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菊 楊振儒 劉斯文 劉 波 翟俊霞
河北省醫學情報研究所查新咨詢室,河北石家莊 050071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1]。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2016 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確定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發展健康產業是滿足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2],已成為國際發達國家重大戰略舉措[3],健康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4]。國內積極探索健康產業研究[5],如張連帥[6]利用SWOT 分析法探討海南中藥大健康產業發展路徑,周綠林等[7]分析了江蘇省健康產業發展升級的驅動因素,關雪凌[8]分析了健康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潘若琳等[9]探討了人工智能在健康產業中的倫理問題等。本文從醫療資源與服務、保健食品、藥品生產與經營、醫療器械、中醫藥產業和健康管理與促進6 個方面分析河北省健康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為河北省健康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目前,河北省健康產業正在崛起,健康產業正在以迅猛的速度發展。2019 年,在全省統計的39 個工業大類行業中,醫藥制造業增長22.2%[10]。隨著全科醫療和大健康產業的迅猛發展,保健養生與健康旅游產業持續升溫,河北省健康產業規模持續壯大。
根據 《2018 河北省衛生健康統計提要》[11],截至2018 年末,河北省衛生機構總數達85 088 個,醫療衛生機構共有床位421 836 張。三級醫院72 個(其中:三級甲等醫院47 個),二級醫院565 個,一級醫院1098 個,未定級醫院370 個[11]。河北省衛生人員總數達623 681 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460 616 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72 779 人,其他技術人員30 180 人[11]。
2018 年河北省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43 093.79 萬人次[11]。其中,醫院15 138.43 萬人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6 565.11 萬人次,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387.04 萬人次,其他醫療機構3.21 萬人次[11]。2018 年河北省入院總人數達到1215.16 萬人[11]。
保健食品對于亞健康及健康人群提高自身機體免疫力和健康水平發揮一定的作用[12]。目前,河北省保健食品企業數量逐年增多,規模和技術不斷提高,現已發展成以大型企業為主,小型企業為輔的多規模發展態勢,保健食品的種類也日益繁多。據《2017 年度河北省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統計年報》,截至2017 年11 月底,河北省共有保健食品生產許可證38 件[13]。從生產許可類別來看,含膠囊劑的為35 件,含片劑的為32 件,含口服液的為7 件,含顆粒劑的為14 件,含茶劑的為6 件,含粉劑的為7 件,含酒劑的為3 件,其他類別為9 件[13]。
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提上日程。2019 年河北省教育廳聯合省衛生健康委等8 個部門共同出臺了《河北省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14],提出將全省兒童青少年近視率每年總體下降0.5%的目標并建立考核機制,可見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已迫在眉睫,對于防控近視的保健食品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
截至2017 年11 月底,河北省有藥品生產企業許可證418 個(含中藥飲片、醫用氣體等)[13]。從所生產產品類別看,生產原料藥和制劑的企業有275 家,生產化學藥的企業有174 家,生產中藥企業(含飲片)228 家,生產醫用氣體企業37 家,生產藥用輔料企業有29 家,生產空心膠囊的企業有4 家[13]。規模比較大的醫藥企業包括華北制藥、石藥、石家莊四藥、神威藥業、石家莊以嶺藥業等。以華北制藥為例,2015 年,華北制藥獲得由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等頒發的“2015 中國醫藥行業企業集團十強”獎項[15]。在第十二屆中國最具價值品牌500 強排行榜中,華北制藥品牌以105.39 億元,位列第439 位[16]。
截至2017 年12 月底,河北省持藥品經營許可證的企業共有2.26 萬家[13]。其中,零售藥店1 萬余家,零售連鎖企業和門店數量1.2 萬家,批發企業603 家[13]。
河北省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迅速,近5 年來年均增長速度在20%以上,遠高于全部工業平均增速[17]。據《河北省藥品監督管理統計報告(2018 年)》[18],截至2018 年11 月底,全省實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878 家,其中:生產一類產品的企業523 家,占59.6%;生產二類產品的企業323 家,占36.8%;生產三類產品的企業32 家,占3.6%。到2019 年底,河北省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已發展到1230 家,年產值約280 億元,在全國排名分別為第6 位和第11 位[17]。其中,國家重點監管企業有18 家,省重點監管企業有59 家;全省醫療器械使用單位共計11.4 萬家[17]。河北省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呈現增長速度快、科技含量高、應用效果好的大好局面。
