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杰 吳曉燕
(1.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佛山 528000;2. 江蘇京源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化工園區(國內)是指包括以石油化工為主導產業的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專業化工園區及由各級政府依法設置的化工生產企業聚集區[1]。根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園區委全國性調研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國重點化工園區或以石油和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共有676家。其中,國家及化工園區(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57家,省級化工園區351家,地市級化工園區268家。其中工業產值超過千億元的超大型園區14家,產值在500億~1000億元的大型園區33家。
由于化工園區內企業相對集中,裝置規模大型化,化工工藝復雜,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氣體多,操作條件高溫高壓,連續作業時間長,且園區內重大危險源數量多,一旦發生泄漏、火災、爆炸等事故,容易發生多米諾效應,增加事故撲救難度,對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重大威脅,極易引起社會恐慌。近幾年來重大事故的頻頻發生,暴露出化工園區許多安全管理問題,如何預見這些安全問題,并將這些問題徹底消滅在萌芽之中,成為化工園區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和對國內多家園區的調研,下面就化工園區安全管理中涉及到的多項典型問題進行剖析。
許多大型化工園區,尤其是老化工園區,由于選址和建設比較早,后期周圍的生活配套完善后,周邊居民人口密度增大,有些居民區跟廠區邊界的距離也在縮短,甚至有些化工園區已經慢慢被城市建設包圍,使得安全問題顯得尤為突出,諸如此類的化工園區,有的已經選擇被迫關停或搬遷,但在這個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難題和阻力,畢竟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也需要很長的時間,并且經濟成本對園區內企業來說也是很大的挑戰。目前國內還存在不少這種情況的老化工園區,只能靠政府政策引導,逐步遷出,有序轉移的方式來逐步解決老化工園區的安全問題。
隨著化工園區規模的大型化,行業標準對于安全距離的要求也在不斷升級,許多企業的現狀雖然能滿足當時建設時的規范標準要求,但按照現行的標準規范,很多安全距離已不適用,隱患將持續存在,尤其因為某些事故發生,后期在標準中修改完善的安全距離問題,應當引起企業的足夠重視,有條件的企業務必要采取防護和補救措施,“以前行的不代表現在行,現在行的不代表一直行”。
目前國內專門針對化工園區的標準也是少之又少, 作為我國化工園區開發建設的第一個國家標準GB/T 36762—2018《化工園區公共管廊管理規程》已于2019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它的頒布與實施填補了我國國標在化工園區公共管廊管理的空白,該標準的頒布和實施是推動國內化工園區規范化建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加快推進專門的化工園區標準規范編制,完善化工園區標準管理體系,對于規范化管理化工園區和系統解決化工園區的安全問題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化工園區企業間由于多數物料存在上下游關系,企業相關性密切,且火災爆炸事故容易擴散蔓延到周邊廠區,發生“多米諾效應”[2-4],各企業在前期規劃設計時,建議化工園區統一考慮把關,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專家進行評審,最大程度消除企業間的相互影響,努力做到火災爆炸事故發生后,能快速隔離相互影響的臨近企業,從根本上破解“多米諾效應”。設計單位在各廠區的設計過程中,更要充分考慮設計的本質安全,保證項目的工程設計質量,從源頭上杜絕事故的發生。
企業的生產操作和維修作業人員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絕不能存在僥幸心理。尤其是開停工和檢維修期間,物料吹掃,動火焊接,水壓試驗,有限空間作業等容易發生事故的環節,要嚴格按操作規程和規范進行作業。
化工園區內各企業要定期進行風險評估和隱患排查,通過基于風險的檢驗(RBI)分析、火災爆炸分析(FEA)、HAZID、HAZOP、PHA、SIL 等方法和工具的定量模擬計算[5],加強危險化學品“兩重點一重大”和高風險類危險化學品安全管控,并定 期滾動式對運行中的設備和管道進行泄露檢測與修復(LDAR),尤其是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工況波動復雜的重點監控區域,要做好檢測數據記錄,并及時完成修復任務。
化工園區內仍有許多企業的原料和產品輸送,采用鐵桶和袋裝形式,這種操作形式容易造成物料揮發,尤其是VOCs 的揮發積聚,一方面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另一方面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一旦達到爆炸極限,后果不堪設想。因此原料和產品的輸送盡量采用全密閉、連續化、自動化等生產技術,如采用管道輸送,以減少工藝過程無組織排放,消除安全隱患。生產末端產生的廢液和廢渣也要收集好,采用密閉儲存的形式,防止物料揮發帶來安全問題。
裝卸車區域要經常對裝卸泵和鶴管的密閉性進行檢查,裝卸車后要對鶴管中殘留液體進行統一收集處置,有條件的廠區可通過油氣回收裝置,對裝卸車過程中損失的氣體組分進行回收利用。
舊的化工園區公共設施舊,安全薄弱環節多,要理清公共管廊物料輸送的路線,并做好標記。新的化工園區要統籌考慮供汽、供水、供電等公用工程的規劃,建設和使用。要落實好公用設施的主體責任單位,對園區公用設施進行統一管理,充分利用好公共管廊,避免物料輸送路徑的重復浪費,負責制定好公用設施巡檢管理制度,做好巡檢工作,確保公用設施的安全。
企業污水處理的污水池易產生VOCs,盡量做到封閉,并統一收集氣體。園區應優化排放廢水的管網分布,采用專管或明管輸送,盡量做到“一廠一管”,統一收集到園區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化工園區是屬于危險高度集中的區域,目前國內各化工園區情況比較復雜,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同一園區內各企業安全管理能力差別也很大,借鑒國外先進的園區管理模式或國內相對成熟的典型案例,形成系統化,標準化,精細化的可復制管理模式,設置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滿足園區安全管理需要的專業技術人員,統一整個園區的安全管理機制,可以有效提升園區安全管理水平,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文章結合目前國內多家化工園區的現狀,以及作者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針對化工園區存在的許多典型安全問題,從多個角度進行了剖析,提出了相應對策,可以為化工園區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管理體系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