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萬瀅,阮海濤,丁迎春
嵌合抗原受體技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自首次應用于臨床試驗以來備受關注,基于系列不同腫瘤表面抗原設計重組的CAR-T細胞在體內外顯示良好的抗腫瘤效應,尤其是靶向CD19 CAR-T細胞已經在B細胞惡性腫瘤/白血病的臨床受試者中取得顯著療效[1]。我科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開展了89例CAR19/22 T細胞序貫輸注治療難治/復發B細胞惡性腫瘤患者的臨床研究,護理人員加強對患者治療不良反應的觀察及護理,取得較好效果,護理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89例患者中,難治/復發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r/r B-ALL)51例,難治/復發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r/r B-NHL)38例。在51例r/r B-ALL患者中,男32例,女19例;年齡9~62歲,中位年齡27歲;原發難治5例;一次復發29例,二次復發8例,三次復發9例;12例曾經接受造血干細胞移植;中樞神經系統病變1級44例,2級7例。在38例r/r B-NHL患者中,男22例,女16例;年齡17~71歲,中位年齡47歲;原發難治15例;一次復發11例,二次復發4例,三次復發8例;6例曾經接受造血干細胞移植;中樞神經系統病變1級37例,2級1例。
1.2治療方法
1.2.1細胞采集及非清髓性預處理 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完成一系列檢查。于-10 d采集外周靜脈血全血或使用血細胞分離機單采單個核細胞,在4℃條件下轉運至中心實驗室。轉染及活化擴增CAR-T細胞需7~10 d。患者在-4 d開始預處理,連續3 d(-4~-2 d)氟達拉濱輸注,25 mg/(m2·d),靜脈滴注30 min;在-2 d接受單劑量環磷酰胺輸注,900 mg/(m2·d)或60 mg/(kg·d),靜脈滴注60 min。
1.2.2回輸CAR-T細胞 患者于第0天使用普通輸液器回輸CAR-T細胞,30 min左右完成回輸。CAR19和CAR22 T細胞分別以2個分劑量給予,并從第0天起連續幾天輸入。回輸劑量根據患者疾病情況及CAR-T細胞體外制備情況決定,一般情況下,B-ALL患者接受(2.6±1.5)×106/kg CAR19 T細胞及(2.7±1.2)×106/kg CAR22 T細胞,B-NHL患者接受(5.1±2.1)×106/kg CAR19 T細胞和(5.3±2.4)×106/kg CAR22 T細胞。
1.3結果 r/r B-ALL 51例,隨訪1.3~33.3個月,中位數16.7個月,無進展生存中位數為13.6個月,整體存活期為31.0個月。r/r B-NHL 38例,隨訪0.4~27.4個月,中位數14.4個月,無進展生存中位數為9.9個月,整體存活期為18.0個月。本組89例患者第1個月內均出現血液學毒性(≥3級),主要表現為各類血細胞減少;其中85例出現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12例出現CAR-T相關性腦病(CAR-T cell-related Encephalopathy Syndrome,CRES),均為可逆性,經對癥處理,均好轉或癥狀被有效控制。
CAR-T療法中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對較高,但大部分可控,一般可自行緩解或經對癥治療后緩解。患者回輸CAR-T的過程中及回輸后隨訪期間,均應密切關注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住院期間應配備急救設備,發生不良反應時積極處理。
2.1病情監測 科室建立每例CAR-T患者病情觀察記錄單,內容包括生命體征、血常規、血生化、炎性標志物、神志觀察及處理等項目,每班次觀察記錄,動態、全面、綜合地掌握患者病情。①患者回輸CAR-T過程中及回輸后當天,密切關注生命體征的情況,1次/2 h[2]。輸注期間配備急救設備,予以心電監護,持續監測至全部CAR-T輸注完畢24 h無異常為止。②密切觀察體溫變化,1次/6 h[3],必要時1次/2 h。③配合醫生進行每日體格檢查,包括一般狀況、全身皮膚、淺表淋巴結、肝脾和腹部腫塊觸診等,及時了解疾病轉歸及進展情況。④每班觀察患者的神志、有無出血傾向及頭暈、乏力等情況,及時發現不良反應的潛在隱患,提前干預處理。⑤動態監測患者安全性及動力學指標。安全性指標檢測包括血常規、血生化、凝血功能、細胞因子水平、鐵蛋白及C-反應蛋白(CRP),動力學指標監測包括外周血CAR-T細胞及慢病毒體內拷貝數(q-PCR)等。
2.2血液學毒性的護理 本組89例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血細胞減少,其中有19例出現肺部感染。①遵醫囑給予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粒細胞減少并發熱,遵醫囑予廣譜抗生素,并積極進行病原學檢查。②指導患者做好口腔及肛門的清潔衛生,責任護士每日評估患者口腔黏膜及肛周感染發生情況,每周對患者進行鼻前庭、口咽部、肛周及深靜脈置管處微生物培養,及時發現感染灶,按照集束化措施干預處理。③患者入住潔凈屏或無菌病房行保護性隔離,嚴格探視管理制度及消毒隔離制度,保持環境安靜、舒適、空氣新鮮,溫度18~20℃,濕度60%左右,給予充分的水分以保證呼吸道黏膜的濕潤。④工作人員嚴格遵守無菌原則,嚴密監測患者體溫的變化,遵醫囑不定期多次多部位進行血培養采樣,動態監測血常規數值。⑤對于貧血及血小板減少的患者,注意觀察有無疲乏無力癥狀,防止出血及暈厥,每班次落實跌倒風險管理,必要時遵醫囑輸注血小板及紅細胞。
