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立新(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4)
隨著供給側改革理念的提出,在指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關鍵的作用,在高職教育領域,同樣需要引入供給側改革的理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做好教育資源的科學合理配置,有效解決不同區域教育發展不均衡等問題。通過圍繞高職工業分析專業課程,探討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相應課程體系的重構,對于提升高職教育育人質量而言有著重要意義。
供給側改革理念最早于2015年提出,最初的目標是進一步優化我國產業結構,矯正經濟發展的要素配置,改善產能過剩問題,推動我國社會經濟實現更好的發展。工業分析專業課程作為高職教育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本身有著明顯的綜合性特征,在課程教學方面,主要通過引導學生掌握分析檢測理論、化學品實用分析技術以及產品質量控制等基本知識,從而使得學生未來具備分析檢測、質量控制與管理等能力,未來順利成為一名在分析檢測領域的技術性人才。目前,在教育供給側改革的指導下,需要工業分析專業在課程體系構建方面加強改革,注重技術上的更新,從頂層設計出發,充分凸顯高職院校自身專業教育優勢,通過加強課程體系重構,做好教育教學實踐,完善課程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在高職院校工業分析教育方面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特色發展,從根本上提升高職教育質量,為社會提供更多優質的檢驗分析人才。
為有效提升工業分析專業課程重構的針對性,使其更加符合教育供給側改革要求,筆者通過到當地多家實體企業進行走訪調查,并采用文獻檢索、調查問卷等方式對工業分析專業進行了調查研究,從中了解了工業分析技術專業人才結構現狀,專業人才需求狀況等相關內容,最終完成了對工業分析專業課程具體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的總結。
工業分析專業的高職學生畢業后,一般會到化工、醫藥、農產品加工、冶金等行業進行工作,初次就業崗位多是產品檢驗,主要工作任務是對企業生產的產品原材料質量、中間產品質量以及產品質量進行分析檢驗控制,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具備樣品采集與制備能力、檢驗儀器操作與維護能力、化學樣品分析能力、無機/有機化工產品檢驗能力以及其他一些行業產品檢驗能力等。在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方面,主要為專業的產品檢驗師或者從事其他一些檢驗技術管理崗位。主要工作任務有產品、原料的分析管理,負責檢查分析相關管理標準、工作標準的制定,負責檢驗分析異常情況的處理等。需要具備的崗位職業能力有專業的分析檢驗能力、材料管理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專業外語閱讀能力等。
首先,在教育供給側改革理念的指導下,為凸顯教育的實效性,首先需要注重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對于工業分析技術專業課程而言,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比如通過借助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方式,在原本的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引入職業素質內容,在多種教育資源的共同作用下,成功形成“校企合作、三階遞進”人才培養模式。在這種人才培養模式下,課程教育教學過程可分為三步走,并采用職業素質教育將其串聯在一起。具體而言,第一步,注重職業理想與修身教育,課程內容主要包含專業基礎課程知識學習,學習時間為三個學期,期間配合校內外認知培訓,引導學生從基本知識理論向實踐技能過度。第二步,注重學業與誠信教育,學習時間為兩個學期,主要學習內容為職業核心課程學習,期間搭配崗位產品檢驗實習等,使學生從專業單項技能時間學習逐步轉向綜合職業能力的掌握。第三步,注重就業教育,學習時間為一個學期,主要以頂崗實習為主,從而讓學生從企業“準員工”完成向正式化學檢驗員工的過渡。
另一方面,應注重進行工業分析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重建。在教育供給側改革的指導下,高職教育在教育改革方面應注重體現實用性的職業技術教學,因此在原有課程學科體系中,需要打破以存儲知識為主的結構,在此基礎上,開展基于實際工作所應用的職業技術技能課程培養體系的建立。通過依托于高職院校現有資源,做好工業分析檢驗崗位的調研,明確該專業的技術崗位,比如化學檢驗工,油品、食品、藥品檢驗工、環境監測工等,最后再參考相應職業鑒定考核標準,以此為依據,完成新的工業分析專業技術技能課程的構建。
