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俠
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是較為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作為甲狀腺的多發病與常見病,因被稱為橋本甲狀腺炎而出名,該疾病在發病過程中,T 淋巴細胞介導導致細胞免疫功能紊亂,從而在臨床中表現出甲狀腺功能以及血清甲狀腺內淋巴細胞功能的異常情況。一般來說,不同患者的臨床表現會存在差異,但是基本上都會有甲狀腺腫大以及全身明顯的乏力癥狀,而一部分患者除此之外還會有頸部淋巴結腫大等情況[1]。隨著疾病的進展,最終會導致甲狀腺功能部分或全部的丟失,臨床中大多數患者采用保守治療的方式,其中左旋甲狀腺素作為補充甲狀腺激素類的藥物,在疾病治療中主要是通過有效提高血液中FT3、FT4的水平,兩者的水平是維持正常甲狀腺激素生理功能的有效因子,而硒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影響到患者機體T 淋巴細胞亞群的比例。本文擬考慮連用硒酵母以及左旋甲狀腺素進行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的治療,研究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患者160 例,采用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及實驗組,各80 例。其中,對照組男19 例,女61 例;年齡25~67 歲,平均年齡(38.87±9.39)歲。實驗組男18 例,女62 例;年齡24~67 歲,平均年齡(38.45±9.5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經過甲狀腺穿刺和甲狀腺B 超檢查確診為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的患者;②所有試驗患者知悉并同意本次實驗開展,簽署知情同意書;③患者血清甲狀腺過氧化酶抗體水平異常,B 超可見甲狀腺呈網格或者蜂窩狀。
1.2.2 排除標準 ①患者患有其他免疫種類的疾病;②合并存在甲狀腺癌等其他疾病的患者;③肝腎功能異常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患者采用單純左旋甲狀腺素(Merck KGaA,注冊證號H20100523)進行治療,用法用量如下:采用口服方式用藥,起始劑量根據患者病情設置,范圍為25~50 μg/d,在用藥過程中觀察患者用藥情況,根據病情變化實際調整用藥,最大劑量不能超過200 μg/d。
1.3.2 實驗組 采用左旋甲狀腺素聯合硒酵母(牡丹江靈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40161)進行治療,左旋甲狀腺素用法用量同對照組,硒酵母口服,劑量為100 μg/次。
兩組患者均服用藥物3 個月,觀察用藥效果,為確保用藥效果,在用藥前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表現與疾病知識掌握情況給予患者疾病健康知識和用藥健康知識的交流,提高患者對疾病的重視與疾病治療的認識,改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藥物依從性。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用藥效果 判定標準:顯著:患者用藥后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癥狀消失或顯著緩解,甲狀腺體積恢復正常,各項甲狀腺激素及抗體水平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用藥后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癥狀有效緩解,甲狀腺體積明顯減小,各項甲狀腺激素及抗體水平明顯改善;無效:患者用藥后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癥狀明顯,甲狀腺體積未見明顯改變,甲狀腺激素水平及抗體未見明顯改善。用藥總有效率=(顯著+有效)/總例數×100%。
1.4.2 甲狀腺激素水平 包括FT3、FT4、TGAb、TSH。
1.4.3 機體免疫水平 包括外周血T 淋巴細胞亞群(CD4+、CD8+、CD4+/CD8+)、NK。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用藥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用藥后效果顯著54 例(67.5%),有效24 例(30.0%),無效2 例(2.5%),用藥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患者用藥后效果顯著36 例(45.0%),有 效32 例(40.0%),無 效12 例(15.0%),用藥總有效率為85.0%。實驗組用藥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828,P=0.005<0.05)。
