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月10日文章,原題:中日在養老領域能否雙贏? 2019年11月8日在山東濟南一家酒店會議室內,聚集了100名20歲左右的學生。當天是培養赴日護理人才的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的開課儀式。
主席臺上坐著山東省和濟南市的官員。日中醫療福祉交流協會的代表理事柴雍光表示,2025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占比將上升至34.8%,中國政府十分重視老齡化問題。
中國關注的是日本政府啟動的護理領域“特定技能的在留資格制度”。因為本國護理人才短缺,日本向擁有專業性和技能的外國人開放大門。日本提出5年最多接納6萬人的計劃。
中國之所以著力發展養老事業與政策目標密切相關。養老政策不完善很容易招致老年人的不滿和加重在職一代的負擔。如果養老政策步入正軌,則有助于強化(社會保障)基礎。
不過,熟悉中國養老行業情況的人士指出,“中國養老護理設施以面向富裕階層、類似高檔酒店的設施為中心,在養老一線也顯露出中國的貧富差距”。記者日前訪問了位于河北省廊坊的某養老設施,十分震驚。該養老設施的外觀與北京市中心的高檔酒店無異。每月費用高達7000元。雖然服務很好,但要支撐老齡化加重的中國近14億人口,僅僅靠這樣的養老設施遠遠不夠。
為了改善這種狀況,中國從2016年開始在上海等城市試驗性推出護理保險制度。養老護理專業性人才需求逐年擴大。柴雍光充滿期待地表示,年輕中國人才充實到人手短缺的日本護理一線,學習技能,未來成為支撐中國護理行業的人才。這是雙贏關系。▲
(作者羽田野主)
環球時報2020-01-13