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飔宇,喻秀蘭
(湖北中醫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1)
隨著現代生活、飲食方式的改變,肥胖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的趨勢,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壓病、代謝綜合征等多種疾病的危險因素。《黃帝內經》中雖沒有肥胖的病名,但提到將人分為肥、膏、肉3種類型,并且記載了許多與之相關的疾病,如消渴、中風等。對于肥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如果能及時介入治療,予以飲食及生活方式的指導,配合藥物治療,可降低罹患其他疾病的概率,或延緩其他疾病的發生。
喻秀蘭老師為湖北省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中醫學博士,湖北省微循環學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術傳承與創新聯盟理事,師從國醫大師梅國強教授,從事臨床工作20余載,在內分泌代謝疾病的診療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筆者有幸隨師臨診,受益匪淺,現將喻秀蘭老師治療肥胖合并代謝綜合征驗案1則介紹如下。
患者,男,34歲,2019年12月28日初診。因“體質量急劇增加3年”來我科就診。患者3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體質量開始增加,3年來體質量從90 kg增加至125 kg,未予以重視。現患者為求減肥遂來就診。既往有乙肝、脂肪肝病史。癥見:形體肥胖,腹部脹大,腹部脹滿,倦怠乏力,易疲勞,納佳,睡眠可,大便可,小便可。身高:173 cm,體質量:122.4 kg,體質量指數(BMI):40.9,腰臀比:1.13。舌脈:舌紅苔黃膩,脈弦滑。當日空腹血糖6.8 mmol/L,早餐后2 h血糖9.1 mmol/L。2019年12月27日在我院體檢,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結果:血糖空腹時7.9 mmol/L↑,30 min:14.7 mmol/L↑,1 h:12.9 mmol/L↑,2 h:10.0 mmol/L↑,3 h:4.4 mmol/L;胰島素空腹時:42.82μIU/m L↑,30 min:185.95μIU/m L↑,1 h:222.79μIU/m L↑,2 h:283.02μIU/m L↑,3 h:37.33μIU/m L↑。超敏C反應蛋白3.3 mg/L↑,血常規正常。尿常規:尿隱血(+),尿蛋白(+),尿紅細胞21.3個/μL↑。血生化:丙氨酸氨基轉移酶6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7 mmol/L↓。甲功五項正常。腎上腺皮質激素正常。上午8:00檢測皮質醇水平正常。心電圖正常。雙側腎上腺聯合全腹部CT檢查顯示:脂肪肝;雙腎微小結石;雙側腎上腺區未見明顯實質性病變。西醫診斷:代謝綜合征,肥胖癥。中醫診斷:肥胖,脾虛濕阻證。治療措施:①飲食處方(適量控制飲食,每餐吃8分飽,不吃油膩食物、零食及不喝飲料等)。②中藥:山藥20 g,茯苓15 g,薏苡仁20 g,知母10 g,玄參20 g,蘆根20 g,當歸15 g,郁金10 g,合歡皮15 g,續斷片20 g,杜仲20 g,桑寄生20 g,桑椹15 g。14劑,每日1劑,開水沖服。
2020年1月11日二診:患者訴精神狀態較前好轉,乏力好轉,無反酸,時有腹脹、口苦。舌紅苔黃膩,脈弦。隨機血糖8.0 mmol/L。治療措施同上。
2020年4月1日電話隨訪時,患者訴近2個月未刻意控制飲食,腹圍縮小,現無明顯乏力,腹脹較前明顯好轉,納可,睡眠可,大便可,小便可。體質量:119 kg,BMI:39.8。
按語:患者為青年男性,形體肥胖,食欲較旺盛,但有腹脹、乏力感,為胃強脾弱,從而釀生痰濕,痰濕壅滯脾土,脾失運化;痰濕壅滯,影響氣的正常運行,清陽不升,濁氣不降,故見乏力、易疲勞。痰濕、氣郁日久,均可壅郁而化熱,患者雖有舌苔黃膩,但熱證不明顯,仍以痰濕證為主,可能存在熱化趨勢,脈弦滑亦為佐證。故治療以健脾為主。中藥處方中,山藥、茯苓、薏苡仁健脾祛濕;當歸養血活血;郁金、合歡皮理氣解郁;續斷、杜仲補肝腎,強筋骨;桑寄生、桑椹補肝腎。全方重在健脾祛濕,補益肝腎,以協助水液代謝和調暢氣機。
2.1 病因病機 肥胖與先天稟賦、飲食不節等因素相關,近年來中醫對肥胖的認識逐漸深入,治療方法較多,但目前仍缺乏統一的辨證標準。臨床各醫家多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治療,總結出的證型、治則略有不同,但總體可大致歸為虛、實兩大證型:以胃熱、痰濁等為主的屬實證,以脾虛、氣虛、脾腎陽虛為主的屬虛證[1]。
目前,中醫對于代謝綜合征的認識和研究尚處于初步階段,在中醫古籍中也沒有代謝綜合征病名的記載。當代醫家根據其臨床特點、病因病機,多將該病歸于“消渴”“肥胖”“脾癉”等疾病范疇,但究其病機本質,多數醫家認為痰濕是該病的病理基礎[2]。“百病多由痰作祟”,痰既是代謝綜合征的病因,同時也是致病產物,故代謝綜合征的發生、發展以痰濕為主要因素,以五臟為本,以經絡為樞紐,進而引起全身多個臟器虛弱受損和功能發生紊亂[3]。
由此可見,肥胖和代謝綜合征在臨床癥狀和病因病機上有重疊部分,對于肥胖合并代謝綜合征患者,其發病機制可概括如下:稟賦不足、飲食不節或情志內傷可導致脾胃虛弱,脾的運化受阻,氣血運行不暢,則生痰濕,日久則會影響全身各臟器的功能,導致多種代謝異常。
2.2 治法 肥胖是代謝綜合征的危險因素之一,雖然肥胖導致代謝綜合征的具體機制尚不明確,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肥胖在代謝綜合征的發生發展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一方面是由于超重、肥胖與代謝綜合征的危險因素關系密切;另一方面是由于肥大的脂肪組織細胞會分泌各類細胞因子,后者的分泌紊亂會通過不同機制引起或加重代謝綜合征的病情[4]。研究表明,肥胖和超重患者應將體質量管理置于營養管理的首要目標[5]。因此,對于肥胖合并代謝綜合征的人群,減肥是最重要的治療手段。
喻秀蘭老師認為肥胖是多種疾病的危險因素,無論是肥胖合并何種疾病,減肥都是重要的治療手段。對于該類患者,首先要對其生活方式進行干預,如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少吃肥甘甜膩食物、增加體育鍛煉等,適當的減肥對延緩疾病的發生發展有益。其次是中藥治療,喻秀蘭老師認為微循環障礙在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進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故治療上雖以健脾化痰為主,也要加用適量活血之品。另外,肺主通調水道,腎主水液,對體內津液代謝的平衡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所以治療上也要兼顧肺腎。
目前,西醫治療代謝綜合征是以控制生化指標異常為主要目標的單純疾病重疊治療模式。中醫整體辨證治療是以胰島素抵抗、降脂、改善癥狀為主要目的的治療方法,其優勢更加突出和明顯[6]。喻秀蘭老師在治療肥胖合并代謝綜合征患者時,應用飲食處方和中藥配合治療效果明顯,在體質量減輕的同時也能消除不適癥狀,重視改善氣血循環,治療時兼顧多臟器,可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