具體而言,首先確定了工業分析技術專業五門核心課程,即:化學與分析基本操作技術、儀器分析檢驗術、化學分析檢驗技術、分析檢驗方案設計、分析檢驗應用技術。然后以上述五門課程為核心,做好針對性的專業技術技能培養,在具體培養教學過程中,通常采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式,期間配合崗位拓展課以及其他實訓課程,從而實現學生職業技術能力得到有效培養的同時,還能夠對學生施以職業素養職業道德的培養,從而在上述課程體系的建立下,更好地彰顯職業教育的實用性特點,推動學生未來職業實現更好地發展。
通過對工業分析專業崗位能力進行分析,然后結合課程教學實際,做好崗位能力的重構。使其更好的與課程教學相對接,從而給予學生針對性的專業崗位技術教學,進一步優化職業教學質量。基于此,結合前期的調研成果,我們基于工業分析專業設置了一些如化工產品檢驗、生物產品檢驗檢疫、冶金建筑材料檢驗等職業崗位,在此基礎上,基于不同的職業崗位,設置了一些針對性課程教學內容。同時在教學內容設計方面,立足于具體的產品檢驗,設置了一些針對性的教學模塊,比如“工業產品分析”“藥品檢驗”等,每個教學模塊內容均能夠體現當下職業能力的要求,且內容均能夠實現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更加易于學生接受。學生能夠結合實際教學內容,通過進行小組分工,開展典型分析檢驗崗位工作場景與任務模擬,有效鍛煉了學生檢驗操作技術水平。
例如對于“分析檢驗方案設計”課程而言,在實際開展教學過程中,結合行業工作崗位經典案例,將其轉化為優質技術技能培養項目,成功實施項目化教學。比如常見的項目教學內容有水果蔬菜中維生素 C 分析、阿司匹林檢驗等。在教學項目具體實施方面,通過圍繞項目具體的知識點、技能點,采用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的方式進行遞進優化設置,在凸顯重點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能夠以此進行針對性實踐教學,從而有效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從根本上提升工業分析專業課程教學質量。
無論對于何種專業課程而言,課程考核都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能夠有效檢驗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時也能充分體現出教師教學質量水平,以“分析檢驗方案設計”課程為例,針對于該項課程教學的考核,可以設置一些多元化的考核內容,并在具體評價方面,選擇過程化的評價方式,從而將學生學習掌握情況和教學成果客觀全面地展現出來。在具體考核成績確定方面,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項目完成過程考核成績,二是最終學習成果考核成績,三是團隊評價成績。其中對于項目過程考核而言,能夠讓學生體驗企業化的考核評價過程,從而使得學生未來更適應職業崗位。通過進行最終成果考核,可以基于學生出具的檢驗報告,分析檢驗報告的質量來確定最終成果。最后對于團隊評價而言,則是在分組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通過綜合小組內自評、小組間互相評價、教師評價來給出最終成績,側重考查學生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的自學、語言表達、分工協作等各方面素質能力。通過采用上述多元化教學評價方式,更有助于學生職業素養與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
在教育供給側改革理念的指導下,高職教育應凸顯出自身的職業教育特色,注重體現出教學的實用性。為達到這一目標,在實際開展教學過程中,應做好以下教學步驟的實施:一是做好分析檢驗任務的分布;二是帶領學生深度分析解讀分析檢驗規程;三是帶領學生進行實際檢驗分析方案的擬定;四是由學生自主完成檢驗分析操作;五是總結檢驗分析操作的教訓與經驗,做好進一步鞏固練習;六是完成教學的考核與評定。在上述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彰顯了學生主體地位,在教學的每一步,學生都需要主動完成對應的任務,比如需要完成檢驗原理填寫、操作報告的撰寫等,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成功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有助于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彰顯高職教育特色。
綜上所述,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對高職工業分析專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基于當前的課程教學,加強課程體系內容的重構。在具體重構過程中,需要立足于各個環節,注重做好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等改革實踐,從而有效提升高職工業分析專業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