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 寧
(正陽縣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正陽 463600)
疫病凈化是指在特定場所內,消滅動物疫病,該范圍內沒有感染病豬和發病病豬,消滅傳染源。目前養豬行業中,大范圍使用規模化養豬,增加了疫病防治的難度,增加了疫病傳播風險。因此需要對規模化種豬場展開有計劃的疫病凈化,重點清除養豬場范圍內的疫病,通過有效的疫病凈化,提高畜牧業經濟收益,保證種豬場的健康發展。如今養殖行業規模化發展趨勢明顯,大量的病菌病毒,威脅豬群健康,威脅養殖戶的經濟收益。基于此,本文先簡單分析了種豬場疫病凈化現狀,提出了疫病凈化策略。以期通過對養豬場的規范化管理,能夠消除疫病風險,保障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目前規模化養豬場疫病呈現出多樣化發展,老疫病未完全消除時,暴發新疫病,致病細菌和病毒耐藥能力不斷加強,患豬臨床表現也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疫病治療的難度顯著提高。養殖戶目前多采取規模化養殖,一旦爆發疫病,將嚴重威脅養殖戶經濟收益,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目前凈化疫病工作分成控制免疫和維持凈化兩個部分。在控制免疫階段,采取分群飼養、監測免疫、后備豬管理等措施,這一階段要求采取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強對環境的控制。維持凈化階段要對生物安全密切監控,保證疫病凈化的有效性。
為保證疫病凈化效率,需要提前調查當地常見疫病,根據疫病種類采取對應的處理方法,從而提高防疫質量。主要調查豬瘟、口蹄疫、呼吸與繁殖障礙綜合征以及豬偽狂犬病等疫病,準確掌握養豬場免疫的情況,了解病原感染的情況。對豬場內豬群接種免疫情況進行掌握,并隨機抽查豬體抗體水平,及時補種免疫。根據疫病凈化要求,確定疫病凈化目標,要求豬偽狂犬病抗體檢查為陰性,gB抗體達標率超過90%,口蹄疫、豬瘟等各項檢查均為陰性結果,抽查抗體達標率為90%,養豬場內連續2 年沒有確診病例。
在疫病凈化上,及時淘汰至關重要,是控制疫病傳播的有效方式,通過淘汰患豬切斷傳染源。淘汰患豬要先確認感染源,但由于種豬場養豬量巨大,養豬規模大,尋找傳染源相對困難,很有可能造成健康豬誤殺或者患豬未及時檢出。因此規模化養豬場要注意,及時診斷淘汰,提高檢出效率十分關鍵。另外,凈化養豬場要具備一個單獨的隔離區,和養豬場保持500 m 以上的間隔,讓陽性豬得到妥善隔離。
為達到良好的生產隔離效果,提高凈化效果,需要采取多點式生產模式,隔離保育舍,將育肥舍分離,多點式隔離可減少傳染病,降低種豬場被傳染的風險。即使其中一點爆發疫病,也能夠快速消毒清場,避免波及整個養殖場。在規模化養豬場中,使用以周為單位的生產模式,在周循環中,病菌病毒也會反復感染豬群。因此要定期清群,每年應當清群1~2 次,從而避免反復出現疫病。若養豬場中仍然出現疫病感染,必須全部清群。
采取全進全出模式飼養,可有效控制疫病傳播,對養殖場進行疫病凈化。在豬群出欄時,要對豬舍展開徹底清潔,對養豬使用的器具全面消毒清潔,包括工作人員的鞋帽和衣物等。
通過血清檢測,也能及時檢測出疫病,達到凈化效果。根據血清檢測結果,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檢測血清過程中,主要使用ELISA方法對疫苗和野毒進行區分。同時給予病豬屠宰檢查,通過病理檢查確定疫病感染位置以及嚴重程度,詳細記錄整理為疫病檔案。
在規模養豬場中,發病率受到養豬場通風條件、衛生環境以及飼養管理制度的影響。凈化疫病時,要建立嚴格的防疫機制,對豬舍進行清潔消毒,減少糞污和氣體的污染性。在豬場嚴格執行隔離制度,嚴禁其他動物進入豬場,并注意定期除蚊、滅蟲,發生疫病時要及時隔離,以保證良好的隔離效果。根據疫病風險等級,劃分為低風險、中風險以及高風險。處于低風險階段的養豬場,要立即展開病原檢查,檢測出陽性豬需要立即進行隔離淘汰。處于中風險階段的養豬場,需要按照首次檢測、隔離、免疫、再次檢測、隔離、再次檢測、淘汰的程序。首次檢測感染的患豬要全部淘汰,將全部檢測陰性種豬隔離,每間隔3 個月進行一次檢測,減少疫病感染率。處于高風險階段的養豬場,暫停提供種豬,應當將感染的種豬和母豬淘汰或者隔離。每間隔3 個月進行免疫。檢查結果為陰性的豬群,可逐漸恢復繁殖生產。接種免疫后,要隨機抽查豬體的抗體,若抗體水平未達到標準,還需要再次接種。當檢測結果達到中風險水平時,按照中風險處理方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