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俠,王富勇
(澠池縣農業農村局,河南 澠池 472400)
針對當前生豬及其產品價格不斷上漲、養殖效益明顯增高的現狀,筆者選擇部分生豬養殖場戶從存出欄數量、養殖意愿、存在的突出問題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并對有關問題進行了認真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促進生豬生產發展。
筆者對全縣納入監測范圍的47個生豬養殖場戶進行了調查。根據調查數據,總體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從調查數據看,截至2018 年12 月底、2019 年6 月底、8 月底、12 月底,這47 家生豬養殖場戶生豬存欄分別為26 677頭、23 234頭、22 345頭、25 991頭,總體呈恢復性上漲趨勢。經了解主要原因,去年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后,雖然澠池縣沒有非洲豬瘟疫情發生,但由于恐慌心理,個別豬場停止了種豬配種,導致生豬存欄規模總體下滑,疫情緩解后大部分豬場恢復生產,生豬存欄數據大幅上揚。如鑫地牧業,2018年12月底、2019年6月底、8月底、12月底的生豬存欄數據分別為13 800 頭、13 450 頭、12 200 頭和15 000頭。
從調查數據看,截至2018年12月底、2019年6月底、8月底、12月底,這47家生豬養殖場能繁母豬存欄數據分別為3 287頭、3 322頭、3 279頭、3 725頭,先期基本穩定,后期快速上升。經調查了解,主要原因是國慶前生豬價格大幅上漲,個別養殖場大量留存母豬。
由于前幾年生豬養殖效益隨豬周期的變化波動較大,而仔豬繁育環節效益相對穩定,部分設施水平先進、管理技術水平較高的養殖場開始從事仔豬繁育,而個別養殖企業受資金技術等限制,已轉型為專門從事生豬育肥,這樣通過養殖環節的調整,各類養殖場揚長避短,發揮優勢,都取得了相對較好的效益。如鑫地牧業原設計年出欄育肥豬2 萬頭,目前已通過改擴建轉型為年生產仔豬10 萬頭的繁育場,乾元牧業公司也轉型為從事仔豬生產的繁育場,養豬育種中心已轉型為專門從事生豬育肥的養殖場。
部分生豬養殖場存在著選址不當、防疫消毒設施老化等問題,導致生物安全措施得不到很好落實,加上非洲豬瘟造成的影響,生豬養殖場戶出現了恐慌心理,逐步壓縮養殖規模,甚至出現了停產現象。如陳村興達養殖場,始建于2000 年以前,經過近20 年的運營,現有設施已不能滿足現代生豬養殖的需求,近期已經停產開始進行整修;仁村平安養豬場由于設施老化,加上選址不是很合理,同時顧慮養殖風險過大,逐步壓縮養殖規模,投入其他行業。
雖然國家出臺了鼓勵生豬養殖的具體政策,但在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如有的養殖場建場時間較早,選址大多位于村莊及居民點周圍,隨著時間的推移,養殖場周邊住戶越來越多,對養殖場的生物安全措施落實造成了較大的影響,致使養殖場戶提心吊膽,無心擴大養殖規模。
有的養殖場建場時間較早,當時對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要求相對較為寬松,沒有預留設施用地,如擴大養殖規模需要增減新的附屬設施建設用地,現有場區周邊又全是基本農田和居民,導致擴建無法進行。如仰韶鄉的馬嶺村、莊子村等附近的豬場,大多始建于2000 年左右,已沒有擴建的空間。
有的養殖場想新建、擴建,但由于養殖場選址在水電路、地形地貌等基礎條件方面及動物防疫條件方面都有很具體明確的要求,同時還不能占用基本農田,在實際操作中符合條件的地塊很難選到。如東方希望等大型公司建設規模養殖場,就因為缺乏合適的地塊導致項目遲遲不能落地。
由于受豬周期的影響,加上去年非洲豬瘟疫情,生豬養殖企業損失慘重。銀行貸款方面,養殖場豬舍、活體資產等又不能作為擔保抵押獲得貸款支持。雖然今年以來,生豬價格普遍暴漲,但大部分生豬養殖場由于資金緊張,遲遲不敢擴大生產規模。據筆者調查,澠池縣只有乾元牧業公司在銀行機構貸款85 萬元,貸款抵押為在縣城內的房產。乾元牧業設計年出欄生豬1 萬頭,由于資金困難,無法支撐自繁自養模式的資金需求,只有改為仔豬繁育場,且目前存欄基礎母豬只有近200頭,年生產仔豬只有5 000頭左右。
在實際情況中,生豬養殖場生活區、附屬生活區及廢物處理區都需要占用一定的設施用地,符合條件的大塊養殖用地很難找到,大部分已劃入基本農田范圍。建議建立基本農田調整長效機制,同時建議在調整基本農田時明確規定,在適用養殖的基本農田范圍內,以鄉鎮為區域,每劃定一定面積的基本農田,必須配套劃定10 畝以上的畜牧養殖用地,走種養結合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澠池縣許多養殖場建場時間較早,而當時對養殖場環保手續辦理又沒有強制性要求,導致這部分養殖場雖然符合環保要求,但由于缺乏環保手續,不敢投入資金進行改擴建。建議按照《環保部辦公廳關于加強“未批先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的通知》(環辦環評[2018]19號)精神有關要求,對符合條件的養殖場免于行政處罰,統一辦理環保備案手續,解決養殖場后顧之憂。
由于擔保難、抵押難,養殖企業獲得銀行信貸資金仍然困難重重。澠池縣有個別金融機構出臺政策,允許生豬養殖企業采取“五戶聯保”方式,經評估后獲得銀行貸款,但在實際操作中基本無法實施。一方面因為非洲豬瘟影響,養殖場大部分采取了“封場”措施,相互交流溝通不便,另一方面受非洲豬瘟影響,生豬養殖風險加大,加上“豬周期”的存在,養殖場相互擔保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致使政策不能很好地落實。據筆者了解,只有鑫地牧業與郵政儲蓄達成了初步貸款意向,但郵政儲蓄不但要求鑫地牧業用合法的房產進行抵押,還對鑫地牧業養殖場的設施設備及活豬資產等進行調查登記,價值數千萬元的資產只能得到銀行資金300 萬元左右,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建議將各大商業銀行的貸款規模與農業貸款比例掛鉤,對各商業銀行設定一定的農業貸款比例門檻,農業貸款比例越高的銀行,其貸款總規模也可以提高,同時政府拿出一定資金,對養豬貸款進行貼息,以降低信貸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