候”。
事實上,澳大利亞人均碳排放高居世界前列,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仍在大量開采煤炭的國家。現政府在減少碳排放方面幾乎無所作為。澳大利亞工黨領導人因此批評莫里森政府一向對氣候變化問題漠不關心,強調在其領導下,澳大利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表現糟糕,位居G20經濟體的末位,澳大利亞根本難以實現《巴黎協議》的碳排放指標。
澳大利亞此次山火肆虐再次將氣候變化議題置于輿論的風口浪尖,但莫里森政府仍然刻意回避,根本不愿涉及這一問題,更無意調整氣候政策和立場。在氣候變化和海平面上升這一事關澳大利亞切身利益的問題上,莫里森政府不顧國家長久利益,執意盲從美國的決策取向也應該反思。▲
(作者是聊城大學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