2.3CRS護理
本組89例患者中有85例出現CRS,其中66例為低級別,19例為高級別,發生時間為回輸CAR-T細胞后0~21 d。低級別CRS表現為一過性的發熱、疲勞、肌痛、惡心等,常可自行緩解,臨床只給予對癥支持治療。高級別CRS表現為呼吸困難、滲漏綜合征、急性腎衰竭、多臟器功能衰竭及抽搐、癲癇、神經精神異常等表現,醫護人員須嚴密監測及時處理,避免病情出現不可逆進展。
2.3.1低級別CRS護理 發熱是CRS最早也是最常見的表現,本組患者均在回輸CAR-T細胞后0~3 d出現發熱,多為高熱且持續時間長,持續發熱時間最長達15 d,給予物理降溫與非甾體消炎藥對癥處理,體溫均能控制。密切監測患者體溫變化,積極配合醫生給予退熱處理,控制體溫于39℃以下,避免持續高熱對腦組織及其他組織的損傷。發熱時需留取CRP、PCT、鐵蛋白、細胞因子及血培養等標本,并提醒醫生與感染性發熱鑒別。本組低級別CRS患者經過臨床對癥處理均好轉。
2.3.2高級別CRS護理 高級別CRS的出現極易誘發巨噬細胞活化綜合征(MAS)[4],主要表現為血清鐵蛋白平增高、全血細胞減少、發熱、電解質紊亂、凝血功能異常及噬血現象。護理人員及時完成相關檢驗項目的采集及監測,配合醫生維持患者電解質酸堿平衡,糾正凝血功能,糾正多臟器功能衰竭,積極控制感染,遵醫囑使用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及免疫球蛋白等治療。予以雅美羅(托珠單抗)和/或糖皮質激素治療,嚴格掌握使用劑量、時間及方法,并注意觀察藥物療效及不良反應。雅美羅最高劑量不超過800 mg,靜脈滴注>1 h。使用雅美羅后24 h內癥狀無改善即開始使用糖皮質激素,直到CRS降至1級及以下,然后逐漸減量。本組89例患者中71例出現APTT延長,12例出現纖維蛋白原減少,44例出現低血鉀,血液學癥狀明顯,通過積極的治療及護理,19例高級別CRS患者均未發生MAS。
2.4CAR-T相關性腦病的護理 CRES根據癥狀程度,分為4個等級,本組89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現CRES,其中11例為1級,1例為3級。主要表現為意識模糊、幻覺、譫妄、煩躁、遲鈍、抽搐、感覺及運動障礙,均為可逆性。①護士熟練掌握CRES高風險發生的時機及高風險因素,對在預處理結束后、出現高級別CRS時、持續不退的高熱時、使用雅美羅治療CRS時以及之前存在中樞神經系統病變[6-7]的患者,每班使用對CRES等級評估表對患者進行觀察與判斷,尤其注意神志、意識及性格行為的改變,班班落實交班,并隨時觀察處理后的療效及轉歸。②對1例發生3級CRES的患者抬高床頭30°避免誤吸,每班觀察意識及瞳孔情況,床邊備好開口器、壓舌板及牙墊,防止舌咬傷。做好各種護理風險評估,如預防跌倒/墜床、預防管道滑脫等,并在其癲癇發作時進行保護性約束。本組12例發生CRES的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未發生跌倒/墜床等不良事件。
2.5脫靶毒性的護理 靶向CD19 CAR-T細胞對腫瘤B細胞殺傷的同時也會對正常組織造成損傷,引起脫靶毒性,導致B淋巴細胞消減[8-10]。本組89例患者均存在4級淋巴細胞減少及丙種球蛋白缺乏血癥。①遵醫囑正確使用丙種球蛋白靜脈滴注,動態監測IgG水平,并做好藥物療效及不良反應的觀察。②護理人員加強識別患者機會性感染的風險,住院期間指導患者落實各項感染防護措施,注意觀察口腔、肛周、皮膚及肺部感染情況。③由于CAR-T細胞輸注后患者B細胞消減持續時間長,免疫能力下降,護理人員加強患者在隨訪居家期間的自我護理指導,做好保暖,注意飲食清潔衛生,以防出現感染且不易控制。
2.6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 ①建立CAR-T患者管理團隊,納入所有CAR-T患者,由專病護士全程管理。專病管理護士按照CAR-T治療患者臨床護理路徑,分別在入院當天、CAR-T治療評估階段、T細胞采集階段、預處理階段、CAR-T細胞回輸階段、CAR-T回輸后病情觀察階段及出院當天,進行不同階段的針對性教育,并發放CAR-T治療患者健康教育手冊,方便其自我學習。②專病管理護士通過與患者交談收集信息,如患者對預后、專歸的關注度;經費及支持系統;核心家庭及原生家庭系統關系;社會適應能力等,建立護患信任關系,采用心情溫度計識別其不良情緒風險因素,按評估的輕度、中度、重度等級進行醫療護理及支持系統干預。③充分發揮科室病友志愿者團隊的作用,通過同伴教育的力量,予以患者更多的信心與鼓勵。本組患者治療時間長、費用高,不良反應較多,心理負擔較重,通過科室的各項系統的管理及干預,患者能以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護理。
綜上所述,CAR-T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較多且復雜,護理過程中需重視和完善專科護理評估,關注高危因素,并進行個性化追蹤管理,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