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護理學會護理管理專業委員會,湖北省護理學會(執筆:劉義蘭,吳欣娟,鄭一寧,皮紅英,汪暉,朱小平,孫璇)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下稱“新冠肺炎”)是由新出現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2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發熱、干咳、乏力為主要臨床表現,多數患者臨床癥狀較輕微,預后良好,部分重癥患者可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癥休克。重癥患者常合并心肌損傷、急性腎損傷等臟器功能損傷,可進展為多臟器功能衰竭[1-2]。我國將其納入法定乙類傳染病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發熱門診(Fever Clinic)是醫院在防控急性傳染病期間設立的,用于排查/診斷諸如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及以發熱為首發癥狀的其他傳染性疾病患者,并為病情需要的患者提供臨時治療甚至搶救的專用醫療區域。發熱門診作為診治新冠肺炎在內的急性傳染病的前沿場所,是醫院傳染病控制的主要單位。護理工作是發熱門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規范性不但有利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和早治療,利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更是防控疾病向院內傳播引發交叉感染的關鍵所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強調要加強發熱門診管理[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護理同仁對發熱門診的護理工作進行了積極探索、實踐,積累了一定經驗。為進一步規范發熱門診護理管理,規范各個環節的護理工作,中華護理學會護理管理專業委員會、湖北省護理學會組織相關專家,匯集經驗,達成共識,形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發熱門診護理規范專家共識》,以期為醫院發熱門診的護理工作提供參考。
1.1共識形成 本共識是中華護理學會護理管理專業委員會專家、湖北省護理學會相關專家在參閱國內外文獻及國家衛生行政部門相關文件的基礎上,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熱門診護理管理實際工作形成初稿;由涵蓋護理管理、醫院感染管理、門診管理、感染性疾病護理管理等專業領域的40余名專家,經過在線討論并多次征求意見和咨詢,形成共識終稿。
1.2共識適用范圍 本共識適用于各級各類醫院發熱門診接診各類發熱患者及具有呼吸道癥狀如咳嗽、咽痛等癥狀的患者護理及相關管理。
2.1發熱門診分區、通道設置與管理
在相關部門的指導、支持和配合下,護理工作者落實發熱門診的分區管理與通道設置,使其符合傳染病防治規范。各區域、各通道和出入口均有醒目標識,嚴防誤入[4]。具體要求如下。
2.1.1區域劃分 發熱門診設置劃分為三區[5],即清潔區、潛在污染區和污染區,各區間有緩沖間相連,并設有實質性物理隔斷。清潔區包括醫護值班室、衛生間(帶浴室)、更衣室、庫房等;潛在污染區(或緩沖區)[6]包括醫務人員辦公室、護士站、治療室等;污染區包括預檢登記分診臺、掛號收費處、候診區、各類診室(特殊診室及普通診室)、標本采集區(分為咽拭子標本、血標本采集區)、輸液治療室、隔離留觀室(單人間,配有獨立衛生間)若干、化驗室、放射室、藥房、患者衛生間、污物處理間、搶救間等。
2.1.2通道設置 發熱門診設置“兩入一出”三通道,即醫務人員專用通道、患者專用通道和污物出口通道。醫務人員通道出入口設置在清潔區一端,患者通道出入口設置在污染區一端。病區污染物專用出口,加裝門禁管理。
2.2發熱門診設備配置與管理
2.2.1發熱門診設備配置
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設備。
2.2.1.1基礎設備 自助掛號繳費機、電子叫號系統、計算機、打印機、電話機、對講機(必要時)、呼叫系統、報告(檢查、檢驗結果)打印機;候診椅、輸液椅、床單位(病床、床頭柜);帶蓋腳踏式醫療廢物桶、醫療廢物袋[7]等。
2.2.1.2消毒設施 ①手衛生設施:感應式水龍頭、抗菌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劑、干手紙巾。②空氣凈化消毒設施:紫外線燈、空氣消毒機。③消毒劑:含氯消毒劑、75%乙醇、過氧化氫溶液等。
