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蕾
“之前不會五筆輸入,都是來這里培訓現學的,現在我是業務組第一,平均每天能拿到130。”1997年出生的卿亭亭幾個月前,還在陜西安康市區一家餐館收銀,每天工作10小時,每月只有兩天假,現在她已是一名朝九晚五,有雙休假期的信息錄入員了。
近年來,建設銀行持續發揮金融科技優勢,在“云生產”基礎上創新建立“造血式”精準扶貧模式。
建設銀行將客戶提交的業務進行脫敏化、碎片化影像細切,釋放到云端,形成“云生產”任務,由外包供應商處理和錄入,全國統一計價。2019年,“云生產”模式落戶安康,建設銀行聯合深圳銀雁科技服務集團,在漢濱區縣河鎮紅升社區成立安康銀雁科技公司,承接建設銀行信息憑證錄入掃描等業務,同等條件優先錄取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退伍軍人。
目前,卿亭亭所在的集中式“云生產”基地,已有約80人就業,近三分之一是貧困戶,當中還有不少廣州、深圳回來的返鄉青年。王婷婷是縣河鎮財梁社區的建檔立卡戶,在商貿公司做過出納,當過深漂,現在在這里擔任人事經理?!肮窘o我們安排了宿舍,實現了‘樓上居住,樓下就業,不用再漂著了。”王婷婷說。

嵐皋縣佐龍鎮貧困戶袁官云和丈夫凃必軍通過操作手機端“云生產”獲得商品兌換券。
為了讓安康的貧困群眾就近靈活參與“云生產”,建設銀行依托“裕農通”服務點,在財梁社區等貧困村建立了20個村口分布式“云生產站點”,為當地群眾做宣傳、培訓,并專門開發一款云生產應用。用戶通過手機、電腦對“云寵物”進行一定次數喂養,錄入碎片化憑證信息,即可獲得建設銀行善融商務兌換券,兌換生活用品。
“我想用積分給我老公兌換個電動輪椅。”在嵐皋縣佐龍鎮蠟燭村的“云生產站點”,41歲的袁官云說這話時,沒有停下手機的頁面操作。2012年袁官云的丈夫凃必軍因為車禍,下肢截癱,2016年她自己檢查出患宮頸癌已到中晚期。家里沒有土地,沒有勞動力,兩個孩子還在上學,一家人全靠低保和老公的殘疾補助生活?,F在她和老公都成為了“云寵物飼養員”,每個月能有1000多元的生活補給。
目前,云生產應用已培訓貧困用戶2000多名,1100多人通過參與移動端云生產實現增收,人均增收超過500元。
扶貧要扶志,也要扶智。建設銀行在輸出運營服務基礎上,因地制宜打造出的集中式“云生產”基地、村口分布式“云生產站點”、移動云生產應用三級扶貧體系,在實現與脫貧攻堅精準對接,助力穩定脫貧的同時,把金融服務業帶進了當地,讓貧困地區群眾更近距離地接觸到互聯網科技,促進了勞動力從體力勞動到腦力勞動的轉化升級。
建設銀行扶貧安康始于1988年,31年來始終高度重視定點扶貧工作,堅守扶貧初心。近年來更以普惠金融戰略為引領,充分發揮金融優勢、科技優勢、資源優勢,將金融科技的觸角延伸至鄉村,并通過構建數字化、平臺化、智能化的生產、生活方式,為帶動安康地區全面脫貧,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地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