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旭,于希軍,張 洲,賈 妍,安佳旭,呂林鳳
(1.內蒙古醫科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9;2.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患者,男,51歲。主訴:右上臂內側發現1.0 cm×1.3 cm皮膚腫物20余年?;颊?0余年前發現右上臂內側出現一綠豆大小贅生物,無不適癥狀,未予以重視,近1年逐漸增大,呈息肉樣。因患者懼怕手術,為尋求其他治療方法,遂就診于我科?;颊呒韧w健,發病前無蚊蟲叮咬或外傷史。家族成員中無類似疾病者。體格檢查:一般情況可,系統檢查無異常。皮膚科專科檢查:右上臂內側見息肉樣腫物,外觀呈橢圓形,直徑約1.3 cm,色紫紅,質柔軟,隆起于皮膚表面,表面光滑。皮膚鏡下結果顯示:藍棕色丘疹上見不典型血管網。體表彩色多普勒超聲顯示:皮下見16 mm×6 mm低回聲結節,界清;彩超血液信號(CDF1)檢查:周邊及其內見點狀血流信號。病理顯示:右上臂真皮淺中層大量增生擴張的厚壁血管腔,真皮淺層局灶性淋巴細胞浸潤。
西醫診斷:血管瘤。治療方法: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病變部位,治療區域常規碘伏消毒,75%酒精脫碘。術者帶一次性無菌手套,選用師氏粗火針(規格:0.8 mm×50 mm),一手用鑷子將腫物提起并固定,刺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握持針柄,將針尖及針體下段置于酒精燈外焰上燒紅,迅速移至瘤體底部,多次將火針以互相垂直的方向刺穿瘤體,然后將針體燒紅對腫物殘連部位進行上述操作,直至瘤體脫落。治療后,患者瘤體完整脫落,無出血。再用無菌紗布敷于創面,并用醫用膠布固定,囑患者1周內減少上肢活動。1個月后隨訪,患者自述傷口恢復良好,無出血、感染等情況。
血管瘤是由胚胎期的毛細血管增生而引發的,好發于頭面部和肢體,多為單發,偶見多發,形態多為隆起或斑塊狀,邊界清楚,呈紫紅色或藍紫色,表面有粗細不等的毛細血管分布,周圍可見白色暈環,病灶周圍可見放射狀分布的淺表擴張靜脈[1]。中醫稱其為“血瘤”,是指體表血絡擴張,縱橫交集而形成的腫瘤?!锻饪普凇ぐ`瘤論》曰:“血瘤者,微紫微紅,軟硬間雜,皮膚隱隱,纏若紅絲,擦破血流,禁之不住?!蹦壳芭R床治療血管瘤的方法有局部藥物注射、手術、微波、電凝及激光治療等,但每種方法都有其優點和缺點。
火針療法在《黃帝內經》中已有記載,稱為“焠針”“燔針”,是將特制的針具燒紅后刺入一定部位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夺樉木塾ⅰ份d:“火針打開其孔,不塞其門。”火針借助火熱之性灼烙病處,具有溫經通絡、助陽化氣、激發經氣、消癥散結、排膿祛腐、生肌斂瘡、透熱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療皮膚增生類疾病,如瘤、疣等[2]。因本例患者懼怕手術,故選擇火針療法治療。于氏十字貫通法是導師于希軍在總結其多年運用火針治療皮膚良性腫物臨床經驗提出的新的操作方法,即是將火針多次以互相垂直的方向穿刺瘤體底部,通過高溫灼燒,可以迅速封閉血管瘤底部的血管,以減少出血。在本例血管瘤患者治療過程中,于氏十字貫通法有效封閉了瘤體底部血管,減少出血,且在后續恢復期間也未出現出血情況。因此,火針治療血管瘤具有出血少、操作簡便、損傷小、恢復快、經濟實惠的特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