2.2.1.3個人防護用品 符合醫用要求的一次性工作帽、醫用手套、醫用防護口罩、醫用外科口罩、護目鏡、面屏、防護服、隔離衣、鞋套、靴套、全面型呼吸防護器或正壓式頭套等。在穿脫防護用品的地方設置穿衣鏡。
2.2.1.4治療護理及搶救設備 水銀式體溫計、非接觸式體溫計(紅外線體溫槍)、指脈氧儀、聽診器、電子血壓計、血糖儀、中心供氧或氧氣瓶、給氧裝置、濕化瓶、吸氧面罩、高流量無創呼吸濕化治療儀、中心負壓吸引或電動吸引器、心電圖機、心電監護儀、輸液泵、注射泵、急救車及急救藥品、簡易呼吸器、除顫儀、無創呼吸機、有創呼吸機等。
2.2.1.5轉運設備 負壓救護車、平車、輪椅、便攜式心電監護儀、轉運呼吸機、氧氣枕等。
2.2.2發熱門診設備管理
2.2.2.1專人管理交接 設立臺賬,專人分類管理;做好交接,定期清點;易耗品及時領取補充,保證供應。
2.2.2.2性能良好備用 無菌物品、消毒用品及防護物品等在有效期內;治療搶救等設備處于備用狀態,有故障時及時報修或更換。
2.2.2.3設備安全管理 做好氧氣設備的“四防”等安全管理;氧氣瓶妥善放置和固定,安全搬運,防止爆炸等意外事故發生。
2.3護理崗位管理與人員培訓
2.3.1護理崗位設置與人員職責
2.3.1.1護士長配置與職責 根據發熱門診工作崗位及工作量,配置護士長1名或若干名,人數酌情動態調配。護士長以具有門急診護理、感染性疾病護理、呼吸及危重癥護理經驗,擔任管理職務3年以上為宜。護士長在護理部指導下負責制定(修訂)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規范和質量評價標準、防護用品等設備物資管理、各類人員的入科教育培訓、護士排班及人員調配、護士崗位職責落實、護理質量與安全、消毒隔離制度的執行、部門溝通協調、護士心理疏導等工作。每日督導發熱門診各項護理工作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改進,并做好記錄。
2.3.1.2護士配置與職責 根據就診患者人數,合理配置護理人員數量,做到彈性調配[8]。宜配備3年以上護理工作經驗,有良好身體及心理素質的護理人員;配備適量的具備危重癥護理經驗和能力的護士。可根據崗位或班次設置護理組長1名或若干名,做到能級對應、專業搭配。設護理崗,負責患者預檢分診、候診就診、標本采集、治療、留觀、輸液、搶救護理;院感監察員崗,負責監督工作人員防護,指導所有進出隔離區人員的個人防護、診區消毒與監控、工作人員體溫監測與健康管理等;培訓崗,負責發熱門診區域、院感、搶救流程、儀器使用等相關知識及操作培訓等。以上崗位人員可根據發熱門診工作量情況單設或綜合設置,專職或兼職。
2.3.2護理人員排班與輪換 實行24 h值班制。根據疫情情況,可相對固定人員或采取輪流到發熱門診工作形式。護士長依據工作強度、個人生理需求、防護用品儲備等進行科學排班。不同班次人員對患者情況、物品設備等做好交接。根據工作量酌情安排護理人員隔離輪休[9]。
2.3.3護理人員培訓 所有進入發熱門診工作的護理人員均需接受專門培訓[10],內容包括傳染病法律法規、國家政策、新冠肺炎診療護理知識、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質量標準、消毒隔離、防護用品使用、分級防護標準、專科知識及技能、發熱門診設施、區域管理等[11]。宜采用線上培訓和現場實踐培訓相結合的方式,考核合格后上崗。要求培訓有記錄、考核有成績。
2.4護理人員防護與健康管理
2.4.1護理人員防護
2.4.1.1防護級別 發熱門診清潔區域工作的護理人員采取一級防護;污染區域工作護理人員原則上采取二級防護;鼻或口咽拭子采樣、吸痰、氣管插管、心肺復蘇等操作時采取三級防護。
2.4.1.2防護督導 護理人員穿脫防護用品設專人督導;防護服或外層隔離衣寫上或粘貼姓名、崗位。
2.4.2護理人員健康管理與生活保障
2.4.2.1健康管理 ①每日監測上班人員體溫,有無咳嗽、憋氣、乏力、腹瀉等身體不適,面部及手部皮膚損傷等情況;上班前如有身體不適,應及時報告護士長,護士長妥善安排替代人員;護士若在工作中出現身體不適,需在同事陪同下盡快離開發熱門診休息或給予相應檢查及針對性處理。②關愛護理人員,每日了解其心理狀況,必要時進行心理健康測試。對壓力過大者,及時疏導、干預,必要時撤離發熱門診。
2.4.2.2住宿及進餐管理 發熱門診工作期間,休息時間住賓館或獨立樓宇(單間),與他人隔離;為其提供生活保障;不得2人或以上人員同時脫掉口罩進餐;避免聚集。
2.5患者護理
2.5.1預檢登記分診護理
2.5.1.1患者接診 護士主動接待患者,禮貌稱呼;交流音量適中。
2.5.1.2患者防護 關注患者口罩佩戴情況,為未戴口罩的患者提供醫用外科口罩并指導其正確佩戴。協助患者辦理掛號等手續。保持就診者之間的距離為1米以上。謝絕陪同人員進入診區[12],特殊情況需陪同的家屬,采取適當防護。
