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體的發展對傳統媒體產生強烈的影響,特別是當前受眾快餐化、碎片化的需求,引發了“讀圖時代”,不僅僅是在使用移動智能終端設備時人們喜歡閱讀圖片,在閱讀報紙時人們也會最先被圖片吸引。因此以報紙為代表的傳統媒體想要加快轉型步伐,重視新聞攝影圖片的作用,提高專業新聞攝影者的綜合素質,團結和吸納一批穩定的高水平大眾攝影者,積極應對融媒體時代。
關鍵詞:融媒時代;新聞攝影;新機遇;新挑戰;新要求
一、融媒時代大眾手機攝影對新聞專業攝影的影響
1.大眾攝影帶來的新機遇
網絡媒體背景下,隨著智能手機拍攝功能的進一步提高,人人都成為了新聞攝影者,大眾攝影令新聞攝影有著更廣泛的參與度。很多新聞媒體還積極選用大眾攝影提供的圖片,這有效地激勵了大眾。
在網絡媒體背景下,大眾攝影令新聞報道更具真實性。在大眾攝影未興起之前,新聞記者在獲得真實信息的過程中需要走訪與調查事件的相關目擊人,所以,新聞報道在時間上相對滯后。大眾攝影的影響下,人們能夠第一時間在網站與微博上發布新聞消息,將這種滯后影響消除到最小,并借助其所拍攝的照片描述事實,紙媒編輯科學地用好這支大眾攝影隊伍,能促進紙媒、網媒融合發展。
2.新聞專業攝影的新挑戰
但是,融媒時代,大眾攝影有可能令新聞事件失真。與專業的新聞攝影師相比,大眾攝影師并未接受職業道德方面的培訓,道德素養需要進一步提高,其有可能在新聞報道中提供不真實的信息,給讀者帶來干擾。一些大眾攝影師會在微博、網站等平臺上發布信息,從而獲得人們的關注。為了增加點擊量,很多大眾攝影師所拍攝的圖片會極度夸張,這對公眾判斷新聞事件產生一定的誤導。這給黨報黨刊類嚴肅紙媒帶來了新難題,也給專業攝影記者帶來新挑戰。
二、攝影記者怎樣應對大眾攝影對其的影響
1.融媒時代,專業攝影記者怎樣有新的突破
融媒時代,攝影記者深受大眾攝影的影響。大眾攝影給攝影記者帶來了一系列挑戰,倒逼攝影記者必須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新時代,傳統媒體必須與新媒體高度融合起來,只有這樣,大眾攝影帶來的不利影響才能夠被有效消除,大眾攝影才能夠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攝影記者在工作的過程中應和新聞事件中的核心人物對接,展開調查研究,令新聞報道具有極高的真實性。
2.攝影記者職業化發展方面的思考
為了在大眾攝影中拔得頭籌,攝影記者的職業化進程必須加快。一方面,針對攝影記者而建立專業的網絡平臺,各種新聞信息能夠從這一平臺上對外發布,并做好圖片版權的保障工作;另一方面,攝影記者應加強學習,不斷提高道德素養水平,并將人文關懷融合到新聞事件中;第三方面攝影記者盡可能地推動新聞圖片的產業化發展。
三、重新認識新聞攝影圖片在紙媒中的作用
1.簡化作用
新聞攝影圖片既是對文字的一種補充,也是對文字的一種概括。實際上新聞攝影圖片并不是完全客觀的,這是因為圖片沒有全程記錄事件發生的過程,并且新聞圖片的攝影者也帶有主觀的感受,所以在拍攝和選擇圖片時會有一定的傾向性并呼應了文字內容。
2.人文價值
報紙的新聞寫作要求客觀、公正、真實,所以記者在寫作時不能代入主觀的情感,要客觀的敘述事實是,這就導致了讀者在閱讀時看不到事實背后所迸發的人文色彩,而新聞攝影圖片來自于事實,是事實的反映,讀者能夠通過圖片自行感受到其中的人文色彩。
3.符號意義
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存在一種“編碼解碼”過程,讀者在閱讀報紙時不僅會對文字進行解碼,還會對圖片等符號進行解碼,而新聞攝影圖片能夠表達記者通過文字無法表達的內容,因此新聞攝影圖片就成為記者和受眾之間的一種以圖片為工具的交流媒介。
四、融媒時代新聞攝影的發展策略
1.強化大眾拍攝者的新聞意識,培養穩固的高水平大眾攝影者
