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怡,李學偉
(甘肅省定西市人民醫院,甘肅 定西743000)
疫病,即瘟疫,指具有強烈傳染性和流行性的一類疾病。玉屏風散具有益氣固表止汗、扶正祛邪之功效,主治表虛自汗證。《黃帝內經》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載:“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1]治未病即現代醫學的預防醫學,預防指采取一定措施,如藥物、疫苗、鍛煉身體、藥膳等,從而防止疾病的發生與發展。疾病是否發生,主要取決于邪、正兩個方面。邪氣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重要條件,正氣不足才是疾病發生的內在原因和根本,外邪主要通過內因發揮作用。因此,預防疾病,必須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調養身體,提高機體抗邪能力;另一方面防止病邪侵害。
早在《黃帝內經》中即有疫病的記載。疫病的成因從“非時”到“癘氣”,從“傷寒”到“邪毒”,人們對疫病的認識不斷變化,形成了不同的病因病機學說,如非時說、運氣說、六淫說、邪毒說、正虛說等[2]。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正虛說更能解釋疫病的成因。《素問·刺法論》載:“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避其毒氣。”[1]“五疫之至,皆相染易”首先指出了瘟疫最主要的特征,即具有傳染性、流行性。“無問大小”說明患者不局限年齡,包括兒童。“病狀相似”指臨床表現相似,并認為只要機體“正氣存內”,就能“避其毒氣”。《瘟疫論》載:“本氣充滿,邪不易入,本氣適逢虧欠,呼吸之間外邪因而乘之……正氣稍衰者,觸之即病,則又不拘于此矣。”[3]說明瘟疫流行之際,發病與否主要取決于自身體質和正氣強弱,體質較差、正氣稍弱者,更易發病。《靈樞·百病始生》載:“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4]指出感染疫癘之氣發病后,如果正氣尚盛,疾病轉歸較好,反之則預后較差。表虛自汗證兒童正氣一般較弱,容易受外邪侵襲,比其他兒童更易感染,所以臨床更應該重視兒童正氣抗邪能力的提高以預防疫病。
現存古籍中最早記載“玉屏風散”方名的書籍是《丹溪心法》[5]。玉屏風散為補益劑,具有益氣固表止汗、扶正祛邪的功效,主治表虛自汗證,癥見汗出惡風,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脈浮虛。亦治虛人腠理不固,易感風邪。方劑組成為:防風、黃芪、白術。《絳雪園古方選注》記載:“黃芪畏防風,畏者,受彼之制也。然其氣皆柔,皆主乎表,故雖畏而仍可相使。不過黃芪性鈍,防風性利,鈍者受利者之制耳;唯其受制,乃能隨防風以周衛于身而固護表氣,故曰玉屏風。”[6]本證多由衛虛腠理不密,感受風邪所致。表虛失固,營陰不能內守,津液外泄,則常自汗;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脈浮虛皆為氣虛之象。方中黃芪甘溫,內補脾肺之氣,外可固表止汗,為君藥;白術健脾益氣,助黃芪加強益氣固表之力,為臣藥;防風走表而散風邪,合黃芪、白術益氣祛邪。黃芪得防風,可固表而不留邪;防風得黃芪,能祛邪而不傷正,有補中寓疏、散中寓補之意;黃芪配白術,汗不外泄,外邪亦難內侵。自汗較重者,加浮小麥、煅牡蠣、麻黃根以固表止汗;外感自汗或陰虛盜汗者,則不宜使用。兒科臨床表虛自汗證多見于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患兒。徐長玲等[7]研究顯示,玉屏風散加減治療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療效確切,可提高患兒免疫球蛋白(Ig)G、IgA、IgM、CD3及CD4/CD8水平,療效優于西藥口服或靜脈滴注、空白對照或模擬劑等治療方式。康云峰[8]研究顯示,玉屏風散防治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機制既符合傳統中醫診療思想,又符合現代藥理學研究理論,在臨床實踐中療效顯著且不良反應較少。張靜等[9]應用補脾益肺法口服玉屏風散合異功散治療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可以提高復感兒的免疫力,取得較好的療效。孫慧生[10]應用口服玉屏風沖劑防治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45例,觀察患兒1年內呼吸道感染次數,總有效率為80%。由此可見玉屏風散可扶正祛邪,提高患兒免疫力。
兒童生理、病理、免疫與成人不同,兒科疾病的發生、發展、臨床表現、治療、預后等也與成人有很大差別,所以掌握兒童各方面的特點,尤其是生理、病理特點,對于預防和診治兒童疾病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兒童生理、病理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發病容易,傳變迅速。兒童臟腑嬌嫩,形氣未充,不能應對寒熱變化增減衣物,易被六淫所侵。外邪入內,侵犯肺臟,肺失清肅,易致感冒、咳嗽、哮喘、肺炎及時行諸病,正合“肺為嬌臟,難調而易傷”的特點。若上呼吸道感染得不到及時治療,很快就會并發支氣管肺炎、支氣管哮喘、流行性感冒等。兒童發病后傳變迅速,表現在寒熱虛實容易相互轉化或者同時出現,《小兒藥證直訣》提出的“臟腑柔弱、易虛易實”“易寒易熱”正為此意[11]。其次,兒童臟氣清靈,易趨康復。兒童臟腑處于生機蓬勃、活力充沛的發育過程,特異性與非特異性免疫功能都在不斷加強、完善。“稚陰稚陽”“純陽”為兒童生理功能的兩個方面,也是其不同于成人的特殊性。“稚陰稚陽”說明兒童各器官的形態發育、生理功能不成熟和不完善,“純陽”則指兒童生長發育速度快,陰液相對不足,所需水谷精微多于成人。在外邪入侵時,兒童較成人更易感染,所以預防疾病的發生在兒科尤為重要,表虛自汗證兒童多體虛而正氣不足,更應該重視治未病、扶正,從而預防疾病的發生。
疫病主要病因為疫癘之氣傳染,人體抗病能力低下。兒童生理病理與成人有許多不同,抵抗疾病能力與發病密切相關,玉屏風散可以提高表虛自汗證兒童抵御邪氣的能力,亦能防止病邪侵害,故可以預防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