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飛
(沈陽市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168)
為對河段兩端的道路進行連接,需要在河道中設置橋墩,不過因為橋墩的布設,會造成河流通水斷面、路徑的變化,最終會沖刷橋墩的局部。根據我國橋涵水文,橋梁河流沖刷問題大致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即:局部沖刷、自然演變沖刷、一般沖刷。其中,局部沖刷,就是指由于在對水工結構物進行構建以后所造成的沖刷。在河道中放置水工結構物,便會對水流的行進造成影響,水工結構物附近局部流場會發生變化,進而加大了河床剪力,最終河床會出現局部沖刷現象。局部沖刷經常會侵蝕破損橋臺、橋梁基礎,出現橋梁水毀破壞現象。橋梁墩臺局部沖刷存在很多影響因素,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大方面,即:流體特征因素、河床特征因素、橋臺特征因素等。自然演變沖刷,就是因為河道輸沙不平衡或者超限開采泥沙所形成的一種現象。根據時間尺度,自然演變沖刷,大致可以劃分為兩種類型,即短期型演變沖刷、長期演變沖刷。所謂短期演變沖刷,就是指在較短時間區間中,洪水嚴重沖刷河床,如河道在洪水較短時間中的影響作用下遭受劇烈變化的沖刷、支流與主流相匯時的沖刷、測流向主流匯入時河道發生變動等。所謂長期演變沖刷,就是指在比較長的時間區間中,既有河床遭受水流的沖刷,主要體現為河道在長時間中的擺動、蜿蜒對側向河道造成慢速侵蝕,河川的自然侵燭、泥沙的堆積搬運等。一般沖刷,就是指河道收縮斷面的沖刷。橋孔上游水從橋孔快速流過導致橋孔下斷面出現束縮現象。如果橋孔有效過水斷面面積突然變小,便會快速提高水流的流速,在這種情況下會出現最為劇烈的沖刷。當以上水流下橋孔下游繼續流以后,河道斷面便會隨之逐漸恢復至正常狀態,泥沙運動和水流運動會慢慢變緩,直至非常遠距離處時會恢復自然狀態。一般沖刷深度,就是指當河床面沖刷結束以后,一般沖刷和河流原始設計水位之間的垂直水深。
水流沖刷對橋梁墩臺擴大基礎造成的病害。
(1)某一山區農村公路橋梁(中橋),下部為擴大基礎、片石混凝土U型橋臺,上部為1~20 m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梁。在遭受洪水嚴重沖刷以后,橋梁上游翼墻掏底懸空,橋臺即底部局部出現掉空現象,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隱患。不過橋臺臺身和橋臺基礎并沒有產生較大位移、開裂等現象。
(2)某一山區農村公路橋梁(漫水橋),下部為擴大基礎、實體墩臺,上部為5跨6 m實心板。在歷經數多次洪水以后,該橋梁墩臺擴大基礎沖刷非常嚴重,降低河床的標高、橋梁基礎裸露、亂石與水流已經磨圓一些橋梁基礎,橋梁基礎一些部位被掏底,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隱患。
(3)某一山區農村公路橋梁,在水流沖刷作用下,墩臺擴大基礎出現破損、基底懸空、基礎裸露等現象。
(1)一般情況下,山區河流的河谷都是比較狹窄的,水位下降、上升的幅度比較大;山區河流洪水經常暴落暴漲,尤其是在暴雨集中地區,在下過雨以后,河道便會恢復至低水細流狀態;一般情況下,山區河流的河床比降都是比較大的,只要出現洪水,河流在洪水期間的流速非常快,便會向下游輸送河流泥沙,河床標高極易出現非常大的降低,橋梁墩臺基礎在河流沖刷作用下而出現裸露、破損、懸空等現象。
(2)通過對設計、施工進行深入分析后,不難發現,以上橋梁墩臺病害形成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橋梁墩臺基礎埋深不足。在設計過程中,有可能缺乏具有代表性的現場調查資料、河流水文資料,實際指標與擬定計算指標二者之間存在較大偏差等,沒有正確計算出最大沖刷深度,造成設計橋梁墩臺擴大基礎埋深不足。在施工過程中,基底承載力達到設計要求,并以此為條件,因不想因對基坑開挖深度加深而提高措施費用、施工難度等,造成墩臺擴大基礎埋置深度不足。
(1)根據相關實際情況,包括河床地質、泥沙與水文特征、河段特性、地區特點等,在進行墩臺沖刷計算時,應通過運用調查資料、實測進行驗證,以選取出合理的計算結果。在計算墩臺基礎沖刷深度時,應考慮局部沖刷、一般沖刷、自然演變沖刷。同時在設計基礎埋深時,應將墩臺基礎沖刷深度作為重要的設計依據。
(2)當選用河床進行鋪砌加固時,應在鋪砌層頂面以下大于1 m位置處設置基礎底面。
(1)根據以上案例中因墩臺基礎埋置較淺導致的墩臺病害,宜選用的處置對策為清理河床、回填找平以后鋪砌河床,其中河床鋪砌共劃分為3大部分,即下游過渡區、橋下通過區、上游過渡區。在下游終點和上游起點均應分布布設栽水墻,以避免下游終點沖刷掏底、上游起點水流下切。根據河床地基土的堅實程度、河流沖刷程度等,應選用合適的鋪砌材料。同時底面層材料宜選用片石混凝土。
(2)因漫水橋的上部連續實心板與墩臺身均為出現結構性損傷病害,盡管基礎出現掏底、邊角磨圓等病害,不過地基還是較堅實的,為確保橋梁整體結構的安全性,宜選用河床底加固方式。
(3)中橋上部空心板梁和臺身未出現結構性損壞病害,除了0#橋臺基底部分懸空以外,其他基底部分都是比較堅實的,在基巖上設有1#橋臺基礎,基巖呈裸露狀態,橋梁整體結構還是安全的。因為橋位處的上游河床比降偏大,水流速度在洪水期偏快,洪水具有極強的破壞力,宜選用加大基底埋深和栽水墻結構尺寸、增加上游過渡區和下游過渡區的長度等處理方法。其中,該中橋主要病害的病害處置方法,如表1所示。
(4)對于橋梁基礎沖刷預防性加固設計、新建山區農村公路中小型橋梁,也可以選用河床鋪地防護措施。在對河床鋪地進行設置之前,一定要保證墩臺基礎基底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鋪底標高滿足設計行洪要求。在新建橋梁中選用河床鋪底方法,能夠促使橋梁整體結構變得更為安全、耐久,能夠對基礎出現病害時間進行延緩,選用這種方法卻會加大工程的施工成本,不過從橋梁使用壽命角度來說,這種方法還是屬于可靠、經濟可行的一種方法。
在實體工程應用中,針對橋梁基礎病害的形成原因進行正確分析與判斷,對比論證,因地制宜,采用經濟可靠、合理的防護措施才能夠有效發揮橋梁的整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