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平
(新樂市農業農村局,河北 新樂050700)
筆者在轄區走訪中,了解到在養豬生產過程中,由于個別規模較小的養豬場飼養管理不善,有時會發生仔豬出生后不久部分或全窩突然出現神經癥狀而迅速死亡的現象。通過仔細詢問,筆者初步認定是發生新生仔豬低血糖癥,該病癥是因仔豬饑餓、營養攝入不足或患病使體內貯存的糖原耗竭,即血糖濃度降低而引起的一種營養代謝病,臨床上以明顯的神經癥狀為主要特征,如不及時對癥治療,死亡率可達100%。
腦組織機能活動所需的能量主要來自糖的氧化,仔豬生后1 w 內代謝調節機能不全,不能進行糖原異生作用,機體營養來源完全依賴母乳,若此時攝乳糖不足,則體內糖原可迅速耗竭,血糖降低,導致神經系統障礙,嚴重時使機體陷入昏迷狀態,最終死亡。
母豬妊娠后期飼料營養成分不全面,日糧中缺乏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或母豬患如患乳腺炎、傳染病等疾病致使泌乳障礙,均可造成產后缺乳、無乳、乳中含糖量低下,新生仔豬因為饑餓而獲糖原不足或未獲糖原而發病。
個別新經產母豬不愿意讓仔豬吮乳;或母豬乳頭不足,而同窩仔豬數量過多,有的仔豬搶不到乳頭而吃不到母乳;仔豬本身不能吮乳;仔豬患有大腸桿菌病、鏈球菌病、傳染性胃腸炎、先天性震顫等疾病時,吮乳減少。
新生仔豬消化吸收機能障礙,以及初乳過濃,乳蛋白、乳脂肪含量過高,妨礙消化吸收。
由于母豬孕期的營養、管理及疾病等方面因素,致使新生仔豬在母豬體內生長發育不良,體內貯存的脂肪酸和葡萄糖不足,出現低血糖癥。
體內耗糖量增多,在胎兒時期缺糖或出生后不能充分獲得糖的補充時,則有限的能量貯備迅速耗盡,血糖即急劇下降。
導致仔豬食欲不佳。
病程短,發病急,一般仔豬出生數小時即可出現癥狀,但多發生于出生后2~3 d內,遲的在4~5 d才出現癥狀,常發生于一窩中的數只,或全部相繼發病。臨床表現為仔豬突然呈現不吮乳,精神沉郁,昏睡狀態,四肢綿軟無力,走路時步態不穩,后臥地不起,呈陣發性痙攣或驚厥,頭部后仰,四肢呈游泳樣劃動。有時四肢伸直,食欲廢絕,體溫低下,黏膜蒼白。眼球固定,瞳孔散大,但仍有角膜反射。口微張,口腔有少量白沫。呼吸加快,不時發出尖叫聲,最后陷入昏迷狀態而死亡。不少豬仔在發病后2 h內死亡,也有拖至1 d才死亡的。
外觀無明顯變化。頸、胸腹等皮下有不同程度的水腫,切開后流出的液體透明無色。胃內充滿氣體,有的有凝乳塊。肝腎呈土黃色,且表面有小出血點,膽囊腫大且充盈淡黃色膽汁,其中肝臟變化較特殊,邊緣銳利、質地脆弱易破。
根據仔豬吮乳不足的病史,發病多在2~3 d 內,神經癥狀明顯及肝臟的特征性變化,血糖含量顯著降低以及同窩發病不傳染等做出診斷。鑒別診斷:該病應與有神經癥狀的細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脊髓炎和偽狂犬病等傳染性疾病區別。
保證妊娠母豬不同妊娠階段都能從日糧中獲得充足的營養物質,妊娠后期應增加日糧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滿足胎兒生長發育需要,但不要使母豬過于肥胖,注意適當運動。在母豬生產時要注意環境衛生,以防止感染生殖器官疾病和乳房炎等疾病。在產前1 w到產后5 d每天在飼料中拌入50~100 g 白糖,或將糖溶于水,給母豬補充糖分。
注意新生仔豬的防寒保暖,固定乳頭,讓仔豬出生后0.5 h內要吃上、吃足初乳。產仔過多時,可把部分仔豬寄養給其他母豬;對母乳不足、無乳的仔豬,及時給予人工哺乳。仔豬出生后12 h 開始,口服20%葡萄糖鹽水,每次10 ml,每天2次,連服4 d。
腹腔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15 ml,2~3 次/ d,連用3~5 d。口服20%葡萄糖注射液20~30 ml,2~3次/d,連用3~5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