黨報黨刊等嚴肅性紙媒,也采用一些大眾拍攝的新聞圖片。筆者發現這些圖片并沒有太多的專業技術水平,圖片的內容只是大眾想傳達所發生的事情,有的圖片很難抓住新聞的重點。因此,在新聞攝影發展過程中需要強化大眾的新聞意識,培養穩固的高水平大眾攝影者,使其在進行拍攝的時候能夠抓住重點,以增加新聞攝影圖片的真實性,同時也需要增強記者的新聞敏感度,更需要注重新聞的真實性和時效性。在事故發生后記者需要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并拍攝新聞圖片和找到事件的切入點,突出發生事件的重點從而體現記者的新聞素質,以提高新聞報道的真實效果,從而使新聞攝影得到更好的發展。例如在發生一起車禍事件后新聞記者要第一時間趕赴車禍現場,或者依靠群眾攝影的一些圖片了解車禍現場發生的主要內容,在進行報道的時候也需要進行新聞攝影,需要拍攝肇事者車輛、車禍之后造成的慘狀、受害者情況、現場的主要情況等。同時新聞攝影圖片需要突出這些重點,以更好地向受眾傳達此次事故發生的主要內容,并對受眾傳達安全行車意識。
2.加強專業培訓,提高專業素養
融媒時代,一些紙媒取消了攝影記者部,一些紙媒不斷裁剪攝影記者部的力量。筆者認為,這種思路有極大的局限性,不可取,應該不斷加強對攝影記者的專業培訓,以提高攝影記者的專業素養。具體來說:
(1)提升抓拍技巧
在典型的新聞事件中,抓取典型性的瞬間來反映事件的根本內涵,這也是網絡時代下新聞攝影在拍攝技術上需要加強的重要部分。
抓動態。一般說來,靜止的畫面內容通常會讓人感覺畫面呆板,缺乏生命力,對新聞事件的瞬間捕捉,處于正在發生中的動態畫面要比靜止狀態的畫面內容更具感染力,所以我們首先強調的是要注意新聞事件里的動態的抓取。例如著名的《時代廣場的勝利日》描述了當二戰結束的消息傳到紐約時代廣場時,海軍士兵與陌生護士擁吻的場面。畫面中身穿白衣的女護士身姿優雅,支撐了整個畫面,使畫面的動感十足,充分詮釋了戰爭結束那一刻人們的狂喜之情。
抓高潮。我們所理解的高潮是指在整個新聞事件發展過程中,情緒最飽滿,表現力最強的一個片段,往往這個時間的畫面視覺沖擊力最強,這通常也是大多數人都可以看到的部分。除此之外,如果這個片段可以引導我們的想象力,能把我們的情緒帶動到畫面以外的另一個頂點,我們也可以說抓到了高潮。
抓細節。抓拍大師布列松拍攝的《滿載而歸》,畫面中的男孩抱著兩個大酒瓶,臉上充滿了得意的表情,好像完成了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其拍攝題材并不重大,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街景細節的抓取,卻成為布列松的一幅膾炙人口的名作。
(2)尋找好的色彩搭配
在拍攝的過程中,色彩的選擇同樣重要,好的色彩搭配可以使作品充滿活力,新聞攝影也不例外。我們可以利用色彩的對比達到突出主體、渲染氣氛、提高作品視覺沖擊力的效果。色彩的對比方法很多,其對比效果受色相、明暗、飽和度及面積、比例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們只有通過對色彩搭配進行了解以后,才能選擇為畫面服務的顏色,達到協調、和諧的色彩畫面。
(3)提升攝影記者的道德素養
在進行一些病情疫情報道的時候,記者需要進行多方的調查以確保新聞攝影的真實性,為新聞攝影的圖片提供一定的保障,進而促進新聞攝影在傳播過程中經受起推敲,同時也是做到對受眾的負責,這些新聞不會對受眾的生活造成多大的影響,不會因為虛假新聞而引起受眾的恐慌,這樣才能符合一個記者的職業道德,體現了一個記者的專業素養。
3.需要結合本地的文化特色進行新聞攝影
地方黨報的新聞攝影工作,要充分展示當地的發展和建設,更要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將當地的特色融入到報道中,才能夠更好的體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價值。這種具有文化特色的新聞很容易受到人們的喜歡,也會吸引自媒體競相轉載,從而逐漸提高本地新聞的文化特色。此外還能將西安的文化特色傳播出去,使人們了解本地的特色,進而促進旅游業的良好發展。
總之,在新時代中新聞攝影只有把握機遇并結合自身的發展特點,并不斷做出改變和創新,才能迎合時代發展的主流趨勢,更好地適應融媒時代的發展,才能促進新聞攝影更好的發展下去。
作者簡介:
李明(1968--),現任西安日報攝影部攝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