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智
(貴州省織金公路管理段,貴州 畢節 552100)
公路工程建設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工程質量、進度及成本都會因為各項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化,為了克服這些因素的不利影響,必須重視和加強現場管理,明確現場管理要點。
現場管理和公路工程建設整個過程息息相關,做好施工準備工作是保證現場管理質量和效果的重要基礎。從施工單位角度講,只有以完善且到位的準備工作為前提,才可以使施工保持均衡、連續及協調。
施工準備階段的現場管理要點包括:
(1)建立規范且完善的規章制度,包括內部約束與考核制度,并引入獎勵機制,嚴格按照制度進行管理。
(2)對工程沿線范圍內所有會對施工造成影響的因素進行調查或補充調查,并在平面位置圖上進行準確標記,同時予以論證,編寫詳細的調查報告,將其作為方案修訂、預算控制等的參考依據。
(3)深入了解施工圖紙,正確領會設計意圖,并找出圖紙中潛在的各項問題,并對定線予以恢復,切實做好施工測量放樣。另外,對每一個控制點都要實施記錄、加密及保護。
(4)以施工合同協議為依據,結合現場調研結果,認真編制預算,將其作為實際支出控制和成本預測等的主要依據。
(5)開展技術培訓與交底,確保全體人員都能了解工程建設標準、規程、質量要求。
(6)建立健全的工地試驗室,并申請相應的資質。對工程施工中可能用到的所有原材料都應進行取樣試驗,并完善相應數據庫。
(7)根據施工組織設計對施工工藝進行明確,并繪制出相應的流程圖,嚴格按照相關規程進行操作,做好質量檢查與評定。
(8)以工期要求為依據,結合相關技術標準和機械能力等,做綜合性分析,以此制定最佳方案,保證施工順利完成,并實現預期質量目標。
對各項施工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是使現場的實際投入達到最佳,并順利完成階段性任務和獲得理想經濟效益的重點。施工中,對各項資源的要求持續變化,資源配置過程中,應保持均衡。以進度計劃為依據,針對不同的資源類型制定相應的計劃;以材料供應情況為依據,結合使用情況,確定材料的適宜儲備量;以主導機械設備配置為依據,確定設備類型和數量;以天氣狀況為依據,結合實際進度情況,對各項資源的實際進場計劃實施合理調整,力求使人員、機械、材料、工法和環境達到協調統一。
從實踐效果看,違背客觀事實,不考慮成本而一味增加投入,為趕工期盲目趕工的做法,不僅無法滿足實際要求,而且還會造成資源浪費,導致工程虧損。
項目施工開始后,施工單位需要對包含自然條件和工藝方法等在內的所有內容都要進行適應。通過在正式施工前進行試驗段施工,能掌握工程主要特點,并確保施工達到預期的質量要求。如果在試驗段施工過程中發現異常和問題,應立即進行調整,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和分析,最后為后續正式施工的進行奠定良好基礎,為實踐提供可靠參考依據。
采用機械化施工手段,可以降低成本,保證質量與進度,這是現階段公路工程建設及發展的重要方向。施工中,機械設備的組合應保持穩定。但由于受到天氣和進度等因素的影響,會使機械設備類型及數量產生很大變化,對此,管理人員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好調整。
在機械施工中,應注意以下現場管理要點:
(1)以進度計劃和質量要點為依據,結合實際的機械生產性能,確定適宜的主導機械,同時還要考慮一定余量。
(2)對于整套機械設備,其生產能力取決于生產能力最低的那個機械,對此,對機械設備進行統一調配,使機械設備的組合達到最佳,能有效保證機械設備利用率。
(3)設立專門的機械維護和搶修小組,準備好所有關鍵配件,為所有機械設備做好定期維護與檢修,及時發現和排除故障,保證機械設備完好率,使工程施工順利完成。
公路工程施工會受到很多自然因素的影響,對此,需要制定針對性的方案及措施,否則,無論是進度、質量還是效益,都難以保證。在諸多自然災害當中,以水害發生概率最大,危害最嚴重,成為影響進度與質量的重要因素。如果施工中沒有重視防洪排水,將很有可能導致工期延誤,使費用增加。
對此,在現場管理工作中,應注意以下要點:
(1)開工前,根據方案要求與圖紙對排水提出的設計要求,編制完善的方案,將永久性和臨時性的排水充分結合到一起。
(2)在路基路面施工中,應選擇適宜的位置及施工方式,確保縱橫坡坡度及平整度滿足要求,確保雨水順利排走,避免邊坡產生坍塌,將水溝堵塞。在排水較為困難和地質條件較差的段落,不允許在雨季進行施工。
(3)對橋梁工程的施工次序進行合理安排,對于主河槽的基礎,需要在枯水季進行施工,預制場需要建立在洪水位之上,當必須在汛期進行施工時,所有設備及材料在使用完畢支護應立即撤離,避免災害的發生。
(4)降雨時,做好巡查,及時對水溝進行疏通,避免路基積水。要時刻掌握天氣情況,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避免雨水對施工造成太大影響。
質量是任何一項工程不變的主題,需深入貫徹國家提出的有關方針,使全體人員的質量意識都得以提升,并加快實行全面質量管理新形式,這是提高現場管理水平,達到理想管理效果的關鍵。對于公路工程,其質量通病包括:橋頭跳車、路基不均勻沉降和路面不平整。通過嚴格到位的現場管理,能有效預防這些質量通病的產生,但需要嚴抓下列幾項工作:
(1)從根本上解決軟基問題,使路基整體保持穩定。如果路基產生不均勻沉降,則會使路面開裂,嚴重影響行車安全。導致路基產生不均勻沉降的主要原因為沒有對路基進行充分壓實。對此,現場管理中應高度重視清淤及分層碾壓控制;將填挖交界部位和分段接頭部位都視作管理的重點,提高監控力度。
(2)認真處理路基和橋涵之間的接頭,避免橋頭跳車現象的發生。一般情況下,橋梁和路基分開施工,兩者之間會形成接頭,如果質量不合格,將產生跳車。對此,通常采取設置搭板的方法來防止。此時,現場管理要將重點放在土工布的鋪設及填料等方面,使過渡段施工順利完成,并起到預防橋頭跳車的作用。
(3)對路線線型及標高進行嚴格控制。如今,公路工程技術等級不斷提高,在工程施工中,對線型及標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公路路面不平整、橫坡與縱坡不適,將影響整體外觀及使用品質,降低舒適度。對此,在現場管理中必須重視和加強線型及標高的控制。
(4)保證結構物外觀及內在質量。對公路而言,它是直接暴露在外的線狀構造物,除了要符合基本的行車要求,還要和周圍自然環境保持協調,以達到良好的視覺效果。對此,公路的內在和外觀應達到統一。想要保證內在質量,需要從材料控制、工序控制及工藝控制等方面入手。而想要保證外觀質量,需要使工藝精細、線形順適和層次清晰。
綜上所述,公路工程現場管理是工程管理重要內容之一,屬于復雜的管理過程,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做好施工準備、合理配置各項施工資源、做好工程的試驗段施工、機械設備組合的適時調整、加強防洪排水、防治質量通病,方能達到理想的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