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陳麗
摘 要: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核心內容的五四精神,激勵一代又一代青年把自身的前途命運與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青年干部作為青年群體的先進代表和中堅力量,要大力弘揚五四精神,自覺肩負起新時代賦予青年一代的使命擔當,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征程中,把自己鍛造成為一個既有為民情懷,又有務實品質和擔當精神的有為干部,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關鍵詞:五四精神;青年干部;成長成才
“五四運動”的偉大意義在于形成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核心內容的五四精神。青年干部作為青年群體的先進代表和中堅力量,肩負著繼承和發展黨和國家事業的歷史使命,更要大力弘揚五四精神,立志成才、建功立業。
一、五四精神是青年干部成長成才的精神燈塔
五四精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蘊含著不同的時代價值,激勵一代又一代青年把自身的前途命運與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為祖國和人民奉獻自己的青春。
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五四精神指引廣大青年投身救亡圖存大潮。1939年5月4日,延安各界青年集會紀念五四運動20周年,在大會上確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毛澤東在會上發表題為《青年運動的方向》的著名演講。他指出:“沒有工農這個主力軍,單靠知識青年和學生青年這支軍隊,要達到反帝反封建的勝利,是做不到的。所以全國知識青年和學生青年一定要和廣大的工農群眾結合在一塊,和他們變成一體,才能形成一支強有力的軍隊。”此后,中國青年傳承五四精神,以抗日救國為己任,在愛國民主的旗幟下更加廣泛地深入到工農中去,組織民先隊、救國會等,在中國革命和民族解放斗爭中起到先鋒的作用。
2.新中國成立后,五四精神召喚青年參加突擊隊爭當生產建設先鋒。1954年1月13日,新中國第一支青年突擊隊——胡耀林木工青年突擊隊在北京蘇聯展覽館工地宣告成立。1955年12月27日,毛澤東為《中山縣新平鄉第九農業生產合作社的青年突擊隊》一文撰寫按語,熱情褒揚:“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他們最肯學習,最少保守思想,在社會主義時代尤其是這樣。”無論是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還是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一代又一代青年突擊隊員高舉青年突擊隊的大旗。譬如,港珠澳大橋沉管最終接頭青年突擊隊在世界上首次采用主動止水整體安裝式結構,攻克了沉管隧道施工最難的部分,憑著優異的業績摘得中國交建2017年度十佳青年突擊隊殊榮,極大地鼓舞了廣大青年勇攀高峰、攻堅克難的士氣。
二、五四精神與新時代青年干部的使命擔當
新時代賦予青年干部新的使命和擔當,彰顯著五四精神的時代價值。
1.愛國:為實現中國夢不懈奮斗。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源泉。黨的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目標的中國夢,迅速成為全社會共識,產生了強大的號召力和感染力。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實現中國夢要靠全國人民共同奮斗,更需要青年一代的激情和創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青年干部把自己的愛國熱情化作干事創業的激情,立足自身崗位比貢獻、賽業績,爭做“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在為人民服務中實現個人的成長成才。
2.進步:將改革進行到底。不斷改革創新是弘揚五四精神的題中之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青年干部富有激情、思維活躍,理所應當勇立潮頭,成為改革創新的排頭兵。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問題,我國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40年,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大多已經完成了,制約發展的深層次原因和矛盾日益凸顯,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使命,青年干部要拿出青年一代的擔當,跑好改革開放接力賽。
3.民主:堅持人民當家作主。追求民主是弘揚五四精神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深刻指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九大將“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列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之一,體現了我們黨的一貫主張。青年干部作為我們黨的事業接班人,要深刻認識到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擺正自己作為人民公仆的位置,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主動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用制度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力。
4.科學: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崇尚科學是弘揚五四精神的現實要求。黨的十九大提出“兩個十五年”的戰略安排,首次明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到2035年要“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要“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青年干部的職業生涯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間表是大致重合的,既是過程的推動者,也將是成果的見證者。青年干部要敢于向不科學不合理的制度、流程、分工等設計提出質疑、獻出方案,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奉獻自己的智慧和青春。
三、新時代青年干部弘揚五四精神立志成才的策略探討
青年干部作為黨的事業接班人,要自覺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把自己鍛造成為一個既有為民情懷,又有務實品質和擔當精神的有為干部。
1.為民情懷是青年干部扎根人民的動力源泉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核心的五四精神,只有依托人民的事業才能歷久彌新。
(1)為民情懷的前提是傾心于民。如何才能做到傾心于民?習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時,曾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發表一篇題為《樹立五種崇高情感》的短論,他認為,要做到情為民所系一要學習鄧小平同志的情懷感,二要學習雷鋒同志的幸福感,三要學習孔繁森同志的境界感,四要學習鄭培民同志的責任感,五要學習錢學森同志的光榮感。誠然,若一個青年干部能真正樹立這五種崇高情感,把人民群眾當作真正的英雄,以為人民服務榮,他的心自然是與老百姓在一起的。
(2)為民情懷的關鍵的是號準“民需之脈”。青年干部扎根人民群眾,為百姓民生號一號脈,找出群眾真正的需求,才能讓自己的為民情懷落地生根。“老百姓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求什么、怨什么,改革就應針對什么、措施就應對準什么”,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再三強調的“找準穴位,擊中要害”。而一些干部卻以虛假“民意”、主觀“實惠”為造政績作注腳,于百姓則是“口惠而實不至”。其根源在于對老百姓的急迫需求不做認真的調查研究,或置若罔聞。
(3)為民情懷的核心是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為民情懷的核心在于為人民群眾解決實際問題,讓他們有更多的獲得感。由于受“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的慣性思維影響,青年干部剛開始接手一項工作時比較難打開局面,但只要是真正為百姓著想,真正為百姓辦實事、好事,終將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和認可。青年要以造福人民為最大的政績,始終與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正確對待成長道路上的得與失,從容面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與挫折。
2.務實品質是青年干部干事成事的作風保證
如果空有一腔為民情懷卻好高騖遠,那也是成不了事的。青年干部怎么培養堅持務實的品質呢?
