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蕾江 潘文佳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公共圖書館;流通服務點;服務創新
摘 要:文章從公共圖書館流通服務點建設的必要性出發,詳細介紹了南京圖書館流通服務點建設的思路、實踐及社會服務情況,客觀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提出了提升流通服務點建設質量的建議。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0)12-0018-03
1 背景
自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概念后,我國掀起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熱潮。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自此,文化發展問題開始受到國家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普遍關注。為了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1]。隨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深入推進,201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正式實施,為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公共圖書館作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新時代,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來,南京圖書館(以下簡稱“南圖”)一直積極探索圖書館服務網絡體系建設的創新思路和有效方式[2]。筆者以南圖為例,介紹了其流通服務點建設與服務創新實踐的過程,以期為其他圖書館提供參考和借鑒。
2 公共圖書館流通服務點建設的必要性
2.1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的迫切需要
公共圖書館具有保存人類文化遺產、開展社會教育、傳遞科學情報、開發智力資源、提供文化娛樂等五項職能。一直以來,這也是圖書館人的初心與使命。《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規定,圖書館是公共文化設施的組成部分,應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規定,公共圖書館是社會主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將推動、引導、服務全民閱讀作為重要任務。流通服務點建設充分體現了公共圖書館的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則,也有利于公共圖書館開展全民閱讀活動。“便利性”是指服務方便快捷,能節約讀者時間[3]。公共圖書館可按照平等、開放、共享的服務理念,將流通服務點建在用戶生活、工作等場所,向社會公眾提供服務,充分發揮中心館的輻射作用,進一步完善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體系。
2.2 公共圖書館生存和發展的必然要求
受全球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等因素的影響,各種“圖書館消亡論”興起。1978年,美國圖書館學家蘭開斯特大膽提出“在下一個二十年(1980—2000),現在的圖書館可能完全消失”,其依據是電子出版物將逐漸取代紙質出版物。20世紀末,數字圖書館的出現和發展又對“圖書館消亡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2011年1月2日,美國阿爾弗雷德大學培訓館員沙利文發表了《2050年大學圖書館尸檢報告》一文,重新燃起了20世紀70年代以來“圖書館消亡論”的戰火,觸及了圖書館人最敏感的神經。樂觀主義者認為,21世紀世界圖書館事業的蓬勃發展,粉碎了蘭開斯特的預言。但是,圖書館人不能盲目自信,應該客觀分析、理性思考、居安思危。隨著計算機、便攜式智能移動設備、通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用戶已習慣于通過網絡獲取信息,網絡環境對于圖書館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實際上,全球“圖書館消亡”跡象主要表現在圖書館購書經費預算被削減及用戶入館率、館藏利用率逐年下降等方面。初景利[4]教授認為:“我們必須接受用戶市場在失去而帶來的價值拷問,必須正視圖書館日益顯現的危機與邊緣化,必須應對信息環境變化給圖書館所造成的競爭現實,必須直面圖書館消亡的嚴峻考驗與變革壓力。”隨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節奏日益加快,用戶信息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多元與迫切,信息行為也更加個性化與網絡化。