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洪君
冷戰結束以來,世界一直處于深刻、復雜、劇烈的變動之中。東北亞曾經是陣營對抗最鮮明、彼此積怨最深、安全形勢最敏感的地區。冷戰結束后的三十多年里,這一地區仍然是發展問題最突出、大國博弈最明顯、區域合作也最困難的地區。雖然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世界潮流,但是朝美之間存在著根深蒂固的戰略矛盾和沖突,朝韓之間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理念差異和利益沖突,特別是朝鮮一度堅持先軍政治,大力開發核武器和彈道導彈技術,導致半島局勢緩和進程遠比世界其他地區要艱難、要復雜。
冷戰結束之初,大家對東北亞地區的經濟發展一度相當樂觀,聯合國和有關各方曾經提出過雄心勃勃的圖們江流域開發計劃,朝鮮半島南北雙方也曾經為謀求經濟合作做出過努力和嘗試,中日韓共建東北亞經濟合作的主張一度讓國際社會興奮不已。但不幸的是,這些努力要么淺嘗輒止,要么半途而廢。就連各方寄予厚望的解決朝核問題的六方會談,也遭遇了重大挫折。
2013年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 “一帶一路”倡議,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超出預想的熱烈響應。但是,東北亞地區各國的立場和態度卻不盡相同。2017年5月,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時,朝鮮半島南北雙方以及日本都有代表團到會,但后續的表現和行為差強人意。
過去的一段時期,由于歷史積怨與現實矛盾相互交織,領土糾紛和互信缺失彼此疊加,“一帶一路”建設在東北亞地區的推進相對遲緩。作為一個潛能巨大的地緣經濟板塊,東北亞地區不但沒有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合作先鋒區、示范區,反而成了徘徊猶豫的觀望區和遲滯區。更令人遺憾的是,中日關系由于多年來一直得不到根本改善,雙方的經貿往來和科技合作失去了20世紀后期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中韓關系也因為突如其來的薩德問題而嚴重受挫,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同時滑坡,兩國友好合作的民意基礎受到重創。這些,都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2019年4月2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宴會,歡迎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外方領導人夫婦及嘉賓。攝影/本刊記者 韓海丹
此外,朝鮮因為核武器、彈道導彈試驗,遭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嚴厲的制裁,對外經濟聯系幾乎處于徹底斷裂的邊緣。在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已經成為普遍訴求的當今世界,具有很大發展潛能的東北亞地區竟然徘徊在新一輪經濟全球化之外,徘徊在“一帶一路”所引領的新型國際合作之外,令人深感不安和痛心。
2018年年初開始,朝鮮方面突然宣布放棄多年來堅持的擁核自保方針,朝美兩國從相互威脅走到談判桌前,中朝之間形成的傳統友誼經過共同努力重新發揚光大,東北亞局勢又出現了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新態勢,讓我們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特別令人欣慰的是,這兩年中韓關系也出現了比較好的改變,雙方領導人以高層交往引領政治對話、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兩國關系開始回到正常的發展軌道。與此同時,中日關系也在逐漸重回正軌。兩國領導人在大阪的會晤,為兩國關系持續改善指明了方向和路徑。在此背景下,中日韓三方合作機制被激活。東北亞區域合作有了多元動因,出現了新的前景。