2.5.1.3患者信息采集 登記患者信息,包括日期、到診時間、姓名、性別、年齡、職業、身份證號、就診卡號、現住址、現住址所在行政區、是否首診、是否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主要癥狀、聯系電話、就診后去向。首診患者詢問其近期是否去過疫區,是否有新冠肺炎患者、野生動物、相同癥狀患者[13]等接觸史;測量患者體溫、血氧飽和度(指脈氧)、心率,并登記[14]。
2.5.1.4患者分診 根據問詢結果,初步將患者分配至普通診室或特殊診室。患者按先后順序就診;檢測結果異常者或其他特殊健康問題者安排提前就診,必要時給予吸氧等處理;病情危重者直接送搶救室搶救。
2.5.1.5患者心理護理 對患者的問題詢問清楚、簡要解答,并提供必要的幫助。對情緒緊張的患者進行安撫。
2.5.1.6信息統計 按要求統計各種數據,填寫報表。
2.5.2候診及就診患者護理
2.5.2.1巡診督導 定時巡視,督促候診者分散就坐,在指定區域活動,不可隨意走動;患者之間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督促患者正確佩戴口罩;維持就診秩序。
2.5.2.2觀察處理 觀察患者血氧飽和度、心率、面色、呼吸等情況。發現異常者,及時報告醫生,安排就診并給予相應處理。
2.5.2.3宣教 運用電子顯示屏、展板、掌上App或微信公眾號等,對患者或家屬進行疾病防控知識教育[15]。
2.5.2.4就診要求 就診時嚴格實行一醫一患一診室;患者與醫生保持1米以上距離。
2.5.3標本采集患者護理
2.5.3.1采集血標本 留取血標本時,核對患者身份,準確貼上條碼,正確選擇采血試管,抽取適量血液,使用密封盒存放標本,防止泄露,及時送檢。
2.5.3.2采集鼻或咽拭子標本 留取鼻或口咽拭子標本時,確認患者身份,在專用房間按操作規程采樣[16];采樣畢告知患者立即佩戴口罩離開操作間。做好采集標本的登記,妥善放置,雙層密封保存,及時安全送檢。
2.5.4隔離留觀患者護理
2.5.4.1隔離要求 診斷不明或暫不能排除新冠肺炎者,立即安排單間隔離觀察,不得外出,避免失聯失控;不設陪護,禁止探視[16]。
2.5.4.2病情觀察監護 密切觀察患者意識、面色、口唇、甲床、呼吸、血氧飽和度、心率、體溫等,必要時實施心電監護。
2.5.4.3相關治療護理 根據患者情況實施治療護理措施。①高熱護理:高熱患者采取降溫措施,并及時觀察降溫效果,做好護理記錄。②用藥護理:遵醫囑實施各類藥物注射治療,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告知患者藥物名稱及注意事項。觀察輸液滴速、有無腫脹、患者用藥反應,如發生惡心嘔吐等不適,及時給予相應處理。③氧療護理:患者血氧飽和度低于正常者給予鼻導管或面罩吸氧,并根據患者血氧飽和度情況調節氧流量。吸氧狀態下如患者血氧飽和度無改善甚至下降,呼吸困難加重時,報告醫生采用經鼻高流量吸氧,或使用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做好記錄。
2.5.4.4搶救護理 配合醫生實施急危重癥及突發意外狀況患者的搶救。死亡患者的遺體視其疾病情況按規范妥善處置。
2.5.4.5心理撫慰 主動關心、詢問患者需求,并盡量提供所需幫助和生活照顧;對有焦慮、恐懼等狀況的患者,給予心理安撫與疏導;必要時適時陪伴。
2.5.4.6隔離轉運 對疑似患者以及確診患者,及時配合轉至定點醫院治療[17]。轉運時應使用負壓救護車或專用轉運車,備齊搶救物品,按指定路線和指定電梯進行轉運,醫務人員著防護用品陪同轉運,救護車司機按要求防護。
2.6消毒及醫療廢物處置
護士長、院感監察護士、責任護士參與、督促、檢查消毒及醫療廢物處置等的落實及規范。主要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2.6.1消毒
2.6.1.1物品消毒 診療物品專室專用,應盡量選擇一次性診療用品,如一次性止血帶等。聽診器、血壓計等不易高溫高壓消毒器械,建議采用消毒濕巾或75%乙醇消毒,體溫計使用含氯消毒劑消毒。可重復使用的物品如護目鏡、正壓式頭套等,進行高水平消毒。
2.6.1.2房間通風 保持室內通風,盡量采用自然通風;自然通風不良的情況下,應安裝足夠的機械通風設施。
2.6.1.3環境消毒 按《消毒技術規范》對發熱門診所有區域的空氣、物體表面、地面進行日常消毒[18]。鼻或咽拭子采樣間、診室宜放置人機共存空氣消毒機持續消毒;使用后或被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污染的儀器及時消毒。督導保潔員正確配制消毒劑濃度并實施所有區域的地面消毒等。各項消毒工作做好登記。
2.6.1.4終末消毒 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或確診患者轉出或死亡后,其停留過的區域進行終末消毒,評價消毒效果并登記。
