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鵬(中化天津港石化倉儲有限公司,天津 300456)
我國是危險化學品、爆炸物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險物品的生產和使用大國,也是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大國。近年來,我國危險貨物道路運輸行業管理不斷規范、發展形勢持續向好,但危險貨物道路運輸事故依然時有發生,暴露出危險貨物道路運輸管理中還存在一些漏洞。眾所周知,道路交通運輸行業具有一定風險,危險貨物道路運輸途中發生交通事故后,可能會產生物料泄漏、火災爆炸、環境污染或人員中毒等次生災害,后果十分嚴重。
為了能夠有效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及時防止道路運輸事故的出現。20世紀90年代末,石油行業便引進了HSE(Health、Safety、Environment)管理體系。除石油運輸行業外,該管理體系也被廣泛應用于其他道路運輸行業,效果明顯。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切實強化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安全管理,預防危險貨物道路運輸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護環境,2019年11月10日,交通運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安全管理辦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以彌補法規制度存在的漏洞和縫隙,著力構建“市場主體全流程運行規范、政府部門全鏈條監管到位、運輸服務全要素安全可控”的危險貨物道路運輸管理體系,讓危險貨物道路運輸更加安全高效。道路風險管理和控制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出發[1]。
影響交通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便是人為因素。駕駛員的生理、心理及行為都可能對道路運輸的安全產生直接影響。石油運輸行業在數十年的發展中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駕駛員風險管理控制體系。該體系主要具有內部準駕證和準駕證定期審核制度,除此之外還有對駕駛員定期開展考核,對駕駛員的綜合素質及安全行為進行詳細評估工作。在車輛GPS 監控系統的輔助下可以強化車輛管理調控工作,并且能夠實現對行車過程的實時監控,從監控中能夠及時發現駕駛員的不安全行為,如疲勞駕駛等;管理人員對駕駛員安排工作時應考慮駕駛員的具體情況,采取多種對策有效監督駕駛員的駕駛行為;在駕駛過程中組織工作人員進行觀察,對不安全行為及時糾正;建設安全和諧的團隊。
車輛是道路交通運輸的工具。是交通運輸中安全要素最主要的組成部分。車輛對于道路交通運輸的影響表現在諸多方面,如車輛零件損壞、性能下滑,如沒有及時或定期對車輛進行維護保養,都可能會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出現[2]。石油行業中對于運輸車輛的管理主要包括:
(1)日常維護和保養。運輸車都配有相應的駕駛員,駕駛員需嚴格執行屬地管理原則,對車輛進行日常維護和保養工作。在出車前、行車過程中、收車后要及時對車輛進行檢查,如發現車輛出現故障應及時上報并修理,避免駕駛故障車輛。
(2)強制維護工作。實現日常保養工作和強制維護工作應有機統一。工作人員對運輸車輛進行強制維護時應與車輛使用情況等相結合,根據安全說明書對車輛進行強制維護,在特殊時期,集中全部車輛做好強制維護工作,確保每一運輸車輛性能良好。
(3)回場檢測。同其他車輛回場檢測相比,石油行業更為嚴格,該工作必須由專門人員執行,每次運輸車輛完成運輸后,或進行運輸工作前,都需要對其進行全面、專業的檢測,如檢測不合格將不能繼續出行,直至全部指標檢測合格后方可出行。其他車輛管理方法有定期隨機抽檢、及時上報無法使用車輛等。通過以上方法,石油行業運輸單位可以有效防止因車輛而導致的道路運輸安全事故。
除了人為因素和車輛因素外,氣候環境因素同樣是導致道路運輸安全事故滋生的一大因素。在一些惡劣極端的天氣情況下,諸如暴雪、暴雨等都會導致道路安全事故的出現[3]。石油行業的道路運輸工作應將側重點放在職位責任制,逐漸形成對運輸車輛的申請、審核、分配的分級管理機制。如果車輛需要在惡劣天氣出行,必須要向上級申請,通過審批后方能出行,管理者應為出行制定相關安全措施。
運輸車輛行駛的道路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道路的不同,其安全風險也各不相同。所以應根據不同的道路,為駕駛員制定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的預防控制措施,并且嚴格遵守這些措施,達到控制風險,防止道路運輸事故出現的目的。
各運輸部門負責整理和收集相關信息,及時將相關信息和應急措施傳達給全部司機和輸送人員。
定時舉行駕駛人員的安全例會,組織相關安全活動,加強對駕駛員交通法規和駕駛技能的效益,強化駕駛員的安全意識和技術水平。同時,建立健全車輛檢驗制度,防車輛帶病行駛。定期組織駕駛人員對進行路況的運輸安全各因素的分析,使駕駛員能夠辨識各種隱患,制定預防措施,消除風險。
發生下述情況時應及時報警:交通肇事、槽罐泄漏、火災爆炸、中毒事故。報警內容主要包括事故類型、內容、發生地點等。根據發生情況,駕駛員應及時采取應急措施:如出現人員傷亡,應請求其他車輛運送傷員至附近醫療點,或直接向醫療機構說明情況,發生事故具體位置、傷員數量及情況、出現次生危害和人員中毒情況;如車輛因起火,立即使用滅火器滅火;槽罐泄露時應做好防護措施,使用工具進行堵漏,使用圍堰等措施防止化學品流入至河流等,如果無法有效控制泄露,應及時將人員、車輛及時轉移到上風向方位。
實地考察主要指評價小組實地對運輸路線進行考察。在行駛過程中分工進行,對現場路況、路貌詳細記錄,了解風險點處于何種地理環境,了解道路平坦程度及交警部門的指示要求。在中途休息時,評價小組應認真分析路段風險等級,制定好控制措施[4]。
隨著物聯網時代的來臨,車輛管理網絡化將成為管理趨勢,車輛電子鉛封,在線預約排隊等措施,將有效掌握車輛的實時動態,減少司機趕時間等現象的出現。單單是做好道路風險評價工作還是不夠的,除此之外,還要與行駛地區的氣候、環境、道路維護情況等相結合,重新制定風險控制措施,對于一些動態變化要及時更新,不斷優化和完善風險控制措施。
加強托運、承運、裝卸環節管理。使用符合標準且與危險貨物相匹配的車輛、設備運輸,及時收貨,并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卸貨。
加強危險貨物運輸裝備的安全管理。車輛應取得認證證書;常壓罐車罐體生產企業應當取得生產許可證。罐車罐體、可移動罐柜、罐式集裝箱需經具有專業資質的檢驗機構檢驗合格。危險貨物包裝容器屬于移動式壓力容器或者氣瓶的,應當滿足特種設備相關要求。
規范危險貨物運輸車輛運行管控措施。明確押運員、警示標志、防護用品、應急救援器材、安全卡等人員和安全設施的配備要求,以及承運人對車輛、駕駛人的監控管理要求。嚴格限制危險貨物運輸車輛行駛速度,高速公路及其他道路分別不超過80km/h 和60km/h。
石油行業車輛運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風險較大,應不斷加強安全控制措施,確保石油運輸車輛能夠安全平穩運行,完成任務。不僅能夠有效保障國家財產及工作人員的安全,同時也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的人生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