圖書館“以藏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必須向“藏是為了用”的服務理念轉變,服務效能將成為衡量公共圖書館服務效率和服務能力的重要標準,建筑規模、館藏數量等評價指標將逐漸被弱化。公共圖書館必須適應用戶的信息行為變化,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發揮中心館的輻射作用,為用戶提供均等、便利的服務,提高用戶滿意度。公共圖書館的流動服務(流動站、流動書車等)、總分館服務(自助圖書館、社區圖書館)順勢而生。流通服務點建設是公共圖書館實施總分館模式的一次大膽創新,是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組成部分,是公共圖書館生存和發展的必然要求。
3 南圖流通服務點建設與服務創新
3.1 領導重視,科學規劃
南圖是我國第三大公共圖書館(國家一級館),歷史悠久,資源豐富,肩負著文獻信息資源保障與服務社會的重要職能。南圖率先響應國家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號召,深入貫徹落實2012年5月1日實施的《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為了充分發揮南圖中心館的輻射作用及社會服務職能,進一步完善全省圖書館服務網絡體系,館領導高度重視,深入研討,實地調研,根據2012年江蘇省公共圖書館館情調研數據,挑選了一批辦館條件扎實、服務質量優良的基層圖書館作為流通服務點建設對象。南圖安排分管領導主抓、業務管理部牽頭、相關部門參與,設立專項購書經費用于購置流通服務點的文獻信息資源,制定《南圖流通服務點建設實施要求》《南圖流通服務點管理辦法》,為流通服務點建設提供了經費和制度保障。
3.2 拓展空間,延伸服務
2013年4月,南圖正式啟動流通服務點建設,截至2017年,在全省建立了68個標準化、規范化的省內流通服務點,其中公共館和少兒館42個、部隊和軍事院校10個、機關6個、派出所和邊防檢查站6個、機場1個、便民中心1個、特殊教育學校1個、企業1個,形成了服務機關、服務戰區、服務基層、服務企業的館外流通服務網絡,產生了良好而深遠的輻射效果[5]。南圖流通服務點服務模式不同于傳統的館外流通服務模式,是江蘇省圖書館總分館服務的亮點,為全省市縣區公共圖書館起到了示范作用。業內專家稱,“南圖模式”可操作性強,相當務實,成效顯著,值得在全國公共圖書館界推廣[6]。
3.3 科學布局,統籌兼顧
在布局選點上,南圖堅持“突出重點、體現特色,需求牽引、兼顧均衡,注重服務、效益優先”的總體原則,重點考慮市縣區公共圖書館,兼顧部隊、機關、社會弱勢群體,并優先考慮資源相對貧乏的經濟欠發達地區,從108家市縣區圖書館中選擇42家公共圖書館作為流通服務點;根據智力擁軍、軍地融合的發展要求,將6個駐寧軍事院校圖書館全部選為流通點,覆蓋率達100%;在南京浦口監獄、女子監獄、公安監管支隊先后設立流通服務點,將公共文化服務延伸到高墻之內,進一步推動了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
3.4 保證質量,求精求新
南圖在文獻信息資源選配上以注重時效性、緊扣基層需求、強調閱讀導向為主要原則,通過統配與自選相結合的方式,為每個流通服務點統配2,000余冊圖書及一些數字資源。南圖還本著資源共享的原則,為流通服務點提供人員到館進修、跟班學習、業務培訓等方面的服務。
3.5 堅持標準,注重規范
南圖不僅為流通服務點統一制作了“南京圖書館流通服務點”牌匾,制定了流通服務點外借制度,還為其提供書目數據及業務管理軟件系統。南圖要求流通服務點設立文獻專架,使用統一專架標識;為每個流通服務點確定了閱讀推介任務,以精準統計各個流通服務點的文獻外借量和流通人次。從流通服務點的服務效益看,配送圖書的年外借總冊次為346,424冊,約占南圖總外借量的18%,年均外借冊次為4.48次,遠遠高于南圖館藏資源的年均外借數值(0.67次)。
4 南圖流通服務點建設存在的問題
4.1 可持續發展機制不健全
2002年8月19日,國際圖聯公布了《圖書館與可持續發展聲明》,號召圖書館和信息服務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維護并促進可持續發展原則[7]。有學者認為,圖書館可持續發展是指圖書館在發展過程中通過創新不斷注入活力,以適應社會的發展,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信息需求[8]。南圖流通服務點“以用戶為中心”的初衷和目的值得肯定,南圖定期為各流通服務點提供文獻信息資源,節省了其購書經費。但是,由于各流通服務點的行政隸屬關系不同,致使共建雙方在經費投入、資源共建共享、服務創新、人員配備、制度保障等方面還沒有形成科學規范的可持續發展規劃。因此,共建雙方只有深入探討,協調理順各種關系,共同激發館員的服務創新熱情,才能逐漸縮小“數字鴻溝”,實現信息獲取的均等性、便利性,推動圖書館事業的持續發展。
4.2 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模式不完善
