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章成(中煤天津設計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天津 300120)
針對煤炭消費總量指標,煤炭專業機構通過借助歷史數據以及實際現狀作出合理預測,以我國2010 年23 億噸的煤炭需求總量作為依據,預測我國2020 年煤炭需求總量范圍約在26~28 億噸中。我國七成左右的煤炭需求總量被電力行業所占據,2010 年約14.5 億噸的煤炭資源供應電力行業需求;因此,科學預測我國2020 年電煤需求量在17.5~19.5 億噸的范圍之中。我國“十一五”規劃期對沿海地區電源點設置進行重新規劃,大幅增加電源點數量,這一發展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沿海地區的電煤消耗量。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有效帶動了鐵路交通運輸的建設,但相比之下,鐵路運輸建設的擴建與新投產礦井的實際生產能力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無法滿足煤炭運輸的需求。與此同時,由于沿海地區港口煤炭資源裝卸能力以及存儲容量等問題的限制,導致其無法與新擴建的鐵路運輸總量相比。因此,就目前發展形勢來看,沿海地區煤炭消費量的大幅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會加劇煤炭運輸緊張的現狀,短期時間內煤炭運輸瓶頸依然存在。
從長期發展的角度出發,在鐵道部以及神華集團對于未來煤炭增長問題的規劃中可以發現,在客運以及其他貨運需求基本不會受太大影響的情況下,2010 年我國煤炭運輸的鐵路運力約為8~7 億噸,該數據到2020 年可穩定增長為10~11 億噸,煤炭資源運輸需求可以得到基本滿足,同時有效緩解煤炭運輸緊張的狀況。
我國煤炭為何集中調入華東、華南沿海地區建設大型煤炭中轉儲備基地?其作用是什么?本文認為其作用有三。一是可以有效保障煤炭的供應能力,建立并健全煤炭供應保障體系,保持煤炭供應的安全穩定。避免煤炭市場波動問題,尤其是因運輸以及使用等原因導致的季節性波動可被有效緩解,電力用煤供的安全穩定得到保障。二是燃煤電廠布局選址的局限性被打破,過去面臨的電力負荷等影響因素,都可以被火力發電的電力點所克服,從而進行科學合理的電廠布局規劃。三是能夠充分利用國外煤炭資源,選擇大型船舶作為中轉基地建設大型煤炭接卸泊位可以取得顯著的規模效益,同時能夠有效降低煤炭資源進口成本。
作為一次性能源,煤炭資源無論是從能源安全角度還是經濟角度出發,只有對國內外兩種資源和兩種市場全面掌握并充分利用,才能夠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當前我國煤炭市場供應量無法滿足消耗需求,同時面臨嚴峻的煤炭運輸形勢,如果能夠科學合理的選擇進口國外煤炭資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內煤炭市場壓力,調節國內煤炭運輸的緊張狀況,有效提高國內部分行業企業的國際市場核心競爭力。
從長期發展的角度出發,中國煤炭貿易的長期戰略應當是維持穩定的煤炭進出口數量,實時掌握國際煤炭貿易活動動態并積極參加其中。要結合國內外市場需求情況以及資源的特點對我國進出口煤炭品種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例如,國內鋼鐵工業自2003 年以來發展迅速,焦煤成為搶手資源,進而影響焦煤的實際出口數量。此時,焦煤進口量劇增,這樣除了能夠緩解國內焦煤資源緊缺的情況,滿足各產業用煤需求之外,還能夠有效降低交通因素以及成本控制因素的變動。進口煤炭資源能夠對國內煤炭資源進行有效調劑,緩解我國煤炭運輸壓力。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增長,我國各個產業發展也十分迅速,尤其是電力產業、工業產業等與人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煤炭資源的耗用,尤其是男方沿海地區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未來需要的煤炭用量只會越來越多,因此,我國煤炭運輸面臨巨大壓力。相關調查研究數據顯示,河北、浙江、江蘇等沿海地區煤炭調入量高達5 億噸,而且持續增長,相比之下,我國煤炭運輸能力與煤炭運輸總量差距較大,相關部門必須加強對煤炭運輸能力的重視程度。
為實現我國煤炭供應能力和運輸能力的有效提高,保證煤炭運輸的順利及完整,相關部門應當加強北煤南運中轉儲備基地的建設。我國目前煤炭運輸中轉儲備基地數量較少,無法滿足煤炭運輸的增長,嚴重影響國內煤炭運輸的效率。隨著“十一五”規劃的確定,福建沿海地區未來的發電需求越來越大,進而導致當地區域的煤炭需求量也會越來越大,如果沒有夠足數量的煤炭中轉儲備基地,那么煤炭運輸能力將會大大減弱,嚴重影響運輸效率,增加煤炭運輸以及煤炭使用的整體成本。
