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關鍵詞:公眾參與;圖書館;數字科普閱讀;服務模式創新
摘 要:圖書館承擔著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責任,文章介紹了科普的概念及我國數字閱讀現狀,分析了公眾參與下圖書館開展數字科普閱讀的優勢和服務體系建設標準,提出了圖書館優化數字科普閱讀服務的相關措施,旨在提高圖書館數字科普閱讀服務效能。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0)12-0107-03
1 圖書館數字科普閱讀服務
1.1 科普概念介紹
科普是指利用各種信息傳播媒體及手段,以社會公眾易于理解、接受和參與的方式,介紹和傳播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推廣科學技術的應用、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活動。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圖書館在推廣全民閱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閱讀推廣內容和形式上不斷推陳出新。在提倡全民閱讀的背景下,科普閱讀也越來越受重視,圖書館應抓住這一機遇,積極傳播科學知識、科學技術、科學精神,從而提高全民的科學素養,為國家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1.2 數字閱讀現狀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智能終端的普及,越來越多人選擇數字閱讀。第十七次全民閱讀調查顯示,我國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79.3%,較2018年的76.2%上升了3.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紙質讀物的閱讀量、閱讀時長都有所下降。從統計數據上可以看出,數字化閱讀呈增長趨勢,接近80%的人都參與了數字閱讀,作為重要的閱讀服務機構,圖書館只有迎合數字閱讀的發展趨勢才能實現創新和發展。
2 公眾參與下圖書館開展數字科普閱讀的優勢和服務體系建設
2.1 圖書館開展數字科普閱讀的優勢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以下簡稱《公共圖書館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制定目的是“為了促進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發揮公共圖書館功能,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傳承人類文明,堅定文化自信?!蓖瑫r,《公共圖書館法》第四十條規定:“國家構建標準統一、互聯互通的公共圖書館數字服務網絡,支持數字閱讀產品開發和數字資源保存技術研究,推動公共圖書館利用數字化、網絡化技術向社會公眾提供便捷服務。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應當加強數字資源建設、配備相應的設施設備,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文獻信息共享平臺,為社會公眾提供優質服務。”《公共圖書館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圖書館在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中的作用,作為免費向全民提供閱讀服務的文化服務機構,圖書館具有資源優勢、人才優勢以及空間優勢等,其在閱讀推廣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可以為科普數字閱讀服務提供參考。近些年,閱讀推廣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已日漸成熟,正推動閱讀推廣向更深化、更細致化的方向發展。但對于不同內容、類型和對象的閱讀推廣活動的深入研究還不足,尤其是在科普閱讀推廣方面。上文已述,數字閱讀已成為人們閱讀的主要方式之一,與紙質資源相比,數字資源在便捷性、易獲取性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隨著圖書館對數字閱讀服務的重視,各圖書館都加強了數字資源建設,構建了具有本館特色的數字資源庫,同時,館際合作與資源共享不斷向縱深發展,這些都為圖書館開展科普閱讀推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2 建立健全圖書館數字科普閱讀服務體系
數字科普閱讀服務體系不僅可以為圖書館數字科普閱讀工作提供指導,還可以吸引更多公眾接觸科普類閱讀。筆者認為,圖書館應構建基于本館實際情況的數字科普閱讀服務體系,詳見下頁圖1。
首先,圖書館應整合館藏資源,對科普類數字資源進行整理和分類。豐富的館藏資源是圖書館提供數字科普閱讀服務的基礎,圖書館可以建立科普閱讀推廣平臺,通過新媒體以及客戶端向用戶推薦館藏數字科普讀物,提高資源利用率。其次,開展科普講座、線上知識競答等,提高人們的參與熱情。再次,舉辦科普活動,傳播科學知識,吸引更多用戶利用圖書館資源學習科學知識。此外,圖書館還應健全反饋途徑和機制,接受社會的全方位監督;吸收更多群眾參與圖書館的管理、決策、監督和服務,不斷提高科普服務效能。
3 公眾參與基礎上圖書館數字科普閱讀服務的優化措施
3.1 提升科普書目推薦服務的針對性