南圖雖然通過統一標識、統一書目數據、統一管理系統等方式加強對流通服務點的管理,但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方面還不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信息資費投入不足。南圖雖然擁有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但受專項購書經費的限制,無法及時滿足流通服務點用戶的信息需求,尤其是熱門圖書、新出版的圖書等更新不及時,影響了流通率和讀者滿意度。二是流通服務點流于形式,疏于管理。由于流通服務點館員的專業素質參差不齊,致使資源推廣力度不夠,主動服務意識不強。三是信息資源建設是“單向的”。雖然流通服務點的文獻信息資源由南圖單方面提供,但其既得不到科學的信息需求依據,也不能從流通服務點獲取任何信息資源。
4.3 監督評價體系不嚴格
南圖雖然制訂了相應的實施方案和管理辦法,但未形成有效的服務監督體系,由于執行力與約束力不夠,致使部分流通服務點存在圖書流失量大、管理混亂等問題。雖然流通服務點的服務水平與館員的專業素養有很大關系,但也與南圖未構建有效的服務監督體系有一定關系。
4.4 服務合作深度不夠
雖然南圖向流通服務點提供圖書、期刊等印刷型資源、數字資源等,實行統一的業務規范,對其進行業務指導,協助其開展一些閱讀推廣活動,但共建雙方在特色館藏資源開發、閱讀推廣、文獻傳遞、參考咨詢等方面的合作深度不夠,文獻信息服務形式也比較單一。
5 提升南圖流通服務點質量的建議
5.1 加強管理,促進流通服務點持續發展
推動南圖流通服務點的健康發展,是南圖的責任,也是流通服務點的期盼,南圖可本著公平性、共同性、持續性原則,制定科學的規章制度,推動流通服務點的持續發展,以實現合作共贏的目標。共建雙方應始終堅持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以服務創新為手段,保障用戶獲取信息的均等性、便利性,不斷提高服務效能,推動全民閱讀,提高國民文化素質。為了促進流通服務點的持續發展,南圖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積極爭取政府和社會力量的支持,為流通服務點建設提供政策和經費保障。二是完善流通服務點的實施方案,擴大布局范圍,增強省會城市對經濟薄弱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提高社會效益。三是根據流通服務點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規范的服務制度,為服務的有序開展提供支撐。四是構建監督評價體系,根據評價指標,通過中心館定期檢查評比、同行互評、現場經驗交流、業務統計等方式,定期對流通服務點進行評估,積極開展“創先爭優”活動,跟蹤流通服務點的工作進展情況,及時總結經驗。
5.2 拓寬服務合作范圍,提高服務質量
南圖除定期更新流通服務點的文獻信息資源外,還應不斷拓寬服務合作范圍,與流通服務點進行更深層次的合作。南圖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活動。南圖可聯合流通服務點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活動,激發讀者的閱讀熱情,進而達到提升文獻信息資源利用率和服務質量的目的;開展網絡導讀服務,拓展閱讀推廣的廣度和深度。二是開發特色館藏。實際上,一些市縣區公共圖書館收藏了大量有特色的文獻資源,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與利用。南圖可充分發揮自身的人力、技術、設備等優勢,共建共享地方特色資源,為流通服務點讀者獲取資源提供便利。三是開展文獻傳遞服務。南圖可利用現代化的計算機網絡、物流快遞等,開展文獻傳遞服務,節省流通服務點讀者獲取資源的時間,提升館藏資源利用率。共建雙方可本著“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不斷提升服務效能,推動全民閱讀,力爭打造江蘇亮麗的“書香城市”名片。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1.
[2][6] 南京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召開流通服務點建設座談會[EB/OL].[2020-10-10].http://www.jslib.org.cn/njlib_gqsb/201412/t20141208_132234.htm.
[3] 王世偉,張濤.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65,130-155.
[4] 初景利,楊志剛.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圖書館新消亡論論辯[J].圖書情報工作,2012(11):5-11.
[5] 四年打造68個流通服務點,南京圖書館伴你走遍精彩江蘇[EB/OL].[2020-10-10].http://www.sohu.com/a/146498667_677067.
[7] 胡秋玲.自由獲取知識與信息:《格拉斯哥宣言》《國際圖聯因特網聲明》和《圖書館與可持續發展聲明》發表[J].圖書館建設,2003(2):101-102.
[8] 葉勤.圖書館事業可持續發展與圖書館管理創新[J].圖書情報知識,2000(2):54-56.
(編校:孫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