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友
(信陽市平橋區平橋街道辦事處畜牧獸醫站,河南 信陽464100)
2019 年以來,受豬價周期下行、非洲豬瘟疫情沖擊、地方環保禁限養等因素疊加影響,生豬存欄大幅度下滑,生豬和豬肉價格大幅上漲。為了恢復生豬生產,保障豬肉供應,穩定物價水平,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擴大生豬生產的扶持政策。面對當前形勢,養豬場(戶)應當做出怎樣的經營抉擇呢?筆者在簡要介紹畜牧業生產形勢的基礎上,根據養豬場的實際情況給出具有針對性的經營建議,希望能對養豬場的經營管理者有所啟發和幫助。
2015年新環保法開始實施,地方政府迫于環保壓力,出現了超出法律法規規定超劃畜禽養殖禁養區現象,使部分養豬場被迫關停;自2018年2月開始,豬價進入周期性下行,養豬場生產自動調減,生豬存欄逐漸下降;2018年8月,我國發生了首例非洲豬瘟疫情,緊接著疫情迅速在全國點狀傳播,打擊了養殖信心,疫區豬場出現了拋售和清欄現象。受以上因素的疊加影響,導致2019 年生豬存欄量持續下降,生豬供應缺口巨大,生豬和豬肉價格不斷上漲,到10月份,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同比均下降達到30%以上,生豬、豬肉、仔豬價格分別達到10元/kg、20元/kg、30 元/kg,養豬業進入暴利期。豬肉價格的暴漲也帶動了禽肉和牛羊肉等豬肉替代品價格的大幅上漲,整個養殖行業都處于理想盈利狀態。雖然國家采取了系列保供穩價措施,但豬的繁殖周期決定了生豬生產的恢復尚需時日,短時間內豬價仍然還會繼續保持高價運行。
非洲豬瘟疫情于2018年8月首次傳入我國之后,政府付出了巨大努力,采取了很多切實措施,疫情數量和損失控制在了最低范圍內,避免了疫情大暴發大流行的后果。但不可否認的是,非洲豬瘟在國內多點散發,依然對養豬業造成了嚴重危害。目前疫情雖然趨于平穩,但由于非洲豬瘟難防難控和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加上國內已經形成一定的非洲豬瘟病毒污染面,決定了后續疫情形勢存在許多不確定性,不排除出現新發疫情的可能,造成養豬者恐慌,影響恢復生豬生產信心。與生豬生產相比,近年來其他畜禽沒有傳染病暴發,疫病風險小,生產相對比較安全。
穩定生豬生產,保障豬肉供應,事關“三農”發展、群眾生活和物價穩定。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豬穩產保供工作,2019 年8 月份以來,針對生豬穩產保供面臨的嚴峻形勢,連續做出部署:8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了穩定生豬生產和豬肉保供穩價的五項措施;8 月30 日,召開了全國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電視電話會議;9月4 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保障生豬養殖用地有關問題的通知》(自然資電發[2019]39號);9月6日,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出臺了《關于支持做好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有關工作的通知》(銀保監辦發[2019]189號);9月7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做好穩定生豬生產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工作的通知》(發改辦農經[2019]899號);9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國辦發[2019]44 號);9 月16 日,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下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和管理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的通知》(環辦土壤[2019]55 號)。各省區隨后也陸續出臺了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性文件,在財政、金融、用地、規范禁養區劃定和管理、綠色通道、生豬生產獎補等方面明確了一系列政策,形成政策組合拳。2019年出臺的扶持政策之多、含金量之高,為近年來少有。
目前生豬養殖可以說是風險與機遇并存:在風險方面,既有市場風險,又有疫病風險;在機遇方面,國家大力支持生豬生產,扶持政策多,豬價高位運行,養豬利潤可觀。養豬場(戶)只有根據本場和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正確的經營策略,才能化危為機,穩步前行。
在非洲豬瘟疫區,沒有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的養豬場(戶),在提升生物安全防控措施的同時,爭取實現全負荷生產,為市場提供更多商品豬,甚至可以考慮采取商品豬留種母豬的辦法,滿足周圍養豬場(戶)對種母豬的需求,促進生豬基礎產能的恢復。
發生過非洲豬瘟疫情的養豬場(戶),在徹底清洗消毒的前提下,可以考慮復養,但必須嚴格按照復養要求進行,以免疫情復發,造成更大損失。如果仔豬緊缺或引種困難,也可以臨時轉產,利用現有圈舍,選擇肉雞、肉鴨、肉鴿等投資小、見效快的養殖項目過渡一下,畢竟只有生產才能產生效益。
各養豬場(戶)應當抓住這次千載難逢的機遇,積極擴大再生產,尤其是種豬場和大型養豬企業,要用足用好養殖政策,加快轉型升級,發揮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帶動中小養豬場(戶)穩步擴大養殖規模,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因錯劃為畜禽養殖禁養區而被迫關停的養豬場(戶),可積極與當地政府聯系,獲得政府許可以后著手進行復養。
確實在畜禽養殖禁養區內的養豬場(戶),可以利用現行政策,爭取政策資金支持,進行異地重建,重新投入養豬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