數字科普閱讀服務主要涉及圖書館、用戶以及閱讀資源三個方面。隨著全民閱讀的持續推進,圖書館數字資源的數量和類型不斷增加,然而公共圖書館推薦的大部分書目都屬于人文社科類,對科普類書籍推薦較少,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與用戶的閱讀偏好有關,也與圖書館科普閱讀服務缺乏針對性有關系。為了提高數字科普閱讀的服務效能,圖書館應對用戶及資源進行細分。首先,數字科普讀物從內容上可分為大眾型和專業型兩類。大眾型顧名思義是面向普通讀者的,其內容主要涉及社會現象、科學常識等,以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語言傳遞專業知識,致力于科學知識的普及和傳播。專業型即面向若干專門行業人員的圖書,如面向農業生產的農作物種植類資源、面向研究人員的學術類資源等。其次,圖書館用戶也可細分為未成年人、社區居民、科研工作者等。國務院2016年印發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明確規定實施面向上述重點群體的科學素質行動。圖書館應對服務對象進行細分,再根據用戶特點進行個性化資源推送并提供個性化的科普閱讀服務。例如:面向未成年人推薦《十萬個為什么(兒童版)》,為他們科學認識世界提供幫助;播放動畫形式的科普類影視資源,如《中國太空之旅》《添加劑與食品安全》《帶你走進水世界》等。
3.2 提升科普閱讀能力鑒定的科學性
為增強科普數字閱讀服務和推廣推送科普閱讀資源的實效性、指向性、針對性,應該科學劃分科普資源的類型,科學鑒定讀者的科普閱讀能力。例如,聯系讀者的閱讀經歷、工作經歷、文化職業素養和閱讀興趣愛好等,綜合評判他們的科普閱讀能力,并據此向他們推送、推廣相應的數字化科普閱讀資源,這也是提升圖書館閱讀服務能力和閱讀推廣效果的前提。因此,圖書館應分析用戶的閱讀情況,找出各類用戶群體科普閱讀的偏好及閱讀能力的差異,再結合本館館藏數字資源和用戶的具體閱讀需求推薦數字科普資源。圖書館館員可以通過“線下+線上”的方式收集用戶的個人閱讀信息,如科普閱讀經歷、科普閱讀需求、閱讀愛好等,在此基礎上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用戶的科普閱讀能力進行正確的判斷,然后再推送相應的資源。但受調查方式、調查項設置等客觀因素的影響以及用戶主觀因素的影響,圖書館的判斷可能出現偏差,因此,圖書館應綜合分析用戶閱讀能力的變化狀況,建立動態反饋機制,準確掌握用戶的科普閱讀需求,調整服務方式,從而提高服務的有效性。
4 保障公眾參與圖書館數字科普閱讀服務的路徑選擇
4.1 做好活動策劃
圖書館可以利用兒童節、中國航天日、全國科學技術工作者日等開展數字科普閱讀推廣活動,也可以策劃互動性強的科學實驗活動,如在兒童節開展面向未成年人的數字科普閱讀推廣。兒童好奇心強,他們對自然和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充滿了疑問,如果圖書館能將AR及VR等技術與科普閱讀推廣活動相結合,不僅能解答他們的問題,還能激發其閱讀興趣?;ヂ摼W環境下,圖書館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向用戶推薦科普知識,如:秦皇島圖書館基于微信公眾號,將《詩經》《楚辭》《紅樓夢》等經典中涉及的植物知識進行推送,使讀者從科學的角度認識文學作品。
4.2 服務團隊保障
在數字科普閱讀推廣活動中,圖書館員是提供服務的主體,也是圖書館與用戶之間溝通的橋梁。隨著數字圖書館規模的日益擴大,公眾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獲取科普類閱讀資源。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活動,都需要館員的參與。在人員保障方面,圖書館應遵循以下原則:首先是專職為輔、兼職為主,其次是報酬為輔、義務為主,再次是嚴格管理為輔、主動參與為主。圖書館應制訂詳細的活動安排,同時落實責任到人,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參與人員、參與渠道和途徑,確保認真履職,嚴格執行。
5 結語
總之,圖書館要主動適應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的技術發展變化趨勢,通過書目推薦、舉辦科普活動、開展科普講座等促進數字科普閱讀推廣活動的全面創新,切實提升圖書館科普閱讀服務的質量,提高全民的科學素質。
參考文獻:
[1] 曹宏明,李健民.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戰略與上??破帐聵I發展新思考[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8:17.
[2] 鄭念.科普能力建設是創新發展的重要一翼[N].學習時報,2019-02-20(06).
[3] 李俊,趙發珍,薛小婕.從公眾接受到公眾參與:圖書館科普閱讀創新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20(10):94-101.
[4] 丁文祎.中國少兒閱讀現狀及公共圖書館少兒閱讀推廣策略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2019(8):71-78.
[5] 楊秀丹,陸遙.公共圖書館科普閱讀推廣活動現狀、特點與未來發展著力點:基于1-2屆征集案例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9(10):81-84.
[6] 周文超,金勝勇.公眾參與社區圖書館服務探究[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6(5):63-66.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EB/OL].[2017-11-04].http://www.gzlib.com.cn/show.asp?id=3356.
(編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