首先,制定目標要務實。務實目標的提出是建立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之上的。1988年6月,35歲的習近平同志到福建寧德擔任地委書記。當時的閩東的經濟總量在全省排在末位,當地的干部群眾對于新上任的書記充滿期待,希望他能憑借在經濟特區及中央機關任職的資歷和自身豐富的人脈資源,燒上“三把火”迅速改變寧德落后面貌。但是,習近平同志卻沒有急著燒“三把火”,深入全區9個縣以及毗鄰的浙南進行將近一個月的調研,摸清了寧德的實際情況。他提出,當時閩東的老百姓連溫飽都成問題,區情、區力根本不具備跨越式發展、大規模開發條件,不能一味地謀求超常規發展,應當把解決吃飯穿衣住房為內容的“擺脫貧困”作為工作主線。正是因為定下了這個務實的發展目標,兩年之后,習近平同志離開寧德時,全區已有94%的貧困戶基本解決溫飽問題,1990年8月12日《人民日報》的通訊《寧德越過溫飽線》對此進行了報道。
其次,工作方法要務實。制定出務實的工作目標,抓住了首要一環,但最終目標能不能落地,還是要靠落實,從管理學上說就是要靠執行。這就涉及一個方式、方法、手段的選擇問題。有些干部,面對上級的務實決策,用的是不務實的方法去落實,自然就“把好經念歪了”。比如,有些干部在宣傳有關政策時把重要內容編排成小品、相聲、快板、山歌等文藝節目,到鄉村巡回演出,這樣的宣傳效果就比單純印發傳單好得多。務實的辦事方法有很多,每一項工作的落實方法不盡相同。簡單來說,就是要選對真正管用的方式方法,才能出實效。
再次,評估成果要務實。人們常說“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事后總結”。總結評估是銜接前后兩個階段工作的關鍵一環。如果在評估工作成果時不求真務實,過分夸大成績或問題,或者浮于表面沒有抓住問題的根本,都將影響決策,對之后的工作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對工作成果的評估,要以是否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為標準,而不是熱衷于政績工程、面子工程。青年干部一定要努力克服年輕人急功近利的通病,為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著想,務實地評估工作效果。
3.擔當精神是青年干部開拓進取的信念支撐
擔當精神是共產黨人從歷史中繼承的優秀品質。
(1)要為百姓福祉而擔當。敢于擔當的人,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很容易得到人們的認可。作為黨員干部,我們首先要弄清楚是為了誰而擔當。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員干部作為人民的公仆,自然是要為了百姓福祉而擔當,而不是成為某些人的家仆,為了一己之私而為腐敗分子鞍前馬后。譬如,1982年習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任職時,發現正定頂著“農業學大寨”先進縣光環而老百姓卻不得溫飽,他主動向中央反映這個“高產窮縣”存在的困難,指出高征購造成正定農業結構比例失調,要求減少征購任務。1982年初夏,國務院派出調查組和省委、地委一起對正定的情況進行深入調查后認為,正定反映的問題是真實的,要求是合理的。上級決定把正定糧食征購任務減少2800萬斤,初步緩解了正定農民口糧緊張問題,為“正定人民立了一大功”。
(2)有真才實干才能擔當。為了告誡黨員干部抓緊學習增強本領,習近平總書記曾重提毛澤東1939年在延安的講話:“我們隊伍里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關鍵在黨,關鍵在人,落實在干部,完成目標關鍵靠 “本領”。青年干部要以問題為導向,抓住能力素質提高這個本質問題,圍繞“該干什么、該怎么干”的主題,努力學習各方面知識,努力在實踐中增加才干,用真才實干支撐自己干事創業的決心,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敢于用智慧破解矛盾,善于用擔當贏取民心。
(3)沒有問責就難有擔當。責任擔當是我們黨先進性的具體體現,是中國我黨人的鮮明政治品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是不是具有擔當精神,是不是能夠虔誠履責、盡心盡責、勇于擔責,是檢驗每名領導干部身上是不是真正體現了我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自覺地擔當起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黨的干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要做到忠誠干凈擔當”。可見,為民擔當是一種責任。黨員干部們責無旁貸。對于不愿擔當的干部,要予以嚴肅問責,這樣才能防止一些黨員干部投機取巧、推卸責任。青年干部要正確對待相關的問責機制,時刻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恪盡職守,為民擔當。
參考文獻:
[1]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于躍進.中國夢與當代青年的歷史擔當——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五四”重要講話精神[J].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3(02)
[3]白楊.五四精神及其時代價值探析[J].鄂州大學學報,2018(09)
[4]張德華.論習近平的青年人才觀[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18(11)
[5]劉志妍.“五四精神”和“中國夢”的關系研究——以中國共產黨黨史為研究視角[J].才智,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