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卿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美處處皆是.。通過學習,我們要教育學生尋找美、發現美。我以五年級語文課為例,介紹書中的人物形象美,感受作者情感美,體會文章語感美。我因材施教,創設互動課堂,營造課堂氣氛來傳播美;又通過融洽的師生關系,構建情感和諧來遞進美。同時為了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我堅持不懈營造課外閱讀的樂趣美,讓學生全方面發展。
關鍵詞:情感美;語感美;課堂氣氛美;課外閱讀美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1-0053-01
美要靠我們去發現,去挖掘,我們要善于挖掘課文中美的因素,用美的語言去打動學生的心靈,陶冶他們的性情,提升他們的人格。
1.尋找、發現美的課文
作為語文老師,我們要有一雙金睛火眼,善于引導學生辨別真善美與假惡丑,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1.1?欣賞人物形象美。
在人教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有許許多多形象鮮明的人物。如:《將相和》我們認識了識大體顧全大局的藺相如;英勇善戰、坦誠直率,知錯能改的廉頗。在《草船借箭》中,我們認識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他曉天文、識地理、知人心,他識破周瑜的奸計,運用計謀用草船“借”來了十萬支箭。在《人物描寫一組》課文中,我們被王熙鳳“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出場氣勢震撼了,她出眾的打扮和極富于個性化的語言、動作襯托出她善于阿諛奉承,見風使舵,喜歡使權弄勢的性格特征。
當然,課本也不乏“丑”的文章。在《人物描寫一組》中,嚴監生臨死前伸著兩個手指頭,總不肯斷氣,把那個愛才勝過生命的守財奴、吝嗇鬼的形象躍然紙上。又如《金錢的魔力》描寫托德笑容的那一段:“那種笑容是遍布滿臉的,里面還有折紋,還有螺旋紋,就像……滿是蛀蟲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巖一般。”把托德的見錢眼開的“丑臉”展露無遺。這些形象雖“丑”但也極具美感,因為作家通過揭露“丑”、諷刺“丑”,從而激發同學們的愛憎情感,提高審美情趣,增強對美的追求。
1.2?感受作者的情感美。
教科書的每篇課文都融入作者的情感,我們通過閱讀,用心體會,就能領悟到作者所蘊含的喜怒愛憎的感情。林海音筆下《冬陽·童年·駱駝隊》處處流露出在冬陽底下,對駱駝隊和童年往事的美好回憶。駱駝雖丑,但作者愛之;童年往事雖逝,但作者思之、念之。季羨林先生《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通過描述德國家家戶戶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贊美德國是一個愛花的民族并抒發了自己的感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我們知道“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就是首先要為別人著想,如果大家都為別人著想,反過來,別人也會為你著想。所以,我們只要做到“我為人人”就會換來“人人為我”。季老先生所說的這種大愛何嘗不是人人追求的一種美的享受呢?
2.營造課堂氣氛美
2.1?融洽的師生關系,構建情感和諧美。
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特殊、神奇的作用,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績;它還可以增進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誼,起著互相督促,互相促進的作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變化,幾千年來的“師道尊嚴”要適當放下。我覺得“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才是新時代老師與學生關系的寫照。不但同學之間可以相互學習,師生之間也可以相互學習。只要老師能把自己當成學生的一分子,尊重學生的人格,分享他們的喜悅,包容他們的缺點,參與他們的活動,慢慢地,你在學生心目中亦師亦友,你會在他們身上學到許多東西。當你和他們打成一片時,你的人格魅力在學生身上就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你對生活積極、向上的態度,對學習認真、刻苦的態度就在學生中傳播開來,形成師生之間融洽的和諧美。
2.2?因材施教,創設課堂互動美。
新課標再三強調教師在課堂指導的地位,要把課堂還原給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我既保留傳統的課堂模式,又能根據不同的文章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獲得課堂美的享受。
一堂課好比一出戲,學生是演員,教師是導演。如何讓學生當好演員,演好一出戲呢?是預習。教會學生課前預習,熟讀課文是前提,在讀中理解詞語的意思、體會句子的含義、領悟課文的內容。教會學生課前預習,會做筆記是必要的,要寫下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要記下課文中重點句子含義,還要學會列出自己還有疑問的問題。只要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學生在課堂上才會自覺地有針對性地聽課,才會有話可說,才能演好一出戲。當然,作為導演的老師,必須吃透“劇本”的內容,把握好課文重、難點,還要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特征進行適當引導。在我的語文課堂中,學生最喜歡“你說我聽”這一環節了。在這環節里他們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以及對句子的體會都作出具體的闡述,甚至,他們能根據課文內容來一段即興表演。他們跳躍的思維就像一個個小精靈,在課堂上碰出智慧的火花、碰出多彩的課堂。
3.堅持不懈,營造課外閱讀美
新課標按不同的年級,不同年齡階段向學生推薦了經典課外閱讀的書目。這些書不僅開拓孩子們的視野,還豐富他們的知識。作為語文老師如何做到不露聲色的把學生引入到自主閱讀中去呢?
首先,我會把課外閱讀參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在學習《冬陽·童年·駱駝隊》一文中我插入《城南舊事》的一些片斷,讓同學們產生對80年代小林海音生活在北京城南往事了解的興趣,從而這本書就在同學們之間傳閱著。其次,我會利用學校現有資源充分讓學生讀好每一本書。每個教室里都有圖書角,我要求每個學生帶兩本書回來放在書柜推薦給同學們,而且還要他們各自用小書簽寫上推薦的理由,夾在書本上來引起小讀者讀書的興趣。上閱讀課時,我會讓學生邊閱讀邊做讀書筆記,有時還讓同學們走上講臺介紹讀書心得。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讓孩子不知不覺地愛上了閱讀。
美的因素還有許多,它隱藏在課文里,隱藏在學習上,隱藏在生活中,它需要我們細心去挖掘,去發現,從而感受到美。學會欣賞美、享受美,鑒賞美并能創造美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