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紅(赤水市生態環境監測站,貴州 赤水 564700)
采樣是監測工作和第一個環節。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樣品是監測數據科學性和有效性的保障。要根據實際情況,按《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 91—2002)、《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 91.1—2019)等科學設置監測點位和監測頻率,按規范采集樣品,測定氨氮的樣品應單獨采樣,采樣器皿事先用鹽酸,洗滌劑清洗,再依次用自來水和蒸餾水清洗干凈備用。確保容器里不含有待測物質(氨氮)。樣品采集時,先用待測水樣沖洗采樣器皿3次,再將水樣裝入容器中,立即加入硫酸固定,使pH《2,防止氨的揮發和損失,使氣態氨轉化為不易揮發的硫酸。
氨氮不穩定。實際樣品監測中,雖然加入了硫酸將樣品進行固定,但也只是不同程度減緩樣品的變化,樣品變化的現象仍然存在。特別是一些污水成份復雜,保存劑并不能真正100%保證樣品組分不發生變化,光照、環境及多種因素,都大大增加了樣品發生變化的機會。所以樣品放置越久,測定的結果偏差越大。因此樣品采集后,應立即送往實驗室盡快進行分析,如于2~5℃避光保存,最遲不超過7天,盡量不要超過一天。
根據HJ535—2009《水質氨氮的測定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的要求,測定所有實驗用水為無氨水,可用離子交換法或蒸餾法制備,如果用一般蒸餾水,會導致實驗空白增大。
氨氮分析所用試劑均應是分析純及以上試劑,主要試劑是酒石酸鉀鈉和納氏試劑。配好這兩個試劑是保證實驗成功的關鍵。配制酒石酸鉀鈉時,由于酒石酸鉀常常含有氨,所以試劑溶解定容后,應再加熱蒸發掉原體積的20%~30%,冷卻后再重新定容到原來的體積,以除去試劑中所含的氨,降低試劑空白值。
配制第一種納氏試劑時,向碘化鉀溶液中加二汞化汞粉未時應充分攪拌,少量多次加入,當深黃或棕紅沉淀溶解緩慢時,變為滴加二氯化汞溶液,出現少量不溶解的朱紅色沉淀時,應停止添加,注意不要加入過量,以保證納氏試劑具有較好的顯色能力。
用碘化汞、碘化鉀配制制第二種納氏試劑時,配好定容后應放置過夜,由于懸濁物質較多,次日可將沉淀后的上清液吸于干凈的塑料試劑瓶中避光保存,避免測定時移液管吸入試劑中攪動沉淀物吸入過多懸浮物質,影響樣品測定的精密度和準確度。剩余的懸浮物質和測定后的廢液一道,統一收集后交由有資質的部門處置。
納氏試劑平時都放入冰箱2~5攝氏度避光保存。二氯化汞配制的納氏試劑有效期1個月,碘化汞配制的有效期為1年,放置時間過久,會導致顯色能力減弱,吸光度降低,影響測定的準確性,應根據平時的工作量合理配置用量。
樣品的測定是氨氮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一定要按照HJ535—2009《水質氨氮的測定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 規定的方法嚴格執行。
(1)樣品要在規定的時效內分析。以免隨著時間的推移樣品組分發生變化。
(2)正確配制標準溶液和試劑。配制標準曲線的試劑必須是優級純,或者用環境保護部標準樣品研究所生產的標準溶液配制。標準曲線的斜率、截距應在合理范圍,相關系數應大于0.999,并作質控樣分析驗證。配制好的試劑應即時粘貼標簽,寫明監測項目,濃度、配制日期、有效期等,納氏試劑應于冰箱避光保存。如果分析過程中發現試劑溶液出現渾濁、沉淀,顏色變化,應棄去重新配制。
