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芹
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能夠持續推動擁有近十四億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而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知向何處則方向不惑,明所從來則動力充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源自以下四個方面。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治理體系有科學的理論指導
列寧指出:“沿著馬克思理論的道路前進,我們將愈來愈接近客觀真理(但決不會窮盡它);而沿著任何其他的道路前進,除了混亂和謬誤之外,我們什么也得不到。”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建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運行特殊規律,闡發了有關未來社會發展的許多重要思想觀點,深刻改變了人類社會發展進程。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后不能簡單地運用現成的國家機器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必須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機構來代替統治階級的國家機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就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之后,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在不斷探索和實踐中建立起來的保證億萬人民當家作主的全新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同時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全部理論的基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治理體系就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不僅符合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相互作用、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直接動力和社會基本矛盾推動社會發展的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同時體現了對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活學活用,堅持了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治理體系植根于中國大地。
習近平同志指出:“治理一個國家,推動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這一條道,各國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們黨孜孜以求的宏偉目標。我們黨自成立以來,就團結帶領人民為此進行不懈奮斗。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就開始了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設的探索。披荊斬棘、風雨兼程,一直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形成和發展的歷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治理體系不是簡單地從馬克思主義本本里抄來的,而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國情、植根中國大地、扎根中國土壤,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提出的現實問題進行理性認識與戰略應對中形成、豐富、發展的。例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新型政黨制度,就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植根中國大地、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國各族各界根本利益,它從中國歷史的文明綿延中走來,在中國當代的偉大實踐中完善,向中國未來的光明前景走去。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治理體系深得人民擁護
“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實踐主體和最高價值主體,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和社會歷史發展的真正推動者。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人民是共和國的堅實根基,人民是我們執政的最大底氣。”我們黨從黨的性質宗旨、初心使命出發,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鞏固和發展制度和治理體系,保證了國體和政體的高度統一,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高度協調,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極大改善,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缺吃少穿、生活困頓到追求生活品質、文化娛樂豐富,中國人民過上了以往難以想象的新生活;從被封鎖被威脅到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能夠始終著眼于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從而最大范圍地凝聚共識、最大程度地激發力量。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治理體系具有深厚的中華文化根基
習近平同志強調:“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作為政治上層建筑的社會制度,既要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也要扎根于長期形成的文化傳統中。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的熱烈歡迎,并最終扎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絕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我國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決定的,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探索、建立和完善過程就是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就是不斷扎根于中華文化這一根基的過程,也是不斷從中華文化中汲取營養和獲取力量的過程。我們合理吸收了“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利害相共,禍福相依,斷無利于此而害于彼之理”的中華文化思想,并進行創造性地改造和提升,熔鑄于新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當中,形成了顯著優勢。還有“經世致用”、“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中華傳統文化,都在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創建和發展中得到傳承和發展,成為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發展完善的歷史文化根基,凝練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