中醫藥健康產業是健康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也是我國最重要的民族產業和國家戰略產業之一[20]。隨著《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的出臺,中醫藥的發展在健康產業中占據越來越大的分量。近年來,中醫藥也是京津冀醫療衛生協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21],發展中醫藥大健康產業成為推動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方法之一[22]。
在中醫醫療資源方面,截至2018 年底,河北省共有243 家中醫醫院,床位數達到4.3 萬張;中西醫結合醫院有40 家,床位數達到0.8 萬張,中醫及中西醫結合醫院衛生技術人員共有26 萬余人;中醫門診部71 所,中西醫結合門診部25 所[11]。
在中藥產業方面,以石家莊和安國中醫藥產業為典范,實現產業集群化發展,在培育中藥大品種、中藥飲片加工、中藥保健品等方面不斷深入研究,預計5 年后,河北省中醫藥產業總規模預計超過1700 億元[23]。
隨著大健康時代的到來,催生了健康管理與促進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健康管理以預防和控制疾病發生與發展,提高生命質量為目的,為人們提供健康咨詢和指導。
河北省健康管理產業正在迅速發展,主要提供健康管理(慢病控制)、健康體檢、健康咨詢、亞健康干預、保健醫生、健康養生等多元化服務。具有代表性的是以嶺健康城和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健康管理與促進產業將在健康改善、健康促進、延緩衰老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河北省的醫療服務模式主要是患者去醫療機構就診,存在一定程度“看病難”、醫療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在傳統醫療服務模式下,患者掛號、診療、檢查等都需要等候較長時間,雖然部分醫院已經開通網上預約掛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醫院患者人滿為患的現象,但距離便捷舒適的診療服務體驗還差距較大。另外,城市和農村醫療資源的不均衡問題導致大醫院就醫擁堵的現象。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醫療健康需求日益增長,這種單一的患者去醫院就診的醫療服務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醫療需求?!盎ヂ摼W+醫療”創新服務模式亟待開發,利用智能移動設備開發智慧醫療APP,以滿足人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
2018 年,通過對藥品及醫療器械的生產、經營企業進行檢查,共檢查藥品生產企業1945 家次,有違法違規的生產企業258 家次,占13.3%,責令整改318 家次,占16.3%[18];檢查藥品經營企業39 365 家次,其中,檢查批發企業2004 家次,發現存在違反藥品經營相關管理規定行為的企業387 家次[18];檢查醫療器械生產企業1914 家次,發現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企業163 家次[18];檢查醫療器械經營企業1.59 萬家次,發現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企業1587 家次[18]??梢姡糠炙幤芳搬t療器械的生產、經營企業存在管理不規范等問題。
河北省健康管理機構水平參差不齊,有些針對高端人群服務,提供多方位的健康服務,有些卻以健康管理或免費體檢等方式,推銷產品謀取利潤,沒有真正在做健康干預。目前,我國健康管理在學歷教育、職業教育以及繼續教育等方面的培養體系尚不完善[24],健康管理專業人才匱乏,高端人才缺口較大,不能滿足各階段人群的健康需求,健康管理服務的技術設備、服務水平都有待提高。
創新是推動高技術產業競爭力提升的極為重要因素。據國家統計局《2018 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5],2018 年,全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19 677.9 億元,R&D 經費投入強度為2.19%。其中,廣東、江蘇、北京、山東、浙江和上海6 省(市)的R&D 經費投入超過千億元,分別占比13.7%、12.7%、9.5%、8.4%、7.3%和6.9%[25]。河北省近年來科技經費投入不斷提高,2018 年R&D 經費支出達499.7 億元,比上年增長10.6%,R&D 經費投入強度1.39%,比上年提高0.06 個百分點[25],但與北京、上海、廣東等地還有一定差距,R&D 投入強度不足全國平均水平,創新研發投入需要進一步加強。
醫療機構要充分利用網絡信息的優勢,搭建完善的網絡信息化平臺,開發移動醫療、遠程醫療、智能分析、醫藥O2O、精準醫療等互聯網+智慧醫療,開辟信息化運營模式,開發5G 網絡技術、人工智能、遠程技術、數字化轉型升級與醫療領域的融合發展,應用大數據將龐大的的醫療數據進行整合利用。構建集檢前、檢中、檢后、健康風險評估、健康干預以及客戶網上預約、咨詢、隨訪、監管等功能的全過程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務云平臺,充分發展互聯網+智慧醫療。
科研技術提升助推健康產業的發展[26]。健康產業科技創新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27],政府要加大力度推進健康產業科研創新力度。首先,要加大政府對醫藥企業科研創新的投入力度,增加政府扶持資金,加強政府對重點企業在關鍵領域的領導和協調,促進企業在生產、學習、科學研究、實踐運用的綜合發展,形成一體化發展體系。其次,企業要根據國內外市場動態及國家政策,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確定科研項目,并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同時,加快醫藥公共技術創新平臺建設,促進關鍵領域技術創新,依托高校以及科研機構,整合地方、行業、企業技術力量,建立關鍵共性技術創新體系。
發展健康產業需要不斷強化人才隊伍和素質建設[3],健康產業集聚區更加注重創新驅動、知識溢出和人才支撐[28],專業人才培養是一個緊迫的任務[29]。健康產業人才主要包括科研、醫療和健康管理服務三類人才[30],從事健康管理相關行業的人員需要系統培訓,嚴格健康管理人才的準入和培訓,完善健康管理師人才隊伍的建設與培養。首先,從高校專業及培訓機構入手,強化培養方案,開展創新創業相關教育及活動[31],從專業技術、經營管理、營銷策略等多方面進行培養、培訓,提高學生、學員的綜合能力,培養合格、優秀的健康管理專業人才。其次,健康管理專業的教學要與健康產業的市場需求聯系起來,將實踐案例融入到教學計劃,定期舉辦健康管理企業與學校的密切互動,分享成功經驗。形成企業為學校提供實踐平臺,學校為企業提供技術研發和醫學理論知識,為企業的人才需求提供便捷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