(3)取樣,加入試劑,比色過程中動作應迅速,隨時蓋好塞子,防止氨的損失。
(4)分析中所用的移液管、比色管等應事先清凈瀝干,并專項使用,避免交叉污染。
(5)比色的分光光度計應通過檢定,并在有效期內。開機后預熱,確保儀器正常使用。
(6)試劑空白質量控制 每批樣品分析中,2厘米的比色皿樣品吸光度不能超過0.030,如果超過這個范圍,應查明原因加以解決。
氨氮測定的原理是氨與納氏試劑反應,生成淡紅棕色膠態化合物,與顏色深淺成正比。清潔無色的地表水、地下水可直接取50毫升水樣進行測定。當樣品存在干擾時,應對水樣進行相應的預處理,才能取得正確的結果。水樣含有余氯應用硫代硫酸鈉加以除去;當用絮凝沉淀法處理樣品時,一定要調節溶液的pH值為10.5左右,否則加入酒石酸鉀鈉和納氏試劑時會使溶液渾濁,影響測定結果[1]。取絮凝沉淀后的上清液時,應避免取到白色沉淀物,使空白和測定結果偏高而造成誤差,如過濾,應用無氨水沖洗中性濾紙多次,棄去,再進行過濾。必要時用離心機處理沉淀后的樣品;當樣品中含有鈣、鎂、鐵等金屬離子時,加入酒石酸鉀鈉應該可以去除,如仍有干擾,可加入硫酸鋅和氫氧化鈉共沉淀,并進行過濾[1]。但應過濾前,應用無氨水沖洗濾紙多次,以消除濾紙中含有的氨。對色度高及成分復雜的工業及生活、垃圾污水,則需用蒸餾法預處理水樣除去干攏,在蒸餾過程中,應注意蒸餾的速度不能過快,否則會導致硼酸吸收效果不理想,結果偏低。
水樣的pH值對測定結果有較大影響,李蘇杭[2]對pH值對測定結果的影響作了探討,當對水樣用硫酸和氫氧化鈉進行pH值的調節,然后在同樣條件下測定不同pH值樣品的結果,表明:當水樣pH值為6.93,8.72,10.1時,測定值分別為1.71,1.72,1.72,測定結果很穩定,但是將水樣pH值調為3.05,1.75時,測定值為1.09,1.00,表明水樣pH值為中性到堿性時,測定結果相差不大,但水樣pH值為酸性時,測定結果有較大相差[2]。因此測定時,應注意水樣的pH值,如果pH為酸性,則需要用氫氧化鈉對水樣進行調節。
放置時間影響測定結果,方法標準規定顯色時間為10min,顯色10min后,顯色較穩定,應盡快比色,當顯色時間超過30min后,顯色不穩定,測定值增加,與前30min測定結果有較大誤差,見表1。
在平常監測工作中,常常有廢水氨氮的濃度較高,需要稀釋的情況,不同的稀釋倍數常常會導致不同的監測結果,應盡量控制樣品稀釋后的吸光度在0.4~0.5之間,此時的結果相對更為準確可靠。
由于氨容易揮發,容易被樣品吸收,玷污樣品,因此測定氨氮的實驗室要避免同使用氨水的監測項目(揮發酚、硬度等)同一間實驗室,同時應避免外界氨的污染影響樣品而造成測定結果誤差。
在實際工作中,還可以采用以下幾點質量控制手段
(1)樣品采集時,應現場采集平行樣、密碼樣,全程序空白等樣品,以對采樣過程,保存劑、存放條件等進行評價。全程序空白不得有檢出待測物質。
(2)樣品測定時,可以同時作標準樣品、加標回收等分析,檢驗試劑、儀器、實驗室操作等。樣品的精密度和準確度,不確定度均應在規定范圍內。
(3)定期檢測繪制標準曲線。未繪制曲線應對相應濃度點作比對,比對結果應在可允許范圍。
(4)分析人員應取得上崗證,持證上崗。
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是測定氨氮的常用方法,測定過程中,影響因素較多,應從現場采樣、樣品保存、試劑、樣品pH值、環境、試劑空白、比色時間、標準樣品分析等方面進行質量控制,以更好地得出科學、有效的監測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