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民
摘要:陪伴是作為父母的責任,認真做事、努力學習是孩子對自己的責任。任何人,只有付出你的責任感,才可以將一件事做得更完美。
關鍵詞:陪伴;責任;守護
中圖分類號:G63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1-0272-01
兒子上初三了,是大家口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作為父親,我從來都知道:僅僅學習好不是衡量教育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成長的道路上,還要有責任、自信、感恩、獨立等美好品質的相伴相隨,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長。
案例:
晚飯后,兒子在臺燈下專注地學習,我和妻子偎在沙發上翻看空間里的相片,溫馨漸漸浸潤心間。兒子成長的許多瞬間如同電影一樣在記憶里回放。
片段1:一天放學回家,兒子一進門就對妻子說:“媽,我們有同學說我多管閑事。”“哦,同學為什么這么說你呢”,妻子波瀾不驚。“因為我總是習慣在班級沒人時候關燈,放學檢查電腦關沒關,被同學發現了,就說我挺愛管閑事兒”“那你自己怎么看”“我覺得我做的對呀,再說我習慣了”“媽媽也覺得你做的對,這不是閑事兒”。
片段2:夜深了,我困得睜不開眼睛,兒子還要練習體前屈(中考的體育加試項目),我說:“睡吧,太晚了!“兒子執拗:”那怎么行,本來就不好,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嗎?“我聽后既心疼又高興。
片段3:我和妻子正襟危坐在沙發上,當聽眾也當評委,兒子一本正經地練習演講,記不清這是第十幾次或二十幾次了!聽得不耐煩了!我說:“行了,挺熟練的!”兒子反駁:“爸爸,可能這個時候,參賽的人都在練呢!再說我代表班級參加學校比賽,不得好好準備嘛!”
片段4:在招待朋友的家庭聚會時,兒子給客人遞上拖鞋,與孩子們玩耍,給遲歸的爸爸媽媽打電話,餐桌上主動給小朋友遞上筷子,盛上飯,儼然一個稱職的小主人。
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責任心是一種習慣性行為,也是一種很重要的素質,是做一個優秀的人所必需的。”責任心是每個人都應擁有的人格特征,這是自覺地把分內的事情做好的一種心情。
對青少年來說,責任可以分為很多種,比如學習責任,家庭責任,集體責任,社會責任等等。具體表現在:勇于承擔對家庭的義務;對自己的學習責任,絕不馬馬虎虎,敷衍塞責;關心集體,發揮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承擔自己在集體中的工作……
分析:
要引導孩子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才能培養出責任感。任何一件大事,都是由若干個小細節構成的。如果你不能在小事上用心,你永遠也做不了大事。這個道理就像你拼不出一個單詞,就不可能寫出一個英語句子一樣簡單。潛移默化的影響,全心全意的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1.孩子小時候,白天我和妻子上班,母親幫忙帶孩子,妻子一下班,第一時間就把孩子接回家來自己帶。有人說她不會享福,婆婆很年輕,完全可以放手。妻子說,她這樣做,不僅僅是想讓累了一天的婆婆晚上好好休息,更重要的是自己覺得:既然生了孩子,就該自己帶。白天晚上都交給老人,只生不養是沒道理的。并且老人可以照顧吃喝,教育是靠自己的。孩子大約一周歲,還不會說話就迷戀上圖書,這就是自己帶和老人帶的區別。直至后來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應該說跟早期教育都密不可分。
2.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家幾乎不看電視,不玩電腦。孩子小時候唯一迷戀的電視節目是《人與自然》,因為無事可做,讀書就成了很自然的事。長期的閱讀使孩子愛上讀書,甚至打完乒乓球回家,邊洗腳邊讀書。也有些時候,全家讀書,那是兒子的幸福時刻。現在孩子在讀《全球通史》。他的閱讀能力早已是我們所不及。
3.孩子從小喜歡讀書,我告訴孩子:不動筆墨不讀書,寫讀書筆記有好處。才上三年級的兒子居然有板有眼的寫起了讀書筆記,一天一篇,一個暑假,除了學習留的十篇之外,寫了三十多篇。當我夸他持之以恒時,兒子的回答至今清晰留與耳畔:“那有什么值得夸獎的,學習是我自己的事,我是為自己而學。”小小的他懂得:認真對待學習就是對自己的將來負責,懂得了這一點,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也就不難了。
也正因如此,在練習書法上,雖然兒子不是特別有天賦的孩子,但他有韌勁,不僅僅到老師家里練,假期自己也能每天有計劃練習,勤奮使他比同期學習的孩子進步更快。
4.幾年如一日的陪著打乒乓球。兒子小時候體質不好,于是給他報了課外乒乓球班,我天天陪著去體育館,甚至連自己都練成了孩子的陪練。其間,可謂風雨無阻,我上晚自習回不來時,妻子就陪著去,也有很多時候,一家三口晚上一起去體育館。孩子打球,我們鍛煉身體,再一起回家,原本苦累的訓練似乎變得樂趣多多了。我們也一起陪孩子到通化、梅河、長春參加、觀看比賽。與我們而言,那也是獨具特色的家庭旅游,好處自是妙不可言。
5.營造健康生活,快樂成長的氛圍。盡管孩子的周末日程安排很滿,但不影響我們帶上掃除工具爬山,從山腳到山頂,所經之處,垃圾也盡收袋中。我們領孩子騎自行車踏春,帶著帳篷秋游。暑假里旅游:集安五女峰的自然山水使人心曠神怡;首都北京的文化氣息和繁榮經濟使人眼界開闊;北戴河的沙灘夕陽帶給人恬淡寧靜……
6.適當參與家庭勞動。小時候兒子每周要洗幾次碗,天天自己洗襪子。直到現在學習繁忙,周末孩子也會偶爾主動洗碗。去年暑假回姥姥家,兒子幫大姨到地里除草,也能有始有終,干的像模像樣,手上都起了血泡。我們一直堅持:勞動是培養孩子責任的重要途徑。
陪伴是作為父母的責任,認真做事、努力學習是孩子對自己的責任。很欣慰,孩子已然明白:要付出你的責任感,這樣才可以將一件事做得更完美。希望此文能勉勵更多的父母和孩子,帶著責任,無畏風雨,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