作為煤炭資源消耗量巨大的行業,鋼鐵、化工、電力以及建材這四個行業每年需要的煤炭資源占總量的比例非常高。但是,相關數據調查顯示,這些行業在淡季時期的庫存量非常低,如果一旦遇上耗煤高峰期,煤炭運輸不及時,會嚴重影響這四個行業的正常生產,間接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所以淡季庫存量有待提高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近年來,由于利益沖突等因素的影響,我國電力企業、煤炭企業以及運輸企業之間的矛盾逐漸明顯,“生產者—運輸者—消費者”這條產業鏈條的正常運轉也受其影響。由于現有制度經濟框架的約束,電力企業可以選擇受國家影響的低價煤炭作生產使用。與煤價上漲幅度相比,煤炭企業的出貨價增長緩慢,這在一定程度上對電煤供應的積極性產生消極影響。此外,在煤炭運輸方面,煤炭運輸價格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大,運價因運輸高峰期猛漲,又因運輸低谷期下跌,這種價格波動會嚴重影響運輸行業中長期效益。所以實現三個產業一體化是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
隨著國內煤炭資源需求量的不斷增加,我國煤炭資源的價格也不斷攀升,進一步導致一些開采難度較大的煤礦以及開采晚期的煤礦也進行生產,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煤炭資源的成本,安全風險也隨之升高。另外,由于當前國內煤炭運輸能力偏低,所以煤炭資源的運輸會搶占大量其他重要資源的運輸空間以及時效,嚴重影響國民經濟秩序,引發資源的浪費,此時合理鼓勵進口煤炭就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的發生。
北通道、中通路以及南通路是“三西”煤炭外運的鐵路通道的組成內容。大秦、京原、豐沙、集通以及神朔黃鐵路是組成北通道的主要內容;石太和邯長鐵路是組成中通路的主要部分;而南通路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太焦、隴海、侯月、西康以及寧西鐵路。目前,國家應當加強這三個外運通道的運力建設,特別是北通道。
當前我國現有的煤炭下水港口一共有七個,包括天津、日照、黃驊、連云港、秦皇島、京唐、青島,這七個港口應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以及環境背景進行黑的擴能改造,同時,為提高我國港口煤炭裝卸能力以及存儲容量,應當開辟新的煤炭下水港口—煙臺港,擴大我國煤炭下水港口的數量,以超過國內煤炭運輸需求為目標,全面建設北方八個煤炭下水港口的通過能力,最終實現大型煤炭專業化泊位作業的級別可達到5 萬噸,能夠充分滿足國內煤炭運輸需求。
作為我國海運煤炭集中調入和消費的主要區域,福建沿海地區、珠江三角洲以及長江三角洲等地區都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規劃布局煤炭中轉儲備基地。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我國電力布局都將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區域。“十一五”期間明確規劃了福建沿海地區的發電點數量,提高福建沿海地區發電能力,完善了福建沿海地區的電力布局規劃。應當堅持以良好的大陸岸線集疏運系統作為建設根本,保證煤炭中轉儲備基地在華東、華南沿海地區的數量,至少應當多于3 個水陸中轉體系核心的煤炭中轉儲備基地。
我國煤炭消費總量的九成以上被鋼鐵、建材、電力以及化工等行業所消耗,其中消耗量最大的就是電力行業,最終煤炭消耗量高達七成。相關調查數據研究分析顯示,2010 年我國煤炭消耗量中四個行業的占比高達92%,到2020 年四個行業的煤炭消耗量占總量的97%。但是這四個行業的煤炭庫存數量也比較低。美國電廠的正常庫存量為40 天的用電量,而我國僅僅為10~12 天用電量。電力、建材、鋼鐵以及化工這四個行業在國內基本由政府直接管理控制,國有資本是這四個行業的主要資金來源,因此,要想有效提高這四個行業用戶淡季的煤炭庫存量只需通過政府制定相應政策或者金融措施等方法即可,提高用戶淡季煤炭庫存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煤炭耗用高峰期的緊張形勢。
電力企業、煤炭企業和運輸企業之間的矛盾隨著利益問題的出現逐漸浮現出來,三者之間互相作用,互相影響,這些矛盾問題嚴重影響“生產者—運輸者—消費者”產業鏈條的正常運行。只有針對電力企業、煤炭企業和運輸企業各自的特點,選擇資產并購、互相參股等方式實現企業間的縱向一體化,才能夠有效緩解電力企業、煤炭企業和運輸企業之間的利益沖突,消除矛盾。
科學合理的鼓勵煤炭進口,能夠有助于形成主輔并存的“生產—運輸—消費者”的產業鏈條,為實現該產業鏈條正常運行中的大部分需要,可以采用對市場的宏觀監控以及國家統籌等方式進行針對性調整,保證“生—運—消”產業鏈條的正常運行。充分利用國外煤炭資源供給以及國外運力能夠有效調整國內市場波動帶來的供應缺口,降低因成本、運價等因素導致的運輸成本升高。
綜上所述,由于沿海發達地區的經濟增長較快,其用煤發電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國內煤炭運輸面臨的壓力也隨之增大,為緩解并解決我國當前面臨的運輸瓶頸問題,可以選擇加強煤炭運輸能力、規劃布局煤炭中轉儲備基地、強化一體化建設、鼓勵進口煤炭等方法環節煤炭運輸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