2.2 兩組患者的甲狀腺激素水平比較 用藥后,實驗組患者的FT3水平為(5.31±1.47)pmol/L,FT4水平為(17.55±3.50)pmol/L,TGAb 水平為(67.02±6.12)%,TSH水平為(4.74±0.70)mU/L;對照組患者的FT3水平為(2.58±1.02)pmol/L,FT4水平為(8.22±1.88)pmol/L,TGAb水平為(89.11±10.89)%,TSH 水平為(7.66±1.33)mU/L。實驗組患者的FT3、FT4水平高于對照組,TGAb、TSH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13.647、21.005、15.817、17.377,P=0.000、0.000、0.000、0.000<0.05)。
2.3 兩組患者的機體免疫水平比較 用藥后,實驗組患者的CD4+水平為(28.9±3.5)%,CD8+水平為(27.2±4.4)%,CD4+/CD8+水平為(1.06±0.18)%,NK水平為(18.8±2.1);對照組患者的CD4+水平為(27.0±2.5)%,CD8+水平為(23.3±5.5)%,CD4+/CD8+水平為(1.16±0.10)%,NK水平為(15.1±3.1)。實驗組患者的CD4+、CD8+、NK水平均高于對照組,CD4+/CD8+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3.951、4.953、8.838、4.344,P=0.000、0.000、0.000、0.000<0.05)。
隨著生活與工作節奏的改變,人們的分泌功能、免疫功能等綜合水平不斷的下降,導致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出現,而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就是其中一種,在發病之初,患者對于癥狀感受并不明顯,是因為疾病本身早期不具有特異性癥狀表現,因此在臨床中大部分患者確診都是在疾病的中晚期,治療存在一定的困難[2]。對于該疾病基本需要保持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一旦確診應當積極的開展治療,一方面需要采取必要的手段來保持甲狀腺垂體內的正常分泌功能,從而促使甲狀腺激素水平恢復正常,而另一方面則需要考慮患者身體的綜合免疫能力,加強細胞免疫功能高的改善與強化,達到降低甲狀腺自身抗體水平的目的。
在臨床治療中,左旋甲狀腺素是常見的治療藥物之一,該藥物作為補充甲狀腺激素類藥物,在疾病治療中主要是通過有效提高血液中FT3、FT4的水平,兩者的水平是維持正常甲狀腺激素生理功能的有效因子[3]。左旋甲狀腺素作為人工合成的四碘甲狀腺原氨酸鈉鹽,在實際治療中對于甲狀腺激素起到補充作用,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大量臨床治療證明,該藥物對于免疫水平的調節效果較差,同時但用效果不佳,說明左旋甲狀腺素無法改善機體免疫功能。在甲狀腺癌疾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患者體內硒含量以及硒相關的蛋白水平對于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的發展有著密切的影響效果,硒能夠有效調節患者的免疫功能,并且降低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POAb)水平。在治療中,硒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影響患者機體T 淋巴細胞亞群的比例,如果水平過低,會直接出現比例失調的情況,通過影響相關免疫細胞,硒能夠引導B 淋巴細胞的分化。甲狀腺抗體功能在患者體內如果出現上升的情況,則有可能加劇甲狀腺功能的破壞,因此在采用硒治療的方法中,首先進行補硒,促使甲狀腺淋巴細胞浸潤情況明顯下降,免疫水平明顯改善,硒酵母能夠提高患者的硒水平,從而推動硒廣泛參加到甲狀腺相關激素的合成與分泌過程當中去[4-7]。除此之外,硒還能有效提高體內谷胱甘肽過氧化酶的活性,刺激B 淋巴細胞增值及其分化活性,有效調節T 淋巴細胞的免疫功能,促進細胞因子分泌,因此NK 細胞免疫功能得以明顯提高,總體來說,硒酵母的治療使用能夠減少淋巴細胞對甲狀腺的浸潤,有效維持甲狀腺的生理功能呢,從而減少甲狀腺內分泌受到的負面影響,是具有較高的使用意義的。藥物治療作為各種疾病常見的治療方式,合理的藥物使用具有明顯的使用價值,藥物聯合治療思想不斷發展的前提下,本文采用左旋甲狀腺素聯合硒酵母對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患者進行治療,在改善甲狀腺激素水平作用的同時提高細胞的免疫功能水平,一方面通過外源性補充甲狀腺激素以維持甲狀腺激素的正常代謝功能,另一方面增強機體抗氧化以及淋巴細胞免疫功能調節作用[8-11]。
綜上所述,在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的治療中,采用硒酵母聯合左旋甲狀腺素進行治療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經過治療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改善明顯、機體免疫情況更好,抗體減少、外周T 細胞增加,生存質量明顯改善,臨床效果較好,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