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源
浙江天冊(寧波)律師事務所(310007)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各類合同履約原則上適用不可抗力,建筑企業亦如此。但具體到實務操作,建筑企業還應根據合同內容、疫情對合同履約是否影響、影響的程度等來綜合認定本企業合同履約是否能夠適用不可抗力減責或免責。如確認為不可抗力,可按如下步驟操作:
1)應根據法律規定及合同約定通知對方當事人和監理人遇到不可抗力事件,合同履行受阻,書面說明不可抗力和受阻礙的詳細情況,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還應在一定期限內提供必要證明。不可抗力持續發生,合同一方當事人應及時向另一方當事人和監理人提交中間報告,說明不可抗力和履行合同受阻的情況,并于不可抗力事件結束后合理期限內提交最終報告及有關資料,《(2017年版)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下稱示范文本)規定合理期限為28 d。
2)在不可抗力事件發生后,發包人和承包人雙方應進行不可抗力確認,收集不可抗力發生及造成損失的證據,并統計具體損失。對因不可抗力事件造成的費用增加和財產損失,建設工程合同有約定的遵從雙方約定;沒有特別約定的,由發包人和承包人合理分擔,具體可根據示范文本的規定按以下原則承擔。①永久工程、已運至施工現場的材料和工程設備的損壞、因工程損壞造成的第三人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由發包人承擔;②承包人施工設備的損壞由承包人承擔;③發包人和承包人承擔各自人員傷亡和財產的損失;④因不可抗力影響承包人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已經引起或將引起工期延誤的,應當順延工期,由此導致承包人停工的費用損失由發包人和承包人合理分擔,停工期間必須支付的工人工資由發包人承擔;⑤因不可抗力引起或將引起工期延誤,發包人要求趕工的,由此增加的趕工費用由發包人承擔;⑥承包人在停工期間按照發包人要求照管、清理和修復工程的費用由發包人承擔。
3)當事方應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和避免損失,如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導致損失擴大的,應就擴大部分承擔責任。因此,建筑企業不僅應服從政府工作安排,積極參與相關疾控部門、衛生行政部門等的疫情防控工作,也應按要求積極復工,減少損失。對于施工周期較長的總包合同或者其他專業分包合同,如施工單位以疫情管控為由申請適當延期,作為建設單位需要明確允許延長的期限以及延長理由,同時做好政府備案工作。
4)如疫情進一步擴散導致施工合同無法履行的,建筑企業可援引不可抗力主張解除合同。但除非合同有明確約定或已經明確本次疫情導致合同全部不能履行或合同目的不能實現,否則建議雙方謹慎主張合同解除權。合同解除后,合同款項及其他事宜由雙方根據誠實信用和公平原則,按照合同約定進行結算。
示范文本關于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的操作也有明確規定:因不可抗力導致合同無法履行連續超過84 d或累計超過140 d的,發包人和承包人均有權解除合同。合同解除后,由雙方當事人按照第4.4款商定或確定發包人應支付的款項,該款項包括:①合同解除前承包人已完成工作的價款;②承包人為工程訂購的并已交付給承包人,或承包人有責任接受交付的材料、工程設備和其他物品的價款;③發包人要求承包人退貨或解除訂貨合同而產生的費用,或因不能退貨或解除合同而產生的損失;④承包人撤離施工現場以及遣散承包人人員的費用;⑤按照合同約定在合同解除前應支付給承包人的其他款項;⑥扣減承包人按照合同約定應向發包人支付的款項;⑦雙方商定或確定的其他款項。
除專用合同條款另有約定外,合同解除后,發包人應在商定或確定上述款項后28 d內完成上述款項的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