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琳
摘要:小學古詩文蘊含著我國傳統(tǒng)的燦爛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靈魂與精神,老師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積累古詩文,采取必要的有效策略,學生定能從古詩文中不但陶冶了情操,而且增加了語文素養(yǎng)。《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誦讀古代詩文,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基于此,本文就談談小學古詩文教學中的積累策略,希望為相關(guān)的教育工作者教學古詩文提供參考并借鑒。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文;積累;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1-0297-01
現(xiàn)階段,小學教材中有一百多首古詩,古詩作品以其含蓄精煉的語言、優(yōu)美的意境、深遂的思想、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高超的藝術(shù)手法,深為廣大學生的喜愛和傳頌,更是他們學習語言的典范。閱讀和積累優(yōu)秀的古詩文作品,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其語文素養(yǎng),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并塑造其積極健康向上的三觀人格。因此,積累小學古詩文作品顯得尤為重要。下面,就三個方面談談古詩文積累的策略。
1.狠抓背誦古詩文這一關(guān)
積累古詩文的重要手段就是背誦,應該從小抓起。教師從一年級開始,就要狠抓古詩文的背誦,為學生積累更多的古詩文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但是,由于現(xiàn)代文與古文的區(qū)別,古人的說話方式與我們大不相同,所以,小學生初學古詩極不適應,要求背誦就更難了。所以,要采用一些有效的策略。
1.1?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背誦古詩。
學習古詩,首先要了解詩人的大概情況,如詩人是哪個朝代的,姓名,在什么情況下寫的這首詩等。還要了解詩中關(guān)鍵詞的意思,這樣為理解每句詩的大意打下基礎(chǔ),再了解每句詩的意思,以及整首詩的大意,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等。還要引導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同時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寫作的心態(tài),這能夠使得學生在古詩文學習過程中,對古詩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詩文的大意。
如教唐代詩人杜甫的《早春》可以先讓學生默讀幾遍,再分組讀,最后是全班齊讀,然后讓學生借助工具書理解“難詞難句”;同座位的同學互相串講詩意;教師適時點撥指引,從而使學生理解課文所講的唐朝京城長安早春的優(yōu)美景色和作者對早春景色的贊美。在理解詩句的基礎(chǔ)上,再讓學生反復練習背誦。由于很多學生對詩的內(nèi)容已經(jīng)理解,練習幾遍之后,已能滾瓜爛熟地背出來了,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1.2?激發(fā)興趣,提高學生背誦的效率。
課堂是背誦古詩文的主陣地,要充分利用課堂的有效時間,激發(fā)學生背的興趣,提高學生背誦古詩文的效率。
如,于永正老師在講解完《草》這首詩后,指導學生背誦時,在激發(fā)學生背誦的興趣上下了一定的功夫。請看下面的教學片段:
師:誰愿意把《草》這首詩背給奶奶聽。
生:(大聲說)奶奶,我背首古詩給您聽好嗎?
師:(蒼老的聲音)好,背什么古詩?
生:背《草》。
師:草,那么多花兒不寫,為什么寫草啊?
生:因為草有一種頑強的精神,野火把它的葉子燒死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它又長出了新芽。
師:哦,我明白了,你背吧。
生: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師:“離離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聽不懂。
生:這句是說草原上的草長得很茂盛。
師:還要什么“一歲一窟窿”。
生:(急忙糾正)不是,是“一歲一枯榮”。枯,就是葉子黃了,干枯了;榮,就是茂盛。
師:后兩句我懂了。看俺孫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紀就會背古詩了。奶奶像你這么大的時候,哪有錢上學啊?
眾生:(又開心地笑了)呵呵呵……
于老師改變了機械的要求背誦的形式,讓學生還原生活中的角色,給媽媽背,給哥哥背,給奶奶背,給不同的人背……。一下子激發(fā)了學生背誦古詩的興趣,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1.3?根據(jù)古詩文的特點,運用歌曲指導背誦。
小學古詩的句子大多篇幅短小,結(jié)構(gòu)整齊,語言明了,題材平常,情意綿長,講究平仄,押韻嚴格,朗朗上口。根據(jù)這一特點,人們早已編成歌曲。如:張志和的《漁歌子》歌曲,引導學生教唱,無形中就會背了這首古詩。
2.建立古詩文筆記本,積累古詩文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學過的古詩文分門別類的整理一下,抄寫在筆記本上,便于積累。
如:事理哲理類。
王之渙《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寫作煉字類。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鄉(xiāng)思離情類。
孟郊《游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3.開展每天積累一首古詩活動
由教師事先篩選一首古詩,為學生推薦。當天的課前把要分享的古詩提供給學生。
上課前,學生或老師把這首古詩抄寫在黑板上。“課前三分鐘”時,老師學生向全體學生介紹詩詞作者、寫作背景、大意,再由學生或老師適時作補充。然后,學生會把古詩抄寫到積累本上,準備第二天輪流傳球式背誦。這樣,人人表現(xiàn),人人過關(guān),由壓力產(chǎn)生動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堅持了“課前三分鐘”古詩分享,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接下來,當學生積累了0一定數(shù)量的古詩文后,再舉辦古詩文朗誦等活動,這樣,在學生中形成了誦讀古詩、喜愛古詩的良好氛圍。
總之,采用了得當?shù)墓旁娢姆e累的策略,學生一定會對積累古詩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學生一旦積累了一定數(shù)目的古詩文,古詩文也就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典范,也就真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成績。久而久之,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還會對所積累的古詩有更深刻的認識,挖掘出古詩文本身所富含的更深的文化內(nèi)涵,會很好的溶入古詩文中所描寫的意境中,去實現(xiàn)或滿足自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