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峰春
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國家層面頂層設計的“七大戰略”之一,是黨的十九大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鄉村振興戰略對全面謀劃“三農”工作作出了明確的戰略定位與實踐要求。
一、科學理解習近平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意義和科學內涵
1.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重大意義
(1)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高度重視農民和土地問題。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先后采取了“打土豪、分田地”、頒布《土地法大綱》等措施和手段,為革命斗爭的發展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階級基礎和力量保障。
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黨通過對農業等“三大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農民翻身成了國家的主人。在農業建設方面,廣大農民先后加入了農業合作社的初級社、中級社和高級社,成為了建設社會主義的勞動者的一員。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們黨及時地調整了農業政策,推出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的政策,釋放了農業的潛力,激活了農村的活力,為對內改革對外擴大開放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自2004年起,每年中央1號文件,聚焦的是“三農”問題,解決的是農業農村發展中出現的新的矛盾和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村民生全面改善,農民獲得感顯著提升。這些成就的取得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始終抓好“三農”這個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
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我們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著力解決好農業發展質量不高,農村發展滯后,農民適應生產力發展和市場競爭的能力不足等問題。
(3)始終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這個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讓鄉村振興戰略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推進器,全面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奮斗目標。
2.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內涵
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包括了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等五個方面。
產業振興,構建鄉村產業體系,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全要素生產率,提高農業質量、效益、整體素質。按照產業興旺的總要求,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產業發展促農民增收,以脫貧攻堅促農民共同富裕。
人才振興,解決好鄉村發展人才引進難的問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愿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愿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實現人、財、物、產業的全要素的良性循環。
文化振興,發揮好文化軟實力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在農村廣泛深入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實施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大力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以鄉賢文化為抓手,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生態振興,保護農村的環境、水資源、土地資源等。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解決農村突出環境污染問題,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入手,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讓鄉村的發展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著鄉愁。完善農村生活設施,培育農村良好的生態環境,使鄉村成為農民安居、靜居、樂居的福地。
組織振興,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系,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安定有序。
二、準確把握習近平鄉村振興戰略思想價值導向
1.統籌推進農村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農村建設“五位一體”總布局意味著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農村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歷史階段,意味著鄉村振興戰略關系到維護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和滿足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經濟建設要提升農業發展的質量。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調整優化農業生產力布局。大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讓農民增收有合理的產業收益。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扶持小農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政治建設要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加強農村群眾性自治組織建設,健全和創新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加強法治農村建設,切實地維護農民權益、規范市場運行、農業支持保護、生態環境治理、化解農村社會矛盾。
文化建設要繁榮鄉村文化。在農村廣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挖掘農村傳統道德教育資源,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切實保護好優秀農耕文化遺產,深入挖掘農耕文化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賦予時代內涵、豐富表現形式。
社會建設要提高保障和改善農村的民生建設水平。高度重視發展農村義務教育,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推進農村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強化職業教育。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大力發展文化、科技、旅游、生態等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標準正常調整機制。
生態文明建設要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格局。加強農村水環境治理和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擴大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
2.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現代農業體系
在農業上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推動農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以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提高農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協調發展,推動“四化”協調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增加農業生態產品和服務供給。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建立健全我國農業貿易政策體系。積極參與全球糧食安全治理和農業貿易規則制定,促進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農業國際貿易秩序。實施特色優勢農產品出口提升行動,擴大高附加值農產品出口。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農產品貿易關系。積極支持農業走出去,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糧商和農業企業集團。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小農戶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進入規模經營、現代生產,分享農業現代化成果。推動道路、供水、供電、供氣、互聯網、污水垃圾處理等城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互聯互通,提升農村發展質量和公共服務水平。
3.落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切實發揮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調動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按照鄉村振興的部署有序進行,規劃先行、精準施策、分類推進,科學把握各地差異和特點,注重地域特色,體現鄉土風情,特別要保護好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筑。推動鄉村振興健康,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不斷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習近平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要求
1.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重視農業在國計民生的基本性地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農業支持力度上優先,金融服務上優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2.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針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村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針的進一步理論的提煉和實踐的豐富,內容上更加充實,邏輯關系上更加清晰,為在新時代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指明了方向和重點。
3.鄉村振興戰略的現實保障
(1)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落實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政策,銜接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的政策。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在平等的基礎上保護土地經營權。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加快建立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落實和完善對農民直接補貼制度,
(2)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加大政策傾斜和扶貧資金整合力度,著力改善深度貧困地區發展條件,增強貧困農戶發展能力,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把救急紓困和內生脫貧結合起來,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實現可持續穩固脫貧。
(3)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培養和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村專業人才工作隊伍。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研究制定管理辦法,允許符合要求的公職人員回鄉任職。研究制定鼓勵城市專業人才參與鄉村振興的政策。
(4)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加強黨對“三農”工作領導,是要把黨管農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實處。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完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確保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把到農村一線工作鍛煉作為培養干部的重要途徑,注重提拔使用實績優秀的干部,形成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的用人導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人民出版社,2017
[2]習近平.習近平主持召開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強調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堅定不移將改革推向深入[N].人民日報,2017.11.21(01)
[3]韓長賦.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N].人民日報,2017.12.11(07)
[4]陳凌.用“創新之犁”耕耘希望田野——關于鄉村振興的思考(上)[N].人民日報,2017.12.14(07)
[5]呂曉勛.把文化種子播入精神土壤——關于鄉村振興的思考(下)[N].人民日報,2017.12.18(07)
[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8.2.5(01)
[7]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農”新篇章 [N].人民日報,2018.2.5(01)
[8]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政策藍圖[N].人民日報,2018.2.5(04)
[9]李周.深入理解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N].人民日報,2018.2.5(07)
[10]李剛.切實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N].人民日報,2018.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