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洪濤
湖北建藝風工程設計有限公司(434000)
抗震性能是衡量建筑工程安全性、建筑結構穩定性的重要指標。設計人員在設計之初就應明確建筑物所需要的抗震性能以及施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并深入工地現場進行實地勘察和數據收集,以更加精確的數據為基礎進行抗震結構設計。目前,建筑工程抗震結構設計整體性、適應性不足等問題屢見不鮮。
抗震結構設計是為了緩解地震發生時能量的局部集中,通過設計人員巧妙的結構布局,并使用抗震性能強的建筑材料的一種結構設計方案[1]。雖然我國大部分建筑物都處于地震帶上,但是抗震結構能夠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的安全、保證建筑物的安全性。它不僅存在物理上的穩定、安全效用,更能夠在心理上為社會提供一層安全保障,在提升開發商品牌效應的同時兼具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由于抗震結構設計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因此部分開發商對不在地震帶上的建筑物的抗震結構設計重視度不夠,抗震結構檢驗也自然無法有效落實[2]。抗震結構是為了應對地震而設計的,在現實中進行真實而有效的檢驗十分困難,通過模型進行模擬檢測時必須要保證數據的精準性,開發商在設計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進行實地勘察。
作為一種預防和保障,抗震結構設計必須要同建筑工程進行密切聯系和對接,以此來保證其有效運用。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抗震結構設計與建筑工程脫節的問題。設計人員在進行設計時沒有深入現場勘驗數據,數據不精準,導致工程延誤或抗震結構無法發揮實際效用。
建筑工程是一個系統且龐大的工程,其中涉及到的因素非常多,抗震結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設計人員在進行抗震結構設計時,應當以抗震結構為基礎,不斷加入工程設計及施工的其他因素進行綜合性考量。首先,設計人員需要以抗震結構的設計理念和要素為基礎,不斷深化自身對于抗震結構設計的認識;其次,設計人員需要不斷收集建筑工程的數據信息,包括是否處于地震帶、抗震結構所需要達到的效果及設計過程中的實地數據信息等;最后,設計人員在完成設計之后要對抗震結構的適用性進行綜合評估,不斷模擬抗震結構在建筑工程中發揮的實際效用。
抗震結構各部分有不同的功能,具體包括建筑的承重結構是否能夠滿足設計時的承重標準、建筑的局部加固是否能夠增強建筑的穩定性等內容。設計人員需要統籌協調,充分考慮其抗震結構設計是否能夠充分發揮上述功能[3]。只有對抗震結構設計的各個環節進行綜合統籌協調,才能保障抗震結構的穩定性,保障建筑工程安全。
首先,所有的抗震結構設計都是以建筑工程的實際數據為基準的,設計人員在設計前就應當不斷進行現場勘查,保證其數據同實際數據相一致,并加強同現場的聯系,一旦出現數據錯誤要及時勘正。其次,設計人員在進行抗震結構設計時要保證建筑結構的精準、巧妙以及強弱分布合理,確保建筑的穩定性,做到不變形、不傾斜,各部分構件之間形成一種相互依存、相互支撐的關系[4]。
建筑高度和寬度的標準是衡量建筑穩定性的重要標準之一,如果抗震結構設計時出現了高度與寬度不協調的問題,極有可能導致建筑物安全性能及抗震性能不達標。因此,抗震結構設計人員應當在設計過程中嚴格把控建筑物的高度和寬度,依據行業標準進行設計,對一些穩定性能差的建筑物進行加固,并且選擇抗震性能好、品質高的混凝土材料。除此之外,抗震結構設計人員應當在行業標準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設計標準和抗震標準,對建筑物進行合理布局。巧妙且合理的建筑布局能夠有效地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效果,進而減少地震或其他類似災難對建筑物和人們生命財產的危害。
作為一個綜合性、功能性強的設計,抗震結構設計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開發商從選址到驗收都應當對抗震結構設計予以足夠的重視。開發商在建筑選址時應當考慮到地震等因素對建筑物的危害;設計人員應當對建筑物進行合理構建與規劃,保證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確保建筑物能夠在工期內如期交付。
目前,我國的建筑抗震結構設計在設計標準、實地數據、設計適用性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對此,開發商要端正態度,明確抗震結構設計的重要性;設計人員也應當秉承科學的抗震結構設計理念,不斷加強自身的職業素養,以建筑工程的實地數據為依據,保證建筑物的高度和寬度統一。只有在抗震結構設計中踐行上述理念,才能夠保證抗震結構的有效性,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