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路,惠永華
(1.濟源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 濟源 459000;2.濟源市動物衛生監督所)
濟源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2019年末,規模以上養豬場132個,養豬小區251個,養豬戶4 592個,生豬養殖占濟源養殖業比重75%以上。據監測,市場活豬價格自年初的33 元/千克回落至26.2 元/千克,現在又升至6 月份的30.2元/千克;疫情風險和投資風險導致一大部分豬場清零,養豬戶棄養;生豬產能將進一步下滑,隨著國家儲備肉投放,庫存豬肉逐漸減少,未來一段時間豬肉供應仍十分緊張,生豬生產形勢非常嚴峻。
一是利用上級資金138 萬元和國家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95 萬元,按照省級要求的標準化動物疫病檢測實驗室建設標準,對濟源市動物疫控中心實驗室進行改造提升,購置檢測設備PCR 儀、試劑耗材等,提高實驗室監測能力和生物安全防護水平。二是指導養豬場戶、無害化處理廠、收集運輸公司嚴格落實清洗消毒等防控措施,全力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三是嚴格落實屠宰企業非洲豬瘟自檢和官方獸醫派駐制度。四是做好監測預警工作。對屠宰廠樣品進行非洲豬瘟監測、風險評估,監測環境樣品、血樣。五是積極組織開展大清洗、大消毒工作,共發放使用消毒液2 t 左右,全面消除疫情隱患。
一是落實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330萬元,其中95萬元用于市級動物疫病疾控中心實驗室提升改造,235萬元用于2018 年河流沿線畜禽養殖污染專項整治項目獎補。二是落實生豬養殖企業貸款貼息政策,經摸底排查,河南瑞星農科技有限公司、濟源市雙峰養殖有限公司符合條件,共申報貸款資金3 010萬元,全年可獲貸款貼息60.2萬元。三是推薦河南省瑞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宏發種豬場申報河南省2020 年生豬規模化養殖場建設補助項目,總投資1 000萬元建設智能化自動飲水系統、智能精準飼喂系統及數字化群養管理系統。四是做好禁養區劃定調整,密切配合生態環境局,對2015 年劃定的禁養區進行比對排查,合理布局生豬生產力,科學做好禁養區劃定和調整。五是積極穩定生豬生產,已舉辦養豬技術培訓班20余期,提振了養殖戶的養殖信心。
濟源的養豬業起步較早,豬場大多建于20 世紀90 年代末,圈舍陳舊簡陋,損毀老化,跑冒滴漏現象嚴重,雨污不分流,養殖污染嚴重;村莊內養殖基礎設施薄弱,既不利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也不利于生豬產業發展。
在養殖業發展歷程中,濟源倡導退院進園,集中發展養殖小區,共有251個養豬小區。養殖從業群體是生豬產業的主力軍,但養殖小區內養殖戶各自經營和管理,對豬場生物安全防控造成極大隱患。
盡管豬價看好,養豬利潤豐厚,但養殖戶因養殖成本大幅增加、資金鏈中斷,出現不敢養、不想養、養不起的情況,群眾補欄養豬的積極性不高。
將畜禽養殖用地納入土地利用整體規劃,為畜禽養殖業提供發展空間;充分利用濟源林業資源優勢,養殖業將糞肥用于林業施肥,推動養殖業與林業有機結合,在不破壞林業生態、不對林業造成損毀的情況下,與林業間作發展,進一步拓展養殖空間。
積極面對生豬產業“新一輪洗牌”,積極落實恢復生豬生產的實施意見,用政策調動生豬養殖的積極性,促進生豬產業轉型升級。
通過開展綜合執法、科學評價等方式,倒逼原有養豬小區逐步停養,鼓勵拆舊建新和改造提升,按照畜禽養殖場國家標準化示范創建標準建設,設立獨立法人,履行主體責任,健全生物安全防護體系、配套糞污處理設施、統一社區化規范管理。
強化動物疫病防控防疫體系、動物衛生監督體系和養殖場主體責任防疫體系建設,解決“不敢養”的問題;落實好各項政策措施,解決群眾“不能養”的問題;積極推進疫病防控標準化、生豬養殖規模化、糞污利用資源化、生產經營產業化,解決“怎么養”的問題,全面恢復生豬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