但是從近期環境看,東北亞局勢反反復復的特點仍然突出,朝美兩國領導人首次會晤就政治解決朝核問題達成共識,但第二次會晤無果而終,朝美關系出現變數,美國主導的對朝制裁沒有絲毫放松。國際社會上,包括中國、韓國、俄羅斯等國,想提升和改善對朝鮮的經貿關系,現在是無能為力。韓日兩國經濟、政治關系又出現了嚴重問題,朝鮮與日本的關系也沒有任何改進,朝鮮半島與整個東北亞共謀和平、安全的區域合作大格局,一時還無法形成。我們對此感到焦慮,同時也有清醒的認識和估計。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辯證地看待這個世界,看待周邊,看待東北亞地區。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共贏的潮流依然是不可逆的。目前看,美國奉行以孤立主義、保守主義為主導的新霸權主義,持續對朝施加壓力,這個思路還沒有改變。指望朝鮮在朝核問題上立場全面倒退,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因為朝鮮承受不起這樣的風險和代價。但美國和朝鮮直接溝通對話的窗口并沒有關閉,中國、俄羅斯、韓國、日本以及周邊地區相關各方對于朝核問題政治解決的意志和決心沒有改變。這也是一種基本態勢。
在這種情況下,東北亞各國應當相向而行,在政治上密切交往,在經濟上相互助力,在人文領域深化交流,在安全方面加強對話,通過政治、經濟、人文、安全四個方面相向而行的共同努力,推動地區形勢繼續緩和,推動東北亞多方位、多領域、多層次、多主體的務實合作繼續向前發展。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東北亞各國應該研究借鑒其他地區成功的經驗。比如歐盟和東盟的經驗??傮w來說,盡管它們也有不足和問題,但總有我們可以借鑒之處,特別是東盟的經驗。
要借鑒這些區域合作、發展的經驗,需要在政府和民間兩個層面開展行動,就建立區域發展與安全共同體,以及最終走向命運共同體的可行性展開研討、磋商和對話,要在形成逐步共識的基礎上召開區域合作外長會。
東北亞地區不只是中日韓三國,還有朝鮮、俄羅斯和蒙古。在條件成熟時,召開東北亞區域合作外長會應該提上日程。也可以先行召開經濟部長會議、發展部長會議、貿易部長會議或者財政部長會議、文旅部長會議、央行行長會議,必要時也可以召開防長會議。條件成熟后,各方還可以擇機召開機制化的東北亞六國首腦會議。很多地區都有首腦會議,東北亞這些國家守望相助、世代為鄰、山水相依,相互交流、交往的歷史源遠流長,應該有這樣一個愿望、意志和決心,朝著這個方向共同努力。
為了體現和保障東北亞區域合作的開放性、包容性,要考慮美國在該地區存在的現實。盡管從地理角度看,美國并不是東北亞國家??梢钥紤]采取6+1或6+X的方式,適當地吸收美國或者其他愿意參與東北亞合作發展的力量,參與到相關的對話和磋商進程中來。這是一個比較大膽但也并不是不可操作的建議,關鍵是有沒有政治意愿。
已經重啟的中日韓合作機制,可以為推動構建東北亞安全共同體發揮主導作用或者說引領作用,三方外長會或領導人會議可考慮在適當的時候共同制定和發表一份原則性的宣言或聲明,闡述構建東北亞發展與安全共同體并最終走向命運共同體的愿望、原則、方向、路徑。與此同時,可以言行并舉,拓展中日韓合作思路,創新中日韓合作模式,比如以3+1的方式,首先把朝鮮吸收進來,讓朝鮮參與到中日韓合作機制中來。當然,朝鮮有朝鮮的考慮,其他各方要表現出巨大的政治耐心和誠意,推動朝鮮參與東北亞區域合作。沒有朝鮮參與的東北亞區域合作是不完整的,應該說也很難健康發展。
中日韓三方合作完全有可能成為提升東北亞區域合作水平的核心力量,成為推動構建東北亞發展與安全共同體的主引擎。這個目標是宏偉的,任務是艱巨的,困難、風險、挑戰是多方面的,甚至很多會是始料未及的,過程中也可能有挫折、有反復。
但是,只要各方能夠超越社會制度差異,超越意識形態對立,超越歷史積怨的鴻溝,統籌考慮各方利益和需求,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與潛能,我們就能把日本和韓國的資金與技術、俄羅斯與蒙古的能源與資源、中國與朝鮮的市場需求等等有效統合起來,也就能夠激發日本對外合作意愿和朝鮮的經濟活力,推動國際社會參與和促進朝鮮的經濟開發,進而實現圖們江流域共同開發、俄羅斯遠東西伯利亞地區開發、振興中國東北老工業區、打造中蒙俄經濟走廊等幾大目標,彼此對接,相互融合,實現最大限度的合作、聯動和共同發展,打造出東北亞地區全區域多主體深層次合作的新范式,開辟出東北亞各國和平發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