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平
(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農業農村和科技局,青海 海東 810699)
平安區位于青海省東部,海東市中心腹地,總面積769 km2,共轄3 鎮5 鄉,111 個行政村,總人口12.74 萬人(農業人口7.08 萬人),耕地面積2.04 萬h㎡,種植業和畜牧業是全區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近年來,全區緊緊圍繞“穩豬羊、壯蛋雞、增牛驢”的畜牧業發展思路,依托富硒資源優勢,加大資金投入、技術指導、政策支持等方面扶持力度,探索生態畜牧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是依法劃定畜禽禁養區。劃定禁養區面積214.38 km2,在城鎮居民區、風景名勝區、水源地全面禁止畜禽規?;B殖,完成了禁養區內14家養殖場關停、搬遷、轉產工作,推動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二是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2017年以來,投入資金410萬元,對全區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設備設施進行了升級改造;投資400萬元,建成了有機肥加工生產線兩條,年處理畜禽糞污6萬t。三是加大草原生態保護力度。建立草原生態管護機制,嚴格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實施了退牧還草工程,封育圍欄草地0.67萬h㎡,治理退化草地1 600 h㎡。
一是畜禽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通過推廣有機肥加工一體化發展及畜禽糞污堆積發酵后就近還田等模式,全力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目前全區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75%。二是畜禽規?;B殖程度不斷提高。截至2019 年年底,全區建成通過省級認定的畜禽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場46家,生態牧場6家,家庭牧場426家,存欄畜禽12.91 萬頭只,占全區畜禽存欄總量的49%。三是農民收入明顯增加。近年來,通過發展生態畜牧業、飼草產業和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牲畜存欄量、出欄量明顯提升,生態畜牧業效益顯著,農民收入明顯增加。截至2019年年底,全區實現農業總產值8.42億元,比上年增長5%,其中畜牧業產值占33.84%,畜牧業總產值連續3 年增速20%以上,農民人均收入1.18 萬元,同比增長9%。四是草原生態好轉。對天然草場的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大,2019年全區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為52.05%,較2018年同期平均值提高1.9個百分點。
畜牧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百分比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畜牧業仍以傳統的家庭式、分散式養殖為主,養殖效益低,環境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養殖場建設用地儲備不足、養殖基礎設施還不完善等諸多因素限制生態畜牧業發展;在品牌建設方面的投入不足,缺乏在全國、省內有影響力的農產品知名品牌,對畜牧業發展帶動效果不明顯。
部分養殖場(戶)對發展生態畜牧業的認識不足,片面追求養殖效益,存在重發展、輕環保的問題,拒不履行環保義務的情況不同程度存在;畜禽散養戶將糞污堆積于房前屋后,嚴重影響農村人居環境和群眾身體健康;對畜牧業生產投入品的認識不足,隨意使用抗生素和超劑量使用添加劑的問題比較突出。
由于大部分規模養殖場建場較早,選址不合理,養殖場周邊消納糞污的農田配套不足,且周邊農戶對施用有機肥有疑慮,養殖場糞污就近還田存在困難,糞污得不到合理利用,種養結合不緊密。
隨著全區畜禽規模化養殖比重持續加大,畜禽養殖用地選址困難問題越發突出,除了基本農田外幾乎找不出適合畜禽養殖的地塊,養殖用地成為制約養殖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和協調,綜合考慮全區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加快出臺畜禽養殖總體規劃,對畜禽養殖進行空間和區域布局,合理劃定畜禽養殖區域,破解土地制約難題,促進生態畜牧業健康發展。
堅持農牧結合、種養平衡、綜合利用的總體發展思路,利用省部共建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和高原富硒有機農畜產品創新區創建有利時機,大力推廣、施用有機肥,引導養殖場與周邊農戶簽訂糞污還田協議,將糞污就近還田利用,將畜禽糞污轉化為可利用資源,在解決畜禽養殖污染的同時,為種植業提供優質的肥料,實現種養結合、農牧聯動、生態良好的綠色循環生態農牧業發展格局。開展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創建工作,充分發揮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引領作用,促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和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嚴格執行環評“三同時”制度,新建養殖場環保設施與畜禽圈舍等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后投入使用,新建養殖場必須配套與養殖規模相適應的耕地,督促已建養殖場進一步完善環保設施,建立糞污清運臺賬。建立協調溝通機制,加強部門之間信息互通,嚴厲打擊違規關閉環保設施、偷排糞污等違法行為。
加強加大人工飼草種植力度,在淺腦山地區推廣燕麥、燕麥與箭筈豌豆混播種植,培育飼草種植、收儲、加工企業和牛羊養殖專業合作社,核減天然草場載畜量,促進草原生態保護和生態畜牧業發展有機結合。大力推廣奶牛、母豬人工授精技術,依托畜禽良種工程引進青海細毛羊、陶賽特、大通牦牛等優良品種,加快肉羊、牦牛、生豬改良步伐,提高畜禽單產水平。加強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狠抓非洲豬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
引導養殖場加大無公害畜產品認證力度,加強無公害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把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作為提升畜產品品牌價值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措施來持續推進,增強產業發展后勁。加強“高原硒都”區域公用品牌和富硒農產品宣傳、推介,加快培育一批在省內外有一定影響的知名農產品品牌。堅持走出去,引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積極參加省內外舉辦的各類農產品博覽會及農產品展交會等展示展銷活動,將平安區富硒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各類展銷活動推向市場,補齊畜產品“走不遠”的短板。
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把生態畜牧業發展放在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位置,農業部門要加強對發展生態畜牧業的引導和宣傳力度,利用一切可利用的途徑,宣傳發展生態畜牧業的必要性和優點,推動養殖戶自愿走上發展生態畜牧業之路。要加強對養殖戶和養殖場負責人的培訓力度,指導養殖場(戶)合理使用獸藥和添加劑,嚴格遵守獸藥休藥期和使用規范,進一步提升科學養殖水平。加強畜產品獸藥殘留,以及瘦肉精、蘇丹紅等獸用非法添加劑的檢測,提升畜產品質量安全,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當前,平安區生態農牧業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生態畜牧業發展道路任重道遠。只有轉變觀念,采取科學措施,才能加快生態畜牧業發展,提升生態畜牧業在全區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積極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