2.6.2醫療廢物處理 遵循《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要求,污染區和潛在污染區產生的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均按醫療廢物處理;使用帶蓋醫療廢物桶,雙層黃色醫療廢物收集袋收集,并分層做鵝頸結式封口,分層封扎。根據疫情標明“新冠”。清潔區產生的醫療廢物按常規醫療廢物處置。參與或督促保潔員定時收集醫療廢物,放置于指定地點;做好交接[19]。設置專用通道進行醫療廢物轉運,并做好登記。
核心專家組成員(按姓氏拼音排序)
成守珍,戴曉婧,顧則娟,黃葉莉,蔣紅,金靜芬,劉義蘭,欒曉嶸,皮紅英,宋葆云,孫璇,萬長秀,王愛平,汪暉,溫賢秀,吳欣娟,張玲娟,張志云,鄭一寧,朱小平
專家組成員(按姓氏拼音排序)
蔡忠香(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成守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戴曉婧(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總醫院);付阿丹(武漢市中心醫院);傅沫(荊州市中心醫院);顧則娟(江蘇省人民醫院);胡柳(亞洲心臟病醫院);黃葉莉(海軍總醫院);蔣紅(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金靜芬(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林雙紅(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劉衛華(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劉義蘭(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欒曉嶸(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羅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皮紅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錢新毅(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梨園醫院);宋葆云(河南省人民醫院);孫超(北京醫院);孫慧敏(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孫璇(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譚蕾(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萬長秀(湖北省中醫院);王愛平(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汪暉(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汪曉攀(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王春秀(天門市第一人民醫院);王莉(武漢市第一醫院);王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溫賢秀(四川省人民醫院);吳欣娟(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熊合明(黃岡市中心醫院);熊莉娟(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余麗娜(鄂州市中心醫院);張玲娟(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紅梅(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張志云(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趙菁(中日友好醫院);鄭一寧(中華護理學會);朱小平(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秘書:金環(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王雙(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王偉仙(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利益沖突申明:共識專家組成員無相關利益沖突。
(致謝:感謝所有參與抗擊新冠肺炎的護理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